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成人初顯期個體恆毅力與幸福感的關係:以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未來時間觀為干擾變項(2019) 黃友亘; Ng, Yew Ge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成人初顯期個體恆毅力、自我效能、未來時間觀和幸福感的關係,並藉由文化、性別和年齡等背景變項,檢視各變項之間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來自台灣、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大陸和澳門,年齡介於18至29歲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為研究對象,共412人。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樣本。研究工具包含「恆毅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未來時間觀量表」和「幸福感量表」。資料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迴歸等方法。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不同年齡組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有顯著差異,其中高年齡層的個體在「興趣一致性」高於中年齡層和低年齡層的個體;不同性別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未來時間觀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在「未來正向時間觀」顯著高於男生。 二、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自我效能與幸福感彼此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未來正向時間觀與恆毅力和幸福感之間分別有顯著的正相關,而未來負向時間觀則與恆毅力有顯著的負相關。 四、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以及自我效能均可正向預測幸福感,且自我效能對恆毅力與幸福感有部分中介效果。 五、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與未來正向時間觀的交互作用達顯著,且對幸福感有正向影響。進一步分析發現,未來正向時間觀對恆毅力與幸福感之關係有干擾效果,其中未來正向時間觀高分組,其恆毅力對幸福感的正向解釋力較高。 六、成人初顯期個體的自我效能與未來正向時間觀對恆毅力與幸福感之關係有干擾型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後期中等教育階段青少年社會支持和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恆毅力與學習投入之序列中介效果分析(2019) 陳思親; Chen, Sz-Chin本研究旨在探討後期中等教育青少年社會支持與英文科學業成就之關係,並檢視恆毅力和學習投入的中介效果。調查方式採分層便利取樣,參與者為850位臺灣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其中男生301人、女生549人。研究工具包含「社會支持量表」、「投入量表」、「恆毅力量表」和「英文科成就測驗」。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和變異數分析檢視各向度之現況,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中介效果分析考驗變項間之關係和序列中介效果。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高中生投入程度顯著高於高職生,高一生投入程度顯著高於高二生,男性不熱衷程度顯著高於女性;(2)女性較男性顯著感受到更多同儕支持,高中生較高職生顯著感受到更多教師支持,一年級學生較二年級學生顯著感受到更多家長支持;(3)高中生在恆毅力得分顯著高於高職生;(4)青少年社會支持、恆毅力、投入和英文科學業成就間彼此呈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恆毅力和英文科學業成就與不熱衷呈顯著負相關;(5)家長、教師、同儕和整體社會支持皆對英文科學業成就有正向影響;(6)恆毅力、投入序列中介社會支持對英文科學業成就的影響;(7)恆毅力、不熱衷依序正向、負向中介社會支持對英文科學業成就的影響。本研究依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育實務單位和未來研究參考。Item 恆毅力對中學輔導教師專業信心與專業承諾關聯之中介效果(2019) 吳沛蓉; Wu, Pei-Jung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學輔導教師本身專業信心與專業承諾之關聯,並分析恆毅力的中介效果。研究參與者為國、高中輔導教師,其中國中專任輔導教師87人,高中專任輔導教師29人,國中兼任輔導教師79人,兼任國、高中輔導行政之教師35人,共計230人(男性27人,女性203人)。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輔導專業知能量表」(王麗斐、吳姿瑩、張雨霖,2018)、「高中職輔導教師專業承諾量表」(劉福鎔、林清文,2008),以及「恆毅力量表(Grit–S)」(Duckworth& Quinn, 2009)。研究結果為: 一、不同輔導專業背景之中學輔導教師,其專業信心整體而言有差異,但在專業信心的各向度上則未顯示差異;不同年齡之中學輔導教師,其專業信心有顯著差異, 41歲以上之中學輔導教師專業信心大於其他年齡層;不同職務別之中學輔導教師於專業信心上則無明顯差異。 二、不同年齡與不同職務之中學輔導教師在專業承諾層面上皆呈現無差異。而不同專業背景之中學輔導教師則有顯著差異,具有碩博士身份之中學輔導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承諾。 三、不同專業背景之中學輔導教師在整體恆毅力上有差異,在毅力層面,輔導學分班之輔導教師高於輔導相關科系專業背景者;不同年齡之中學輔導教師在整體恆毅力上有差異,在熱情層面33~40歲之中學輔導教師高於29~32歲者;不同職務之中學輔導教師在整體恆毅力上無明顯差異。 四、專業信心與承諾間有正相關,並可由恆毅力部分中介效果,其中恆毅力之「毅力」分量表有部分中介效果;但「熱情」分量表無中介效果。 最終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後續相關研究及輔導教師之培訓與徵選實務提出建議。Item 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發展及其與恆毅力、網路成癮之關聯研究(2019) 林銘慧; Lin, Ming-Huei本研究目的在於發展「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並探討科技想像傾向、恆毅力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科技想像傾向量表」、「恆毅力量表」(Duckworth& Quinn, 2009),以及「網路成癮量表」(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預試以301名大專院校學生為研究參與者,正式研究則以326位大專院校學生為參與者。本研究以描述統計、相關係數分析、信度分析、t檢定等進行預試項目分析;正式研究以驗證性因素分析瞭解科技想像傾向量表之信效度;以Pearson相關分析、階層迴歸分析、拔靴法來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一、研究者以「科技想像傾向」之構念自編量表,六個測量面向包含「超越現實」、「創新改造」、「感質表徵」、「驗證評估」、「正向喜好」和「功能價值」。信度與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本量表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建構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可評量大學生的科技想像傾向。二、科技想像傾向與恆毅力、網路成癮呈顯著正相關;恆毅力與網路成癮呈顯著負相關。恆毅力對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之關係有調節效果,當恆毅力高時,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程度的相關較低;恆毅力低時,科技想像傾向與網路成癮程度的正相關較高。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後續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