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遠距華語文化課程設計之教學反思—以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國畫與書法課為例
    (2021) 賴映蓉; Lai, Ying-Jung
    本研究旨在藉由遠距華語「國畫與書法課」課程設計,探索適合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之入門遠距華語文化技藝類課程教學模式。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參與式觀察法與半結構性個別訪談法,根據課程架構、學習者需求與專業性材料作分析,再結合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遠距教學互動性來規劃課程,並採混合同步與非同步遠距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設計以國畫為主,書法為輔,以「永字八法」、「花中四君子」、「花卉」、「動物」、「食物」和「水果」6大主題進行教學,並利用不同的媒材結合節慶與手工藝創作,增加課程趣味性和互動性。課程目標為讓學生透過體驗中華傳統藝術,增加目的語文化的了解與中文輸入,以提升學習動機與促進其中文學習。經教學實踐後,對整體課程框架、教學教材與錄影、學生反饋訪談進行反思並優化課程設計。研究顯示透過大量的自然中文輸入,學習者對中華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且課堂活動有助於紓壓,亦提升其在聽力、漢字認讀、詞彙方面的華語學習成果。經教學反思後,發現本課程較缺少口說訓練、書法教學較單調與較缺乏課程評估方法,故除優化教學大綱與教材外,更利用線上平台MyET設計口說輔助課程與增加口語表達活動。書法教學嘗試除了題字、春聯,也含詩詞教學。為增加互動性和成就感,利用線上平台Padlet另增期末成果展活動。最後,提出遠距華語技藝文化類課程設計教學建議。
  • Item
    邁向「第二語教學模式」之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以華語-越南語版本為例
    (2014) 裴氏越河; BUI THI VIET HA
    本研究旨在建構新移民華語文第二語言網路課程教學平台,從了解新移民學習背景及需求之後實施實證研究,運用Sagor(1993)提出的行動研究方法於實證研究步驟上形成新移民華語文網路課程的內容。包括:進行語料編碼、編寫課文內容並且進行分析。完成課文模組之後進一步規劃教學單元,包括:語言及注音拼音、人物介紹、生詞練習、漢字練習、語法練習等。並以內容架構針對個別新移民進行實證研究。通過280分鐘的華語文體驗課程,從新移民使用者的回饋加以修正教學內容。另外也通過焦點團體討論及評估納入修正課程的參考意見。教學後的結果顯示所有學習者都對「新移民華語學習網」的教學課程表示滿意,並希望可以增加更多練習形式及多媒體輔助工具。 專家訪談的主要結果為製作新移民華語教學平台必須有一個合作團隊,包括:學者專家、網站企劃人員、雙語雙文化教師、網路技術人員、配音及錄影人員等。同步教學的網路課程需要克服的問題是教學過程網路頻寬影響的時間差;而非同步無法馬上解決學習者的問題。 「新移民學習華語文網路課程需求問卷」主要調查結果為有62%新移民每天都用國際網路查詢,表示以網路進行新移民華語教學是可行的;在學習地點方面41%希望可跟老師同步上線進行華語文學習,33%希望結合同步與非同步課程上課模式。本研究頻台採同步及非同步並行教學。調查顯示新移民最熟悉的是用母國語言電腦字幕,均數為4.21(最高為5分),其次為中文電腦字幕,均數為4.04,因此本研究採用越南語及中文雙語教學平台介面。調查結果顯示新移民對注音及拼音輔助需求兩者均數都達3.9,因此採用注音、拼音並行的標注。調查顯示新移民最希望用母語來註解課文中的生詞及語法,均數為3.88,因此本教學平台採用越南語加以註解。 此外,本研究根據新移民華語網路課程內容學習需求,設計教學主題單元:生活會話有七個主題,醫院、家庭、購物、辦事單位、公司與工作、學校、交通;閱讀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學校、辦事單位。寫作有四個主題,醫院、家庭、公司與工作、辦事單位。新移民華語文教學模式就是系統化的教學過程,過程裡需要考慮到新移民學習特性、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與課程發展模式。決定課程內容、順序、架構的語料來源是通過新移民團體進行語料蒐集或參考先前新移民華語文教材主題及句式。透過分析國內外的新移民教學平台,建構本研究網路課程。本研究利用影片結合圖片,以多元豐富的練習形式訓練學習者華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建置適合新移民華語線上教學平台。
  • Item
    中文遠距教學的跨文化言談分析與應用
    (2014) 劉羿彣
    言談分析(conversational analysis)經常用於檢測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行為和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的課室表現,研究發現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第二語言溝通,是學習者的一大難點,故本論文以語用學的禮貌現象(politeness phenomena)作為理論背景,並使用Brown和Levinson(1978, 1987)的面子威脅(face-threatening act)理論作為研究架構探討學習者的言談表現。從文獻中發現語境、文化、社會因素會影響和在目標語地區停留的時間等因素皆會影響其第二語言發展的精熟度。 本論文之主要目的在觀察中文遠距教學情境中師生的真實對話,以歸納學習者運用何種策略和形式用中文進行跨文化討論,並藉由問卷請臺灣的中文母語者評斷學習者的語料,最後找出學習上的難點。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能意識到師生的社會距離和權力的差異,因而在言談中使用某些禮貌策略來表達,然而母語者則傾向使用更多元的策略,顯示學習者受母語和語言能力的影響,較無法順應語境而使用更精確的言談表現。在語言形式方面,學習者會因受限於既有的第二語言知識而出現失誤,如選用錯誤的否定詞或連詞等等而造成語意不連貫的情況。推究學習者的失誤原因,雖並未受在目標語地區停留時間因素的顯著影響,但跨文化和遠距教學情境的特徵卻會影響他們對語用策略的選用,使得他們較面對面溝通採用更直接的策略,並且會以笑聲和停頓等非語言因素降低對聽話者的面子威脅。 本研究的貢獻在於透過言談分析方法研究真實的學習語料,進而提供實證性的中文遠距教學跨文化言談分析結果,最後歸納出學習者常見的問題並提供具體的教學建議,以幫助教師輔助學習者成功掌握中文語用策略。
  • Item
    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為主軸之跨文化華語口語教學設計
    (2011) 黃聖芳
    在現代科技與語言教學的結合與進步下,遠距教學發展逐漸普及。遠距形式的教學也增進了跨文化交際的可能,本論文主要討論以同步視訊遠距教學形式進行的跨文化華語口語課程。以跨文化交際為主的口語教學應針對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本研究對象為以德籍學生為主設計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本研究採「發展研究法」,綜合理論與現況分析,並且由學生需求分析瞭解適合研究對象的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而設計出針對德籍學生為主的同步視訊遠距形式的跨文化口語教學活動。 研究者並蒐集同步遠距離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形進行現況整理與分析,透過文獻了解同步遠距離教學的使用者心得。接著進行需求分析問卷收集教學設計需要的資料,針對此次研究對象德籍學生發出問卷調查教學活動需求和跨文化主題喜好,最後整理前導研究對於同步視訊遠距教學時需要注意之難點和教學技巧供教學設計參考。 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前,研究者綜合文獻與現況整理加以需求分析的結論,以互動教學觀點為基礎,主要以溝通式綜合任務導向教學法。設計範例選取學習者最感興趣之文化主題「飲食文化」做為教學主題,主題的選擇重點也應考量學習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喜好作謹慎選擇。教學強調語言功能和溝通技能,給予學習者真實語言與材料內容。為進行跨文化的比較引導學習者反思自身文化,課室活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助其建構知識。最後則提出本論文的結論與研究發展的限制,並且針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做出建議與結語。
  • Item
    線上華語遠距互動應用於跨文化溝通教學之自我反思
    (2019) 郭鋐濬; Guo, Hong-Jyun
    本研究旨在從筆者的教學影片中分析筆者執行跨文化遠距教學時的優劣為何。跨文化教學為現今許多華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環節之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傳授語言之時必定會牽涉文化教學,然而現今許多對外華語教學的課室中,往往僅注重「文化認知課」,如介紹特定華人如何過年、節慶之特色為何、傳統技藝之類型等等,或是「文化技藝課」,如扯鈴課、烹飪課、剪紙課等等,忽略了「跨文化溝通」與人際互動之重要性,因此筆者利用認知(cognition domain)、情意(affective domain)、技能(psychomotor domain)作為跨文化溝通課的教學面向,結合同儕評估(peer review)之方式審核自身教學是否皆達到目標。 筆者根據已錄製之教學影片,分為三個段落,依序分別檢測認知、技能、情意之教學,一個部分設定三道題目,由同儕看過影片之後給予筆者最低1分、最高5分之評分。評分的結果為認知得4.2分、技能得4分、情意得3.3分,充分表現了筆者在情意教學嚴重的不足。為了改進教學,筆者搜集同儕的文字意見,將之質化分析出具體的改進目標,並且陳列在認知、情意、技能方面亟需改進之具體作法,包含「認知面」的多音節聲調練習以及音義結合訓練、「技能面」的多元文化表達語練習、以及「情意面」的多元情境設計等,作為往後教學之參考,讓跨文化溝通教學確實落實於課室環境中,讓學生得以接觸最全面的跨文化溝通課。
  • Item
    遠距教學結合線上華語影片輔助學習平台之模組化教學設計:以華語流行歌曲為例
    (2016) 蘇九如; Su, Chiu-Ju
    本研究嘗試結合華語遠距教學 (使用AdobeConnect視訊會議系統)及線上華語影片輔助學習平台(ChineseVid),編制一套能同時達到量產及個人化目的之模組化教學設計,並以ChineseVid平台所提供之華語流行歌曲作為學習內容。筆者安排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7名研究生教師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華文班的10名華語學習者進行了15小時的教學實驗。學生端先於課前藉由平台之協助觀賞影片,再透過遠距平台與華語線上教師互動以增加開口練習的機會;教師端則使用可大量複製的教學模板,針對每位學生的需求加以改寫以達個人化的教學目的,並根據教學成果對師資培育提出反饋。 筆者透過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詳細記錄教學之設計與執行,藉由教學錄影觀察、師生問卷調查、教師訪談等方式對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反思。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本模組化教學設計獲得學生相當高的評價,特別是一對一的教學環境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詞彙、語法、口語表達能力在互動後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就師資培育的角度而言,本次教學也提供了研究生教師許多自我反思及同儕學習的機會。 根據本次執行教學之經驗,筆者也針對模組化教學設計與執行提出以下之改進方案:一、提高師生參與教學之意願,以增進教學之流暢性;二、安排師生於課前進行互動,共同選擇學習內容、制定學習目標、釐清學習需求;三、分工專業化,同時強化教學各工作環節之聯繫;四、教學成果評估應以「師生共同制定之學習目標」為評比項目,透過教師自評、他評以及師生反饋等方式多角度進行,對線上師資培育有更好的效果。
  • Item
    結合網路同步教學與多媒體網站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的探討
    (2004) 林金賢; Weicon Lin
    本研究探討「華文新聞輔助教學網站」的形成,網站包含遠距「同步」功能:華文溝通交際,和「非同步」的教學互動和內涵:提供學生多樣的教學影音互動和線上評量,且作為同步教學的基礎。 研究過程依循數位教材設計流程ADDIE的五個步驟:分析、設計、發展、執行和評鑑,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新聞選讀一>課程的學生,作為網站測試對象,並且依其意見修改網站功能。教學研究依照五個步驟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新聞課程的輔助需求的問卷調查和分析(A);第二階段: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網站的架構設計(D);第三階段:經由教學測試,進行網站功能的繼續發展和使用,並且同時修正(D/I)。第四階段:經由國語中心的華文師生,進行問卷評鑑,探求整體教學模式是否合乎教學效益,以及是否能執行。本論文依照四個階段,進行分析討論。並且針對實驗中的所得各項結果,檢討教學模式以及因應改變。 本論文旨在發展遠距網路同步和非同步教學網站,並且以如何輔助華文新聞課程作為研究的主軸,發展多媒體網站,和同步教學功能。以文獻探討過程和教學網站設計同步進行,主要探討溝通交際式教學法和遠距教學的各項模式,以及華文遠距教學的五項個案,以文獻探討作為輔助華文新聞教學網站的基礎。師生評鑑問卷當中,尚有師生對於遠距教學的意願調查,希望該項結果可以協助華文中心進行規劃網路遠距教學。
  • Item
    華語文跨國網路教學課程之設計與實驗〈II〉〈民90-9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7-31) 信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