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自我控制回饋的決定:知覺和實際表現的比較及其對動作表現與學習的效應
    (2021) 林幸樺; Lin, Hsing-Hua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控制回饋情境下,學習者知覺與實際表現結果的差異,以及動作表現好與差之知覺判斷對動作表現與學習的影響。40位成人參與者,以非慣用手自我配速滑塊推動動作為實驗工作,進行獲得期60次與保留測驗12次的試作。以獲得期之參與者每次要求回饋後、接收回饋前,其回饋要求問題的填答次數,區分為自我控制回饋知覺好表現 (SC-good) 組或自我控制回饋知覺差表現 (SC-poor) 組。自變項為自我控制回饋知覺好與差表現,依變項為絕對誤差 (AE) 值及變異誤差 (VE) 值,獲得期以AE值與VE值進行2 (組別) × 6 (區間) 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而保留測驗的AE值與VE值則以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為瞭解兩組參與者自我控制回饋知覺表現是否與實際表現準確性差異,以兩組參與者在每區間要求回饋與未要求回饋之試作的AE值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一)SC-good組要求回饋之知覺好表現試作的AE值顯著低於未選擇回饋之試作,且SC-poor 組中有要求回饋與無要求回饋試作的AE值無顯著差異;(二)在獲得期及保留測驗中,SC-good組的AE值及VE值皆顯著低於SC-poor 組。本研究結論:(一)在自我控制回饋條件下,知覺好情境下的知覺表現與實際表現相同,而知覺差情境下的知覺表現與實際表現不相同;(二)在自我控制回饋情境下,對動作知覺好會促進動作表現與學習。
  • Item
    分段自我控制回饋的動作表現與學習效應
    (2021) 洪瑞禧; Hung, Jui-Hsi
    本研究旨在探討部分自我控制回饋在獲得期練習期間的分段對動作表現學習的影響。共招募72名實驗參與者 (平均年齡23.4 ± 4歲) 並隨機平均分派至前段自我控制回饋組、後段自我控制回饋組、全段自我控制回饋組、前段相應回饋對照組、後段相應回饋對照組及全段相應回饋對照組。以屈臂推物為實驗工作、且以絕對誤差 (absolute error, AE) 值、動作修正誤差值與錯誤估計 (error estimation, EE) 值分別檢驗學習者在獲得期及保留測驗中的動作準確能力、動作修正能力及錯誤偵察能力。結果發現在獲得期練習期間,六組間的準確性動作表現沒有差異,但各組的準確性動作表現皆隨著練習區間增加而提升;動作修正能力方面發現全段相應回饋對照組在獲得期的表現較部分組別差,六組的動作修正表現亦隨練習區間增加而提升。而在保留測驗中,六組之動作準確能力及錯誤偵察能力的學習效果皆沒有差異。因此本研究結論為,部分自我控制回饋在獲得期練習期間的分段對動作準確性的學習及錯誤偵察能力的發展沒有影響;而當學習者完全無法掌握回饋行程時動作修正表現較差。
  • Item
    表現與結果獲知回饋策略對輕度智障學生動作技能學習成效之影響
    (2009) 曾義強; Yi-Chiang Tseng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表現獲知和結果獲知對輕度智能障礙者壘球高手投擲及低手滾球動作技能學習成效。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方法,以交替處理設計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兩位七和八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受試者在介入階段實施十二堂回饋教學,維持階段實施八堂測驗,以及類化階段八堂測驗,測驗結果以視覺分析法和C統計,比較不同教學回饋策略對動作技能學習在學習立即成效、保留成效及類化成效的差異。實驗結果得到的結論:(一)表現獲知和結果獲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學習能產生顯著的學習立即成效,且表現獲知優於結果獲知;(二)表現獲知和結果獲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學習能產生顯著的保留成效,且表現獲知優於結果獲知;(三)表現獲知和結果獲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動作技能學習能產生顯著的類化成效,且表現獲知優於結果獲知。最後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同時也為實務工作者和未來研究者提供建議。
  • Item
    以表現為基礎的回饋安排在動作表現與學習效應:自我控制與寬帶回饋的延伸
    (2016) 蔡銘仁; Tsai, Min-jen
    本研究旨在探討依據表現提供回饋於動作表現與學習的效應。實驗一延續過去自我控制回饋研究發現,在非自我控制條件下對於誤差方向判斷錯誤的試作提供結果獲知,檢驗對於動作學習的效應;實驗二檢驗自我控制回饋的練習條件下檢驗安排寬帶回饋在動作表現與學習的效應。兩個實驗各招募24名成年人為實驗參與者 (實驗一16名男性,8名女性,平均年齡24.6 ± 2.2歲;實驗二18名男性,6名女性,平均年齡23.7 ± 1.9歲),以滑塊推滑 (puck-shuffling) 的力量控制動作為實驗工作。結果發現在非自我控制回饋的情境中於針對誤差方向判斷錯誤的試作提供回饋,並沒有產生動作表現與學習作用,而在自我控制條件下結合寬帶回饋則對於動作學習穩定度則有正面效益。誤差判斷錯誤的試作的實際動作表現較判斷正確的試作準確,且主觀估計的動作表現亦低於誤差判斷正確的試作準確;在自我控制的情境中,學習者要求回饋的試作動作表現較不要求回饋的試作準確,對於練習過程中的限制學習者可能採取自我調節學習策略。透過比對主觀與客觀動作表現誤差結果發現,學習者對於自我表現具有高估的現象。
  • Item
    適應式結果獲知的自我效能預測及動作學習效應
    (2016) 林逸; Lin, Yi
    結果獲知 (KR) 包含訊息、動機、與連結的功能,是動作學習研究中的重要變項。KR對於動作學習及自我效能有影響,而當提供參與者錯誤KR時,對學習會有負面影響,但若改變KR的精確性,提供學習者正向適應式KR,亦對於動作學習有助益,並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旨在探討正向適應式KR在動作表現的自我效能程度及動作學習的改變,以及自我效能是否能預測動作學習。共招募女性成年實驗參與者36名(21.1 ± 0.9歲),隨機分派至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負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及正確結果獲知組,實驗工作為空間性移動的矢狀軸伸展線性動作。獲得期進行60次試作並填寫自我效能量表,試作結束之後的第二天進行保留測驗。本研究自變項為結果獲知條件,依變項為絕對誤差 (AE)、變異誤差 (VE) 與自我效能分數。獲得期自我效能分數進行3(組別)× 6(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其中區間為重複量數。保留測驗自我效能分數分別與保留測驗AE、VE進行簡單迴歸分析法分析,且保留測驗AE、VE將分別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一)獲得期自我效能和組別交互作用達顯著,區間單純主要效果亦達顯著;(二)在保留測驗中,AE及VE達顯著差異;(三)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組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預測AE及VE。本研究結論:(一)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會改變動作表現的自我效能程度;(二)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有助於動作學習;(三)正向適應式結果獲知安排下的自我效能程度可以預測動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