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2007) 陳怡穎; Yi-Ying, Chen
    隨著近年來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成熟,人們的學習方式不斷的在改變,透過網路進行線上學習已經成為熱門的學習管道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運用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對國小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的影響。 二、比較傳統情境模擬教學和接受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教學對國小學生的自然科學習態度影響。 三、探討國小學生在接受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教學後的意見與看法。 本研究根據國內外情境模擬相關的文獻與學習理論製作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學習教材,研究工具包含自然科學習態度量表、情情模擬網路輔助教材與晤談單,並以國小高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實驗時間為期三個星期,透過本研究結果發現: 1.實施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的教學,能夠有效提昇國小學生的自然科學習態度,包含對自然科的學習態度、對自然科教師的態度、對自然科的學習動機與對自然科的學習策略。 2.實施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教學的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態度的總成績與對自然科課程的態度、對自然科教師的態度、自然科的學習策略各分量的成績,雖未達顯著性差異,但平均成績均高於接受一般傳統情境模擬教學學生的平均成績。 3.情境模擬式網路輔助教材教學比一般傳統情境模擬教材教學更能引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 Item
    結合輔助教學策略之模擬式學習系統之研究-以電子學為例
    (2008) 吳哲旭; Wu Che-Hsu
    本研究以模擬式教學系統為主體,以學習輔助模組,協助學習者進行學習,讓模擬式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者不再是盲目沒有目標的隨意學習與操作,亦可避免因先備知識及學習動機的不充足而失去模擬操作學習的意義。研究方向乃定位設計一個以大專電子學半導體物理特性課程之模擬式電子學教學系統、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及自律學習輔助模組,以此評鑑大專學生透過此學習系統進行電子學學習時,其學習成效的變化。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系統開發方法與準實驗研究法。首先探討先關文獻以建構「模擬式電子學教學系統」、「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及「自律學習輔助學習模組」。教學實驗以北縣某技術學院五專四年級學生92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成三組。一組為對照組,以模擬式教學系統進行學習;一組為實驗組一,使用模擬式教學系統輔以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協助學習;一組為實驗組二,以模擬式教學系統輔以自律學習輔助學習模組協助學習。教學實驗開始前,進行基本電學前測(先備知識¬)、學習動機量表及電子學能力前測;實驗結束後,施以電子學學習成效後測及學習動機量表。針對不同學習輔助及不同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之學習成效進行資料分析,並輔以質性觀察,得到以下結論: 1.在模擬式的電子學教學系統下,施以適性化導引輔助與自律學習輔助策略,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具有顯著提升的效益。 2.高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不論利用何種方式進行學習,學習成效間並無顯著的差異。 3.低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在模擬式的教學環境下,給予適性化導引輔助,對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具有明顯的助益。 4.利用先備知識和學習動機進行分群的學習者在模擬式教學環境下面對不同的學習輔助,會因為學習動機之高低及先備知識之完善程度,而影響其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及模擬操作之有效學習行為。
  • Item
    角色扮演法於網路同步教學實施之研究-以訓練需求評估課程為例
    (2007) 陳蓉倩; Rung-Chien Chen
    透過網路同步教學平台運用之教學,已成為數位學習未來發展之趨勢。本研究旨在透過相關文獻之分析整理,歸納角色扮演法在網路同步教學環境下實施之設計要項與原則,並根據歸納出的設計要項與原則,實際應用於「訓練需求評估」課程設計。於實際教學之後,並將設計要項與原則進一步修正,以供教學之參考。此外,並探討角色扮演法在網路同步教學上的實施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互動行為之影響,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具體的建議。 根據分析結果,可得到以下結論: 一、 實施之設計要項與原則 在決定主題與規劃課程方面,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漸習慣網路同步教學,並考量平台的功能是否能支援教學。在設計情境方面,教師應利用網路同步環境之特色,搭配多媒體的使用來營造學習氣氛。在確認參與者與分配任務方面,教師要事先確認參與者名單,儘量使所有學生均分配到角色,並安排系統支援以應對突發狀況。在進行角色扮演活動方面,教師要能掌握角色扮演之進行,且隨時觀察每位學生的討論情況並加以記錄。在帶領討論方面,教師要能提供充裕的討論時間,並能善用網路同步平台之工具。在反思方面,每次課程結束後均應檢討並給予回饋,教師並可利用所提供的office hours時間,與學生互動討論。 二、透過網路同步教學實施角色扮演法,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後測平均分數高於前測平均分數,經由Wilcoxon 配對組符號等級檢定均達到顯著差異。 三、網路同步教學教師的帶領技巧、討論時間的安排、互動機會的提供與學生使用平台的熟悉度均為影響學生互動行為的因素。 四、大部分學生認為透過網路同步教學平台進行學習並無太大的困難,願意與同儕、老師進行互動;唯平台操作方面亦應有相當的熟悉程度。在課程的安排方面,大部分同學均感到滿意,亦認為此學習活動有趣、且能更勇於參與。 綜上所述,可知角色扮演法可於網路同步教學中實施,並能增進學生學習動機與互動行為,也能作為後續研究者於設計教學時的參考。
  • Item
    各式字幕在不同使用情境下對英語影片理解的影響
    (2013) 涂家瑋; Chia-Wei Tu
    近年來,行動科技蓬勃發展,各式行動載具日漸普及,相對應的多媒體教材亦推陳出新,使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日趨成熟。本研究旨在探討先備能力相異之大學生在不同使用情境觀看英語新聞影片時,字幕呈現內容對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效益、認知負荷及視覺疲勞的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方式,研究對象為80名18至24歲大學院校學生,依前測英語聽力測驗成績區分研究對象之先備能力,並將兩種先備能力的研究對象隨機分配至兩種使用情境(室外和室內)、四種字幕呈現內容(中文、英文、中英和英中),共八個組別中。室外使用情境組在台灣師範大學校園廣場使用智慧型手機觀看影片,室內使用情境組則在教室內透過投影機進行實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習動機會因使用情境與字幕呈現內容不同而產生顯著性的差異,室外使用情境組優於室內使用情境,且中英字幕組研究對象之學習動機最高。 二、學習效益會因先備能力、使用情境與字幕呈現內容不同而有顯著性的差異,高先備者優於低先備者,且室外使用情境優於室內使用情境,中英字幕組之學習效益較其他字幕呈現內容組別佳。 三、室內使用情境之視覺疲勞低於室外使用情境。 四、英中字幕組之認知負荷顯著低於中文字幕組及英文字幕組。 本研究由問卷及訪談中發現,研究對象大多願意繼續利用新聞影片學習英語,對於無所不在學習的使用情境相當滿意,並給予肯定,此結果將可提供教學設計者在往後進行英語教學設計時之參考。
  • Item
    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之調查研究
    (2013) 徐旭玫
    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之調查研究。研究對象為北部某一技術學院原住民學生2至5年級。採普查方式。有效樣本共68份,研究工具為自编之結構式問卷,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得到以下之發現: 一、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整體來說學習動機強 本量表之平均得分為3.7分。高於平均得分之變項分別為「正 向情感」、「工作價值」、「期望成功」及「實習焦慮」等,而 在「負向情感」及「實習自我效能」上平均得分則較低。 二、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會因年級、年齡、原住 民族群之間有差異 三、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會在家時經常與雙親同 住、與父親同住、與母親同住、與祖輩同住、與其他家人同住、 父母婚姻關係、父母親教育程度、兄弟姐妹人數、在家排行、 經濟狀況而有差異。 四、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整體學習動機會因實習 硬體設備、指導老師態度、實習場所及實習單位因素呈中度 正相關。與實習時間安排呈低度正相關。 整體學習動機各分項與「環境因素」變項的相關性也呈現低 度至中度相關。護理系原住民學生臨床實習學習動機受環境 因素的影響程度不高。
  • Item
    雲端行動學習對大學生學習動機及創意表現之影響-以電腦影像處理課程為例
    (2016) 蔡依帆; Tsai, I-Fan
    本研究旨在探究雲端行動學習對於學習動機及創意表現之影響,除分析雲端行動學習對於學習動機、創意表現,以及學習動機對創意表現之個別影響,亦探討學習動機在雲端行動學習與創意表現之間扮演的中介角色,並根據研究結果研提相關建議。 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某國立大學的兩個班級,共123位學生做為研究對象,進行十週的教學實驗,依據教學策略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進行雲端行動學習,控制組進行傳統電腦教學,實驗過程蒐集學生電腦影像處理作品、創作構想表資料,以及電腦影像處理課程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資料,進行單因子共變數與多元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1)使用雲端行動學習的實驗組學生之「學習動機」顯著優於控制組,且學習動機的提升效果集中於「降低測試焦慮」;(2)實驗組學生在創意表現的三個子構面─「創意行為」、「創意歷程」、「創意結果」之表現皆顯著優於控制組;(3)高學習動機者在創意表現的三個子構面─「創意行為」、「創意歷程」、「創意結果」之表現皆顯著優於低學習動機者;以及(4)學習動機在雲端行動學習對創意表現之影響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 Item
    改善教學品質的方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1-01-??) 張聖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