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魅力:李小龍的武藝人生
    (2015) 陳治平; Chen, Chich-Ping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李小龍之武藝人生的魅力。本研究以李小龍的生平歷程、李小龍的武道境界與李小龍的演藝開展來探討李小龍,探索其人生、武藝及演藝的魅力。方法:本研究採用單一個案,並實施歸納研究法來探討李小龍。結論:研究發現李小龍的魅力可以表現在李小龍的生平軌跡、李小龍的武道境界與李小龍的演藝開展等三方面。關於李小龍生平軌跡短暫,歷經童年、青年、留美、返港等四個時期,李小龍是一位熱愛鑽研、崇尚理性且充滿愛心的人。關於李小龍武道境界,由有為法走向無為法,他成功的讓流入形式化的武術,用哲學精神與現代化的運動科學技術解放出來。 李小龍演藝的開展,與他出生演藝世家,自小投入影片演出,富有冒險精神的旅程,與他那豐富的演藝作品有關。尤其,1971年至1973年間,李小龍返回香港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等五部電影作品,而使他奠立傳奇不凡且至今魅力不輟的重要關鍵。
  • Item
    台灣優秀男子武術選手不同轉體角度旋風腳運動學分析
    (2005) 林易衡
    本研究目的在找出完成不同轉體角度旋風腳的關鍵要素,以作為教練及選手訓練時的參考。以兩部Redlake高速攝影機(250Hz)進行3D攝影分析,拍攝17名台灣男子武術選手最大轉體角度的旋風腳,並依其完成轉體角度分為360°(n=8)及540°(n=8)兩組,進行運動學參數比較,並輔以720°組1人(n=1)個案研究參考,以Kwon 3D動作分析系統進行影像數位化。以獨立樣本t考驗,檢定兩組各參數之差異,並以皮爾遜積差相關探討與騰空高度及轉體角度有顯著相關之運動學參數(α=0.05)。研究結論如下: ㄧ、360°(n=8)及540°(n=8)兩組受試者呈現顯著差異的參數為:助跑重心水平速度、重心水平速度損失值、右腳著地瞬間-右膝關節角、右腳離地瞬間-左手水平半徑、左手垂直速度、左手垂直角動量、左腳垂直速度、騰空前期-重心水平位移、右腳尖上擺最大合速度、擊響瞬間-右腳尖合速度、左肘關節角、右肘關節角、騰空後期-右腳尖下擺最大合速度。 二、受試者(n=17)與騰空高度呈現顯著正相關的參數為:蹬伸期-右髖、右膝、右踝關節角速度、右腳離地瞬間-重心垂直速度、重心合速度、左手水平速度、水平角動量、右手水平速度;與騰空高度呈現顯著負相關的參數為:右腳離地瞬間-兩腿夾角、右蹬離角。 三、受試者(n=17)與轉體角度呈現顯著正相關的參數為:右腳尖上擺最大合速度、擊響瞬間右腳尖合速度;與轉體角度呈現顯著負相關的參數為: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右腳離地瞬間-左手垂直角動量。 建議: 一、360°組選手要完成540°的轉體時,建議減少助跑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左手水平擺動半徑與右腿里合擺腿的速度,儘可能的在騰空最高點完成擊響動作並且加速下擺,在擊響瞬間,有意識的屈曲左、右肘關節,進而減少轉動慣量,增加轉體角度。 二、540°組選手要完成720°的轉體時,建議增加蹬伸右髖、右膝、右踝關節的速度,踏跳過程,增加兩手擺動的水平速度及左手水平角動量,右腳離地以後,增加右腳內擺速度,有助於提升騰空高度與轉體角度。 三、肢段擺動的目的為增加向上的地面衝量與提升重心高度,因此應該有時序性(左臂→右臂→左腳)的加速與放鬆,並且配合下肢關節的蹬伸,才能獲取最大的擺動效益。
  • Item
    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1910-1937)
    (2002) 許光麃
    摘 要 為探究1910-1937年期間,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與文化研究法,以歷史的時間為縱軸,以文化的價值觀、制度及器物為橫軸,將蒐集之史料,加以整理、分類、考證、解釋與批判,最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在理論、價值、觀念層次上,傳統武術以「道」與「氣」、「天人合一」及「太極哲理」為基本理論;傳統武術以「形神統一說」、「反者道之動」及「陰陽學說」為基本原則。清末西洋體操與體育概念的傳入,加上舊有的傳統武術,導致彼此概念上糾纏不清,「新、舊」與「動、靜」思想論爭,隨後為發展方向而有「洋土體育」思想論爭,在論爭激盪中武術融會公平競爭、追求極限與客觀量化的觀念緩慢前進,也採借西方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武術。 二、在規範、組織、制度層次上,傳統武術重視「尊師重道」的師承關係,各流派對授徒擇人均有嚴格規定,武德是以「禮」、「仁」為標尺,武術組織以「家族化」、尊祖、崇古、嫡長繼承、等級制度為宗法之特色。西式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明文規定武術為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之一。在大城市所建立的武術團體,武術組織逐漸系統化,而有明確的宗旨與章則,並朝向武術競技化和規則化的方向發展。 三、在外顯行為和器物層次上,傳統拳術種類繁多,如少林武術、武當武術、峨眉武術、內家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象形拳、南拳、長拳等拳種;武術器械多樣多式,如劍、刀、槍、棍等。西洋運動器物在中國發展過程迅速,武術器械隨地方性運動會的開展,逐級登上全國運動會,並單獨舉辦全國武術運動大會,舉行「國術國考」和「浙江國術游藝大會」等活動,將武術推向海外表演,促使武術邁向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