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不同寬高拉 PAP 熱身後之休息時間對舉重抓舉表現之影響-以海山高中為例
    (2021) 李玟寬; Lee, Wen-Kuan
    從過去研究結果可知,於訓練動作執行前,若先進行高強度的阻力運動型態活動,可在隨後動作操作時增加一定程度之立即爆發性的表現,這樣的作用稱為活化後增能作用(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曾昱軒,2014)。故本研究認為,若加入 PAP刺激作用為熱身項目,則可顯著提升正式訓練時的立即性爆發效果。本研究預計收取八名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高中部男性舉重選手,已接受正式舉重專項訓練達半年至一年以上者。研究方法上,於日常訓練開始前,加入 PAP 刺激訓練作為熱身項目,並透過觀察與記錄隨後抓舉動作表現,包含整體成功率與技術動作關鍵點,來瞭解抓舉動作軌跡(槓片中心點軌跡)前後的改變、穩定性以及成功率等各方面是否有明顯的正向效益與改變。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抓舉動作前加入PAP 熱身休息兩分鐘,可有顯著的正向訓練效益,包含提升抓舉成功率、技術動作關鍵點以及穩定性的表現,Rixon 等人(2007)指出在誘發動態收縮時,PAP 熱身訓練效果在運動選手中較為顯著。然而,於抓舉動作軌跡方面,則未有顯著影響與改變。
  • Item
    臨時排名對風險承擔行為及個人表現之影響 — 以奧運舉重比賽為例
    (2020) 梁卓朗; Leung, Cheuk-Long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奧運舉重比賽中臨時排名對風險承擔行為及個人表現之影響。在舉重比賽中,選手在每一階段所增加的重量可用以衡量選手風險承擔的程度,並以選手的試舉成功與否衡量選手的個人表現。方法:本文以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共五屆奧運的舉重比賽為本研究的樣本範圍,所有選手的逐階段之資料,共計954名運動員,7,458個階段的資料,並以一般最小平方法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隨機效果模型 (Random effects model) 及 組間效果模型 (Between effects model)進行資料分析。結果:選手的臨時排名對選手風險承擔行為具正向顯著的影響,且第2至9名之選手呈倒U型。另外,臨時排名會顯著負向影響試舉成功率,而成功率上升之趨勢會隨著臨時排名之下跌而增加。最後,風險承擔行為對個人表現具正向之影響,但其影響會隨重量增加而減少。結論:在奧運舉重比賽中,臨時排名為影響選手風險承擔行為及個人表現之因素。
  • Item
    男子舉重抓舉動作分析-全國紀錄保持人黃則維之個案研究
    (2014) 林滙嬌; Lin, Yen-Chiao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優秀選手抓舉三種不同重量,提鈴瞬間、發力瞬間、沉身瞬間之關節角度及槓鈴最大速度、軌跡參數之比較。方法:本研究以一部JVC攝影機(頻率60Hz)拍攝黃則維選手所實施抓舉動作的2D影像,進行影像數位化及運動學分析。結果:一、提鈴瞬間最小肩關節角度在90%重量40.88°,最小髖關節角度在85%重量92.86°,最小膝關節角度在90%重量141.15°;發力瞬間最小肩關節角度在85%重量21.83°,最大髖關節角度85%重量194.21°,最大膝關節角度在90%重量166.04°;沉身瞬間最大肩關節角度在85%重量177.56°,最小髖關節角度在90%重量97.88°,最小膝關節角度在90%重量80.85°。二、槓鈴最大垂直速度在80%重量呈現2.69(m/sec),而85%重量最慢呈現2.43(m/sec)。三、槓鈴軌跡總偏移在80%重量呈現9.78公分,85%重量11.98公分,90%重量8.78公分。結論:一、膝關節角度在提鈴瞬間及沉身瞬間,隨著重量增加而變小,發力瞬間則變大;肩關節角度與髖關節角度隨著重量增加,在提鈴瞬間、發力瞬間、沉身瞬間都呈現不一致。二、槓鈴離地至沉身瞬間槓鈴最大垂直速度在三種不同重量,最大速度只有微小差距,在80%重量最大垂直速度呈現最快。三、槓鈴軌跡在90%重量槓鈴總偏移呈現最小。
  • Item
    從政策移轉的觀點探析臺灣跆拳道和舉重之發展-以浪潮計畫為例
    (2016) 黃郁綺; Huang, Yu-Chi
    處在高度重視競技運動表現的時代背景之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競技運動競爭日益增加,如何在國際大型運動賽事上奪牌已成為許多國家在運動發展上的主軸。此外,科技時代來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資訊傳播日趨快速和簡便,使得各國在政策制定上,將已經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做為學習和參考對象。據此,本研究以政策移轉理論架構作為分析依據,探討浪潮計畫的發展,並探究其在臺灣跆拳道和舉重培訓計畫之制定和發展情況。研究方法是採用引導式內容分析法和半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對象主要為浪潮計畫和臺灣跆拳道和舉重培訓計畫形成之相關人員,包含體育署承辦人員和浪潮計畫撰稿委員、中華民國跆拳道和舉重協會相關人員、浪潮計畫培訓選手以及其所屬教練,以及舉重和跆拳道基層訓練站教練。研究結果顯示教育部體育署、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和舉重協會,在制定浪潮計劃、以及跆拳道和舉重的培訓計畫過程中,僅有政策理念上的移轉,並無實質制度上的移轉。而較多的移轉是發生在一般層級的教練和選手,藉由參與研習會和移地訓練至國外學習他國的技術新知。本研究建議我國可建置各國培訓體制之知識庫、建立制度化的政策移轉網絡以廣納多方意見、以及加強中央體育主關機管與各單項協會之配合。希冀本研究能夠提供臺灣的政府單位未來在制定我國競技運動政策上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