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企業推行職工運動之研究
    (2023) 楊敦平; Yang, Tun-Ping
    不論企業的類型行與規模大小,職工運動近年成為最熱門的福利措施之一。此現象引發了研究者對於企業推行此一系列運動相關福利計畫的好奇,究竟企業一開始期望從中達成何種目的,以及後來企業從職工運動中獲得何種實質上的益處。因此,本研究以參與「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計畫」並且獲頒「運動企業認證」之企業為調查範圍,旨在探討企業推行職工運動之動機、所採取之形式、遭遇之困難、帶來之效益或影響及持續推展之意願及展望。經由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所得之結果顯示:一、企業之主要推行動機為強化員工身心健康、配合員工興趣。二、企業在運動空間規劃方面主要包含運用內部空間及租用外部場地;制度規劃方面主要包含建立運動社團及開設運動課程;相關活動舉辦及參與方面則包含舉辦企業運動會、訂定健康日、組隊參與各項運動競賽等。三、企業主要面臨之推動阻礙為員工參與率不高及經費預算受限等問題。四、企業認為改善員工身心健康、增進交流與改善關係及促進工作績效等為推動職工運動之主要收穫。五、企業之職工運動相關計畫續辦意願十分明確,且各自在下一階段希望達成的目標上呈現多元化的樣態。期透過本研究對於企業推行職工運動各個面向的解析,能為政府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有意投入職工運動發展之企業,作為一項參考的依據。
  • Item
    臺灣全民運動發展的未來在村里辦公處?-以臺北市松山區為例
    (2021) 徐偉友; Hsu, Wei-Yo
    全民運動與人民生活及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過去9年臺灣全民運動推動成效統計,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逐年持平或微幅成長,共計9年期間維持30%~33.6%的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透過全民運動政策文獻回顧,發現臺灣與其他國家最大差異在於基層組織的推動。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瞭解臺北市松山區的全民運動推展現況,並探討臺北市松山區全民運動政策執行之實際情形及是否應納入村里辦公處為基層推動單位。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個案研究法進行,訪談對象為臺北市松山區全民運動推展相關人員。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全民運動政策的基層組織是區體育會及民間體育團體,而村里辦公處不在其內。由上而下觀點,臺北市政府體育局支持村里辦公處納入全民運動政策,可能的阻礙包含現有資源者的反對或是村里辦公處的實際意願。由下而上觀點,村里辦公處有意願成為全民運動政策的基層組織;相較於區體育會、民間體育團體,村里辦公處的數量、人口數分佈及環境熟悉度等特點,與全民運動推展先進國家相當普及的運動俱樂部類似。建議嘗試將村里辦公處納入全民運動推展的基層組織,並建立與區體育會的合作機制,從小型的村里運動據點做為示範,定期提供資源並檢視成效,同時達成對其他村里、行政區的示範的效果,或許有助於實質提升臺灣全民運動政策執行的成效。
  • Item
    統治菁英與臺灣全民運動政策變遷─以馬英九執政時期之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為例
    (2013) 黃雅雯
    2008年5月20日,在其政治生涯中頗富運動政績的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其幕僚便推出「改善國民運動環境與打造運動島計畫」。究竟這項計畫與總統有何關係?又是誰在主導?此外,此計畫能否改變臺灣全民運動政策?本研究以菁英理論與政策變遷五項指標 (組織、法規、預算、人事、媒體) 及四大類型 (政策創新、政策接續、政策維持、政策終止) 為理論基礎,並採用引導式內容分析法及半結構式的訪談為研究方法,深入探究高階行政人員、民意代表、利益團體、與學者專家等四類統治菁英在該計畫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探討其對臺灣全民運動政策所帶來的變遷。研究結果發現,在本研究案例中,中央高階行政人員與學者專家組成了封閉的政策決策圈,決定計畫目標與內容;相對的,民意代表並未發揮積極的影響;至於利益團體則由學者專家所帶領。該計畫中,由統治菁英的價值觀主導計畫的現象,符合菁英論者的主張。而在政策變遷指標方面,就組織而言,中央僅成立打造運動島執行中心;另一方面,民間運動社團數量的提升則是本次計畫的重點之一,也有許多鄉鎮市區體育會都因計畫而成立或重新開始運作。在法規方面,雖然體委會在計畫中預訂通過之16條行政規則都尚未形成,但目前另有5條新公告的行政規則經確認與本計畫有關。至於預算,本計畫為歷年來預算最高的全民運動計畫,全民處經費比例與設施處內部全民運動經費比例皆因此大幅增加。人事方面則受限於公務人員之員額限制,僅聘請臨時約聘僱員。媒體方面則因全民運動本身較不具報導價值,且體委會宣傳計畫之成效有限,所以較無明顯改變。綜合前述五項指標,本計畫與「政策接續」中的「附帶政策接續」較為相似,在政策變遷程度光譜中較偏向變遷端。
  • Item
    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影響因素之研究
    (2003) 林文郁; Lin Wen-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現況及對外開放情形,進一步了解影響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的影響因素,期能提供改善開放成效的建議,輔導各校勇於嚐試開放運動場地設施,以滿足社區民眾更多的休閒生活空間。 研究對象為宜蘭縣91學年度74所縣立國民小學的運動場地設施,並以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現況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實際調查所得的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設置管理情形:除了室外場地遊戲場、室外綜合球場、田徑場設置率較高外,其他的運動場地設置率都偏低。設有專人管理比例較高的運動場地設施是遊戲場、室外綜合球場、田徑場、體育館、風雨操場。 二、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使用情形:對外開放比例較高的運動場地設施為室外綜合球場及遊戲場、田徑場百分比達七成以上,其餘場地設施開放比率都偏低。收費比例較高的運動場地設施是體育館(活動中心),其餘的收費百分比偏低,多數不收費。 三、宜蘭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的影響因素排序是:安全因素>制度因素>人力因素>經費因素>物力因素>管理因素>主管因素。 四、在影響學校運動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的七個因素中,安全因素、人力因素、經費因素、物力因素、管理因素、主管因素等六個因素在不同規模的學校均無明顯差異(p>.05),只有在制度因素上有明顯的差異。
  • Item
    新移民女性參與休閒性身體活動之研究
    (2009) 鍾怡純; Yi-Chun Chung
    為了探尋一般民眾在我國全民運動政策下之休閒性身體活動契機,本研究從新移民女性之身體活動經驗出發,藉其特殊的階級、性別、族群與流移處境,思索現行全民運動政策與民眾現實生活的連結。據此,研究者從建制民族誌(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方法論著手,一方面對受訪者之身體活動經驗進行深度訪談,另方面則針對政府體育政策作修辭分析,並進而探討個人經驗與宰制階層論述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的呈現從個別新移民女性的身體活動經驗展開,在個別受訪者走路、爬山、游泳與仰臥起坐以及騎單車的活動情境脈絡中,研究者察覺雖然受者的原住國經驗影響其休閒觀念、健康促進觀念以及身體活動之意義,但在跨國遷徙的環境適應歷程中,受訪者的身體活動實踐與現居地生活條件緊密連結,融合在地生活條件而發展出特有的身體活動形式,原住國經驗之影響逐漸消退。此外,政府全民運動政策之施政作為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身體活動參與決策則幾乎沒有影響。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結論處從「多元認同與休閒性身體活動」以及「全民運動與休閒性身體活動」兩方面展開討論,最後分別就實務操作與未來研究兩方面提供意見,並提供個人研究省思。
  • Item
    動動150
    (教育部體育署, 2014-09-01) 程瑞福
  • Item
    未來我國全民運動發展的突破
    (教育部體育署, 1987-12-01) 卓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