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07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為全台灣第一家以「策略管理」與「全球佈局」為主來培養商管專業人才的研究所。本所的前身為「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成立於民國九十七年八月一日,時值臺師大因應轉型而新設立管理學院,本所已於民國一百年因應「策略發展」特色 ,正式更名為「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民國一百零三年臺師大管理學院進一步整合為資源共享之專業商管學院,在專業學院架構下,本所結合管院所有師資與教學資源,秉持「國際化教學,多元化課程,專業化師資,創新產學合作」理念,以培養學生具有策略思考與國際移動能力的全方位專業經理人為目標。 在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下,本所以多課程模組方式隨時調整課程需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行商管個案研討,透過精實的模組規劃,深入互動式學習,來落實學習成果。本所多屆畢業學生已陸續成為台灣金融服務進軍海外市場以及高科技產業轉型不可缺少的專業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62
  • Item
    獵才顧問招募績效之決定因素
    (2024) 吳曜宇; Wu, Yao-Yu
    本研究探討獵才顧問實際以電話媒合台灣基層勞動⼒的求職求才過程,聚焦於分析影響招募績效之因素—包括履歷中⾃傳品質、⼯作內容的專屬性、求職者過往有無相似⼯作經驗以及職缺地域性對招募進展的影響。研究發現,若以基層勞動市場⽽⾔,⾃傳品質、⼯作內容專屬性,具備相似⼯作經驗,對通話時⾧有正向影響,也同時能增加獵才顧問取得直接聯繫之機會。在地域性⽅⾯,應徵雙北區域職缺者較不傾向與獵才顧問互留聯繫⽅式。本研究對基層勞動市場獵才實務提供新的洞⾒。
  • Item
    奢侈品之品牌聯名策略:產品線、零售安排與消費者品牌摯愛的影響
    (2024) 陳雅芳; Chen, Ya-Fang
    本研究探討奢侈品牌當前盛行與大眾品牌共同攜手推出限時與限量品牌聯名之行銷策略,探究品牌聯名策略所制定之產品策略、通路策略及被聯名策略所吸引之對奢侈品牌具品牌摯愛群體,三者對奢侈品牌具創新性知覺影響,且因產品策略與通路策略安排上採限時與限量此特性,則本研究亦探討消費者預先聯想如果錯過購買聯名產品之機會,則感到遺憾之感受,即探究對預期遺憾之影響,此外,亦研究奢侈品牌與大眾品牌所推行創新性品牌聯名策略,消費者對聯名產品產生購買意願之影響。本研究先回顧過往相關文獻,並提出三組假說,再採用實驗設計方法蒐集台灣消費者對於奢侈品牌與大眾品牌共同推出品牌聯名策略所感知奢侈品牌具創新性知覺、引起預期遺憾、促發購買意願之實證資料,以驗證假說,有效樣本數為240份。本研究主要發現為:(1)產品策略中的新產品線對個體感知奢侈品牌具創新性知覺具有正向影響效果,但產品策略對預期遺憾與購買意願未具有直接影響效果。(2)通路策略選擇快閃店及本店並未對個體感知奢侈品牌具創新性知覺、預期遺憾和購買意願具有直接影響效果,(3)消費者對奢侈品牌之品牌摯愛程度對感知奢侈品牌具有創新性知覺、預期遺憾和購買意願具有正向影響效果,依此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奢侈品牌制定與大眾品牌施行品牌聯名策略,應側重於產品策略,且設計聯名產品上,可開發先前從未設計之產品線,更可使消費者感知奢侈品牌具創新性知覺,且建議鎖定客群為對奢侈品牌具高品牌摯愛群體,從研究結果得知對奢侈品牌具高品牌摯愛群體在對奢侈品牌感知創新性知覺、預期遺憾及購買意願上,較對奢侈品牌具低品牌摯愛群體強烈。
  • Item
    旅宿業永續認證對其旅客評價之影響
    (2024) 楊佳穎; Yang, Chia-Ying
    本研究探討臺灣旅宿業永續認證對旅客評價的影響。研究分析了全球數位旅遊平台Booking.com 中在住宿期間2024年3月18日至3月19日的7,508筆數據,並結合臺灣環境部的環保標章旅館與環保旅店認證資訊。有別於過往問卷和訪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運用網路爬蟲技術和量化分析,藉由旅客實際評分反映永續認證的影響,並呈現地區上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永續認證對旅客評價的影響因地區而異:中部地區獲得環保旅宿認證的旅宿其旅客評分較高;六都和北部地區的環保標章旅館,在級別越高時會獲得越高的評分。能源與溫室氣體管理措施和自然保育措施在大多數地區會得到較高的評分。然而,在非六都、南部和東部地區,某些環保措施(如廢棄物管理和水資源保護)反而得到較低的旅客評分。本研究結果顯示了永續旅遊實踐與旅客期望之間的關係,為旅宿業制定永續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突顯了在推行永續措施時需考慮地區特性和旅客偏好的必要性。
  • Item
    新店安坑輕軌對鄰近住宅價格之影響
    (2024) 鄭喬云; Cheng, Chiao-Yun
    在現代社會中,購買住房常被視為個人生活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隨著住房負擔能力的下降,人們對住宅條件的關注逐漸增加。不同於過去研究多針對單一事件進行探討,本研究以新北市新店區安坑輕軌為對象,同時聚焦於其計畫宣告(民國102年)、開工(民國105年)及完工(民國111年)各階段對鄰近住宅價格的影響。研究採用特徵價格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s)結合差異中之差異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進行分析,並以內政部實價登錄系統中之住宅交易資料為基礎,選取民國101年8月至112年10月新北市新店區之住宅交易數據,使用地理資訊系統(QGIS)劃分安坑輕軌站點沿線800公尺內之住宅為實驗組,1500公尺外之住宅為對照組。實證結果顯示,安坑輕軌的建設在不同階段對周邊住宅價格的影響各異。在計畫宣告階段,800公尺內住宅每坪單價相較1500公尺外,宣告效果之真實影響兩組之差異上漲0.831萬元,顯示出正向影響。在開工階段,800公尺內住宅每坪單價相較1500公尺外,開工效果之真實影響兩組之差異為上漲1.27萬元,反映出民眾對交通便利性提升的期待超過施工負面影響。在完工階段,800公尺內住宅每坪單價相較1500公尺外,完工效果之真實影響兩組之差異下降1.28萬元,顯示房地產市場對交通建設的正面影響已在早期逐步反映,並在後期完工時期修正過去過度反應之住宅價格至市場價格。
  • Item
    消費者永續旅遊消費行為初探
    (2024) 鄭真周; Jinju Jung
    本研究調查了旅遊業中的可持續消費行為,重點在於理解影響參與環保旅遊服務行為意圖的因素。研究以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分析內在和內化的外在動機如何影響遊客對可持續性的態度和行為。由於旅遊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如碳排放和環境破壞,推動可持續旅遊實踐的緊迫性愈加明顯。本研究旨在通過檢視驅動遊客可持續消費行為的內在動機和社會影響,提出一種新的觀點來解釋推動可持續行為意圖的過程。方法論涉及對過去六個月內使用過旅遊服務的330名參與者進行定量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環境自我認同、對環境價值的敏感性、環境知識和規範性信念是誘發內在動機並影響形成積極可持續態度的因素。此外,分析還揭示了追求高環保態度的遊客更有可能採取可持續消費實踐。因此,本研究強調,追求環保態度的願望(歸屬感)、社會責任提供的規範(相關性)以及旨在環境可持續性的個人自主性和生活方向(自主性)通過自我決定推動了改善未來的消費行為。該研究的理論貢獻在於應用了自我決定理論(SDT),指出內在動機在可持續旅遊消費過程的初始階段中起著關鍵作用。研究進一步發現,相較於年輕消費者,60歲以上的個體展現出更強的環保態度,並表現出更高的意願參與可持續旅遊消費。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旅遊業應該著重提升環境意識,並在遊客之間培養集體責任感,以促進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發展。
  • Item
    體育愛好者對於過頂內容服務平台之訂閱與持續使用意向—以中華職棒球迷為例
    (2024) 劉恆瑋; Liu, Heng-Wei
    棒球對臺灣人而言有著無法分割的情感,隨著科技的進步,觀看球賽之選擇愈來愈多元,球迷不僅能透過現場觀賽,也能透過許多不同管道進行球賽觀賞,像是有線電視與線上串流服務,而在疫情期間,球迷面臨無法現場觀賞球賽的狀況,因此轉播更顯得特別重要。在疫情之下,在線上串流的營收也成為球隊的一項收入來源。2022年,在影音內容平台的使用趨勢上,中華職棒各支球隊在其中一個平台—Twitch也開始各自佈局球隊頻道。本研究旨在探討球迷採用Twitch觀看之動機,並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基礎,探討體育球迷在過頂內容服務平台(Live Streaming Platform)之訂閱與持續使用意向。本研究於網路社群平台收集立意樣本,共有136份有效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便利操縱性(convenient navigation)、放鬆(relaxation)、獲得與球隊相關的小道消息與資訊尋求(voyeurism and information seeking)是球迷選擇Twitch這樣的過頂內容平台觀看球賽最主要且顯著的原因,且對平台這樣的使用滿足可對於該平台訂閱與持續使用意向具有正向且顯著之影響。然而,本研究以「球隊認同」做為干擾變數的效果,並未呈現顯著影響。 對於實務貢獻而言,便利操縱性、放鬆、獲得與球隊相關的小道消息與資訊尋求等這三項使用與滿足因數,顯示著球團在營運平台、開創自製頻道時,更需被聚焦與留意,尤其在球團與OTT平台的合作方面需更重視這些環節。當這些使用與滿足能夠符合球迷真正所需,則採用的意願才能夠逐漸提升,並增加球隊的營利與收入,讓未來的運動產業與OTT產業都能有好的發展。
  • Item
    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績效之關聯性—以身心障礙者與不同群族之僱用為例
    (2024) 徐珮瑄; Hsu, Pei-Hsuan
    近年來,全球普遍倡導多元共融的風氣盛行,“多元、平等、共融”已不再只是口號,更成為社會的深刻使命,一種根植於尊重和包容多樣性的價值觀,此理念涉及不同文化、種族、性別、年齡、宗教和性取向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融合,企業對弱勢群體的聘用是否能夠影響企業的績效成為關注焦點。本研究取用2011年至2022年上市上櫃公司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身心障礙人士、性別多樣性以及中老年工作者之聘用與企業財務績效(ROA、ROE、EPS、Tobin’s Q)之間的關聯,進一步探討聘用弱勢群體對公司是否帶來積極效益。研究發現完全遵守身心障礙就業法規標準對企業的ROA和EPS呈現顯著負相關,而接近法規標準(身心障礙進用不足額介於0.1%~40%)對這些績效指標的提升效果更為顯著。董事會女性占比(BWOMEN)、BLAU指數、SHANNON指數對公司績效ROA、ROE、EPS、Q有正面影響,其中三者都對於Q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效果。隨著員工年齡增加,ROA、ROE、EPS和Tobin's Q均呈現顯著負面影響,顯示員工年齡的增長,可能會對企業經營帶來挑戰。
  • Item
    網路口碑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之研究-以Diptyque品牌香水為例
    (2024) 蔡蕎安; Tsai, Chiao-An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及消費者對於香水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曾經使用香水產品的消費者會在網路上分享使用者評價,這些口碑資訊打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幫助搜尋香水產品的消費者更容易獲取或交換相關的產品與品牌資訊,成為網絡上具有影響力的訊息來源之一。這些網路口碑都可能影響消費者對於香水品牌及產品的想法,成為最終購買的因素。年輕的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個性化和獨特性,透過使用香水或是香氛產品作為個人的符號,因此更願意尋找不同於主流專櫃的香水產品,選擇小眾的沙龍香水品牌,讓使用者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而 Diptyque 正好符合趨勢,其獨特的香氛組合吸引了一群追求獨特香味體驗的消費者。過去的文獻當中較少探討到網路口碑對於小眾的沙龍香水的網路口碑與其消費者購買意願之關聯性,以及考量到消費者產品涉入為調節,與網路口碑的來源可信度、訊息數量、訊息品質的作用下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因此本研究以網路口碑融入香水背景,針對Diptyque香水的網路口碑以及消費者產品涉入的影響下對於購買意願有何影響。本研究以曾經參考過網路評價而購買香水的台灣消費者為抽樣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法收集相關受資訊,並以SPSS統計軟體作為資料分析工具,對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與假說進行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顯示: (1) 來源可信度、訊息品質對於對購買意願具有正向影響 (2) 產品涉入程度的產品愉悅性在來源可信度與購買意願之間,以及在訊息數量與購買意願之間,均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果 (3) 產品涉入程度的誤購風險性在訊息數量與購買意願之間具有顯著的調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