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教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
發展沿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5年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成立博士班,致力於培育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師資及研究人才。2006年成立「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招收華外語國際生,致力於培養具有流利華語文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2006年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班,復於2012年與「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整併成立碩士班,招收本國籍學生及僑生,致力於培養全方位的華語文應用人才,以及海外華人社會與文化的研究人才。2012年「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國際華語與文化學系」合併為具博士班、碩士班與學士班學制之「華語文教學系」。2017年「應用華語文學系」與「華語文教學系」進一步整併。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包含兩個學士班組(「國際華語與文化組」及「應用華語文學組」)、碩士班、博士班、以及數個學程與專班(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兒童雙語教育學分學程、海外華語師資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宗旨
華語文教學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因應當前東風西漸、華語全球化之趨勢,培養各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能通曉並傳播海內外華人的語言與文化,藉此厚植華語文化實力、促進東西方交流、進而確保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特色與願景
重整後的「華語文教學系」與臺師大歷史悠久的國語教學中心及僑生先修部構成中華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規模最大最完備、且學理與實務兼具的華語文專業人才培育重鎮。師資包含語言學、語言教學、教育心理、認知科學、教育科技、華人文學與文化、海外華人社會等學有專精的學者。學生涵蓋本地生、僑生、外籍生,來自全球各地,具多元背景。師生共構成一個真正生態多樣的學習環境。未來「華語文教學系」將積極與本校翻譯、國際人力資源與管理相關系所合作,強化學生跨語言跨文化素養與行政管理的能力。「華語文教學系」也將強化與國外學校合作,發展符合當代學習趨勢、有實證依據的華語教學方法,建立有特色的華語教學與僑教品牌。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Item 多模態文本於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之教學設計-以美國羅德島州ACN華人文化課程為例(2024) 王雨彤; Wang, Yu-Tung本研究旨在探討多模態文本(multimodal texts)在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中的應用,並以美國羅德島州ACN華人文化課程為例。研究目的在於設計與規劃一個結合多模態文本的華語文化課程,包含茶文化、音樂文化與詩詞文化,並結合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零點計畫(Project Zero)中的思考歷程(thinking routines)活動與現上Padlet交流平台,期望能提升學習者的對華人文化的理解和語言能力,同時也能為非同步華語學習開創新型態與活化華語教學課堂。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對象以美國羅德島州高中生為主,以非同步學習模式為其開設華人文化課程。研究中運用學習者、教師與專家的量化與質化回饋與建議做為評鑑結果,以在未來優化本研究設計之課程。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多數認同非同步華語文化課程的進行方式,也對多模態文本的融入有不少的興趣;教師與專家則認為多模態文本的華人文化課程有別於傳統的華語教學課堂,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有助於學習者在非同步環境中更有效地掌握華語和文化知識。Item 針對曾於中國大陸學習普通話之來臺外籍學生的兩岸華語銜接課程設計(2023) 解禮安; Kravtsov, Nikita本文旨在構想一門兩岸華語銜接課程,期望對於先於中國大陸生活之後再前來臺灣生活的外籍人士們,提供一些適應協助,以盡快融入當地生活。因此本文除了依據語音、詞彙、語法、語用、文字以及教學方法等層面進行兩岸華語差異之研究回顧之外,另以問卷調查及訪談兩種方式進行相關背景人士的需求分析,而後結合二者以提供教學內容。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本文決定將臺灣華語的發音、用詞、正體字(繁 體字)、語用和語氣詞五個方面當作本課程的焦點,而將語法、注音符號、「非正規」的臺灣腔等其他方面當作輔助教學內容。另外,本文參考兩岸 出版的詞典及臺灣的口語語料庫以進一步篩選教學內容,確定最為值得教 的文字、語音和詞彙差異。接著,本文根據學生的目標設定一種混合型教 學法,採聽說教學法為主,情境式教學法為輔,期望以有效的組合方式提 供更好且多元的教學。最後,本文執行試教並收集學生的反饋,以得到提 升教學效果的方法。Item 真實語料應用於法律華語教材編寫與教學設計(2023) 陳美吾; Chen, Mei-Wu法律華語為專業華語的分支之一,教學上注重專業知識技能及語言能力的提升。 然而,法律作為人類當今社會生活行為的抽象化規範,既看不清也摸不著。在教 學上多須依賴教師引用真實且具體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法律概念。真實案例多 援引自新聞報導、影視媒體等真實語料。然而,真實語料與人工課本一樣僅作為 教材的選擇之一,有其優點及一定的挑戰性。目前在學術界內,有關真實語料的 研究雖不多,但有其研究價值。本研究將了解使用真實語料的好處與限制,根據 真實語料的選用及應用原則,將真實語料實際應用於法律華語教材編寫與教學設 計中。由於真實語料種類多元,本研究僅選取「租賃契約書」、「報刊新聞(社 會版)」以及「電視劇」等三種真實語料作為教材設計的文本,依此各設計出一 課課文。隨後研究者選取以新聞報導為教學材料的課文進行教學示範,並藉由課 堂活動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並於課後實施教學滿意度問卷以檢驗教學成效。 結果顯示,無論是從課堂活動或是問卷結果來看,學習者的能力表現及對於真實 語料應用在法律華語課室教學中均呈現正向肯定的結果。Item 結合IBPYP概念理解的奧瑞岡辯論法教學設計—以伊索寓言故事為主(2022) 楊雅茹; Yang, Ya-Ju本研究為結合國際文憑小學項目 IBPYP 概念性理解及奧瑞岡辯論法的教學 設計,以《伊索寓言》作為討論文本,旨在建立學生 PYP 七大重要概念之一的 「觀點」。藉由探究線索:「一、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二、深入 了解事情的多面性,三、我們如何對提供的訊息進行批判性思考」發展六個 單元課程,課程內容皆環繞著探究單元的中心思想:「不同團體、文化或背 景會導致不同的詮釋、理解及結論。」研究對象為筆者的家教學生,目前就讀香港 IB 國際學校五年級,研究期程 共十個星期,每週一個小時,從 2022 年的 2 月至 4 月。筆者先分析《伊索寓言》 所有篇目可教學的概念,選出三個以「觀點」為主的故事:〈龜兔賽跑〉、 〈放羊的孩子〉以及〈北風與太陽〉,課程中安排提問、討論及奧瑞岡辯論模 式—申論、質詢、結辯,也依據學生個性及興趣加入兩個學習活動,使用 YouTube影片(Uncle Roger討厭Jamie Oliver煮的蛋炒飯)及推理故事。 在最後的評估中可以發現:課程設計提高了學生對抽象概念「觀點」的理 解能力,透過奧瑞岡辯論看到學習者進行思考的歷程,寓言故事能讓小學生更 容易地討論故事內容、探討角色立場並表達自我觀點。以概念驅動的課程確實 能引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有更深刻的思考延伸。Item IBDP中文A概念爲本教學設計:以三毛《撒哈拉歲月》為例(2020) 黃欣喬; Huang,Sin-Ciao概念的學習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國際文憑組織(IBO)重視概念為本的教學,在其四個教育項目中皆強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本文探究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及國際文憑(IB)中的概念教學,聚焦於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 本研究將應用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其所提出的教學步驟與技巧及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原則,發展出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並以三毛《撒哈拉歲月》作為IBDP語言A的教學文本,設計《撒哈拉歲月》課程。在課程設計完成後,邀請專家學者利用「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進行評估,最後分析專家學者的建議,反思教學設計的過程,統整職前教育之IBDP中文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教學於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課程時,如何建構語言與文學課程設計的模式。Item 印尼產學專班華語課的教學反思(2020) 簡佳紅; Jian, Jia-Hong一般來說,華語教師所受的專業知識或是教學訓練,針對課型與對象大多是小班制、動機高的學習者,並無培訓教師處理如產學班華語課這樣學時少、動機低、學生人數眾多的班級。除此之外,在教材無法更換,以及師生缺乏共同教學媒介語的情況下,教師如何使用目的語進行有效教學,且讓每位學生參與課堂,成為最大挑戰之一。故探析研究者的教學流程規劃與教學技巧使用,是否能讓學習者有效學習為本研究的重點之一。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與「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產學班七十名印尼籍學習者,分析各項研究資料如教學反思、投影片、相關測驗、學生背景調查問卷、課程回饋問卷等,紀錄與分析教學過程,旨在透過觀察與反思,並結合文獻探討與資料分析結果,優化教學大綱與教學流程設計,評估學習成效與課程回饋,歸納並整理出適合印尼產學班的教學建議。 研究結果發現,在教師的教學規劃下,學習成效評估一、準備級能力測驗: 總題數是25題,A班平均答對題數是18.4題、B班是17.7題;二、期中考成就測驗:滿分是100分,高達總人數的60%超過70分,其中A班平均分數為78.13分、B班72.87分;三、課程回饋問卷:最後一題「這樣的課程訓練紮實,我很推薦」得到了4.01的高分。顯示教師經過反思後的教學技巧使用與流程設計有其效果,學生也對此給予高度肯定。Item 中高級商務華語案例分析結合內容導向教學設計:以「品牌策略」為例(2020) 陳嘉慧; Chen, Jia-Huei本研究嘗試將商務專業內容與華語教學整合,以內容與語言雙焦點並重的學習方式為核心理念,將商務華語課程導入案例分析教學法與內容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並完成教學與自我反思。本文將透過文獻探討、分析相關教材發展現況,參酌現有教材之專業商務詞語和結構設計,將「內容導向教學法」導入並以商務知識「品牌策略」為教學內容,結合「案例分析教學法」之理念編寫輔助教材「品牌策略案例分析」一文,同時參考專業華語教師教學法問卷結果進行教學設計,實際應用於課堂當中,盼提升學習者中高級閱讀能力並拓展其商務專業知能,最後綜合前述研究成果、學習者回饋、教師觀課評鑑,進行教學反思並進一步提出教學建議。Item 以體演文化教學法與學習策略為導向設計之近義副詞教學(2020) 陳品錡; Chen, Pin-Chi現代漢語詞彙中,副詞屬較為複雜的詞類,其意義較虛空,用法又常涉及語義、句法及語用等,因此,對於學習者來說有相當的難度。近義詞亦為中文學習者的詞彙學習難點之一,也應視為教學重點。然而「副詞」與「近義詞」的教學研究與辨析雖不少,但「近義副詞」於過往教學設計的討論甚少。本研究欲填補此研究空缺,調查中高級以上中文學習者的常用近義副詞偏誤為何。首先,從現代漢語八百詞中挑出近義副詞組,再以中研院詞頻檢索系統篩選出詞頻高的近義副詞組。從中進而以詞頻高的前二十組近義副詞為設計試題,調查出中高級以上學習者錯誤率最高的三組近義副詞,作為教學設計之目標。 除詞彙偏誤外,中文學習者在語言文化表現上的不適切性亦是問題之一。成功的語言學習應是學習者能在目的語文化環境中得體、自如地運用目的語與目的語國家的人交流。為使學習者能得體自如地運用中文,本研究遂應用吳偉克(Galal L.R. Walker)教授所主張之「體演文化教學」設計近義副詞教學,以台灣中高級以上中文學習者為對象,重視學習者學習需求,並融合學習策略入教學,提升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意識,提高學習成效。 以體演文化教學觀與學習策略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習者之常用近義副詞的掌握度,學習者對於此教學設計亦給予正向回饋,肯定此教學設計之價值。Item 華語文自學網站設計初探(2003) 高林澄江有效學習端賴學習者之主動性。尤以現今教育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培養學習者的 「自主性」,引領其從事「自我導向學習」便益形重要。又,現今海外華語學習人口激增 ,其學習背景與需求異質性高,尤以中高級的專業學習需求孔急,提供多元學習機會與管 道便有其迫切性。此外,網路科技得以讓散佈海外的學習者彈性使用網上華文課程或資源 網站學習,並接觸華語真實語境。然而,一般華文網上課程無法備辦所有學習需求,且現 有華文資源網站多半為資源之連結,缺乏如何使用網上學習資源與利用真實材料學習華語 之指引。 語言自學中心為一個協助自主式語言學習而設、整合各項學習要素支援學習者自主的學習 環境。為備辦不同的學習需求,亦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指引與選擇機會,讓學習者決定學習 目標、內容、方法、場所、時間、評鑑方式等事項。藉由此種自我導向語言學習模式,培 養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負責任之自主能力。 本研究目的在於將語言自學中心網路化,藉由現今網路科技與豐富的網路資源,設計華語 文自學網站,作為物理實體SAC之延伸。藉此整合各項網路學習資源、營造支援學習者從事 自我導向學習之環境。並以中高級海外成人華語學習者為例,以期能夠作為當前海外中高 級學習者需求之解決之道。 由於語言自學網站網路化涉及網路之特性與本質,本文除關注於語言自學網站設計面外, 亦增添其理論層面及定位之考量。本研究經由語言自學網站相關理論背景文獻與現有語言 自學網站實例之探討,將現有語言自學網站加以歸類,並歸納其實際作法、要素,以提出 設計模式及其設計原則。而後,以提供給母語為英語的華語文自學網站之新聞閱讀主題部 分作為範例,解說華文自學網站具體的內容。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以期提供 後進於往後設計時之參考。Item 基於體演文化教學法之初級華語口語教學設計—以美國高中生為例(2013) 謝銀河; Ngan Ha Ta在美國高中修中文課越來越流行。然而,華語教學似乎未幫助學生用恰當的行為跟中文母語者有效地溝通。許多美國人因缺少對行為文化(behavioral culture)的理解,所以跟中國人交流時無法遵守中國社會的文化規則,因而被視為不禮貌,甚至使中文母語者感到不自在。 Walker (2000)為了反映華語教學在這方面的欠缺,提出「體演文化教學法」。此教學法之所以與其他教學法不同,是因為此教學法十分強調記憶有情境的劇本(situated scripts),在課堂上演示。若教師有效地使用本方法指導學生,不僅僅可增強學生的語調與流利度,也可幫助他們建設目標文化的默認記憶(default memories),並能夠恰當地表現在目標文化中。本研究為了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及中國行為文化的知識,目的在應用此教學法來設計出一套針對美國高中生的口語教學模式。本研究採用值化的研究法,研究過程包括文獻探討、教材分析、以及學生與教師訪談。 探討文化與進行訪談之後,本論文提出一些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及口語能力的教學建議。首先,為了加強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溝通效率,學生得先辨認自己文化的文化模式再進行兩個文化間的對比。其次,學生得練習在真實情境下演示及產生真實語言,在初級階段母語的使用頻率得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其次,口語教學的活動應該按照一個具體的順序:控制性的活動、半控制性的活動、自由性的活動。最後,為了將體演文化教學法的原則應用在課堂上,口語操練與活動,尤其是對話的演練,可以融入在活動課中(ACT),而語法解釋及文化討論可在信息課中進行(FACT)。為了繼續幫助學生加強他們的文化知識與口語能力,本研究在最後也提供未來研究發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