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
本系設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民國三十五年本校成立時,即在教育系內成立心理實驗室。四十七年教育系成立心理學組,並將心理實驗室擴充為心理實驗中心。五十七年正式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六十九年在進修部成立教育心理學系,分設輔導組和特教組,為中小學教師提供進修機會。六十八年教育部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之日益重要,乃准以教育心理學系現有師資及設備為基礎,成立輔導研究所碩士班。民國七十六年更奉准成立博士班,培育高級輔導人員,同年將系(所)名稱更改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所),並簡稱為心輔系(所)。民國八十三年,因應新大學法頒佈,將系所名稱合一,統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簡稱為心輔系)。
本校校區可分為本部(包括教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分部(理學院)。本系位於本部教育學院大樓五、六樓。
Browse
5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個案研究法探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生的復原歷程(2024) 古屏蓉; KU, PING-JUNG本研究主要探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國中生成功不再發生自傷行為的復原歷程,同時也關注家庭、學校系統、處遇系統分別與自傷國中生的互動關係。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邀請曾經在國中時期出現過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青少女以及共同陪伴成功復原的兩位家長、四位學校老師以及一位處遇系統的駐校社工師等,共八位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研究方法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資料分析,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結果如下:國中生出現長期重複自我傷害的行為,其成長歷程中與重要他人,諸如:父母、手足、老師、朋友、同儕等負向互動是關鍵因素。在陪伴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生復原歷程中,對個案的同理是輔導功能可以功能最大化的原因。長期重複自我傷害國中的復經歷曲折多變,周遭系統人員團隊合作可以有效抵抗在陪伴中產生的耗能。Item 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源、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之關聯研究(2024) 黃子芸; Huang, Tzu-Yun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生挑戰型—阻礙型壓力、學習投入及學業情緒間的相關情況。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之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有效樣本共計427份。其中七年級159人、八年級119人、九年級149人;男性200人、女性227人。研究工具包括「挑戰—阻礙壓力源量表」、「學習投入—不熱衷量表」及「學業情緒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以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知覺到的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及正向學業情緒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及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而阻礙型壓力源與負向學業情緒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投入、學習不熱衷及正向學業情緒則無顯著相關。另一方面,國中生感知到的正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正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負相關;而負向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有顯著負相關,與學習不熱衷有顯著正相關。調節效果部分,在控制性別與年級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後,正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之間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負向調節效果,以及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之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不具調節效果。負向學業情緒在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具正向調節效果;但在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阻礙型壓力源與學習投入間,以及挑戰型壓力源與學習不熱衷間不具調節效果。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Item 國中生述情障礙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2023) 吳祐竹; Wu, You-Zhu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方便,強化了我們對於網路的依賴感和沉迷的可能性。而正值身心快速發展的青少年,其網路使用行為亦為大眾關注之焦點。本研究目的為檢視國中生述情障礙、自我批評與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性,並以Interaction of 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I-PACE) model(Brand et al., 2016)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橫斷研究法,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施測,預計施測人數共為1,244人,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5.21%。本研究使用「個人資料表」、「憂鬱經驗問卷之自我批評分量表」、「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及「陳氏網路成癮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型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平均每週上網時間為24.77小時(標準差為21.31小時),每週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為22.59小時(標準差為21.15小時),且高達90.6%之國中生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2)每週上網時間和網路成癮總分會因國中生是否擁有智慧型手機及年級而有所顯著差異;(3)述情障礙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4)自我批評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5)自我批評可部分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國中生述情障礙和自我批評對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模式,且研究者依此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家長、教師、輔導人員及研究者作為參考,以利預防和介入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Item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關聯: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2023) 蔡叡昀; Tsai, Jui-Yun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國中生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自傷行為間之關聯,並以Nock(2009)「自傷行為整合性理論模型」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法,以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延後兩週開學的國中生作為研究對象,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並施以個人資料表、社會支持量表、自我批評量表及自傷行為量表,後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相關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的父母社會支持可顯著且負向預測自傷行為,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傷行為、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傷行為;(2)父母社會支持能顯著且負向預測自我批評,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我批評、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我批評;(3)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呈顯著且正向預測力;(4)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父母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以及(5)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國中生於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及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之中介模型,並根據結果提出在新冠肺炎爆發下,父母社會支持相較於現實朋友社會支持對國中生更具有保護作用,網路社會支持則可能增加自傷行為之風險,且自我批評之介入為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重要關鍵。建議未來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者於預防自傷行為時,能重視國中生自我批評傾向與社會支持的來源,以利更完整瞭解國中生自傷行為之歷程,並建構有效預防自傷行為之安全保護網。Item 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社會情緒能力、情緒調節及幽默因應的影響(2022) 陳品瑜; Chen, Pin-Yu本研究旨在設計一份適合國中生的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並了解此課程對國中生的「社會情緒能力」、「情緒調節」及「幽默因應」之影響。本研究採不等組前測後測準實驗設計,針對臺北市某國中119名學生,進行每節45分鐘,共8節的課程介入。分為實驗組59位,接受「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照組60位,接受「一般社會情緒學習課程」。成效評估以「社交技巧量表」、「情緒調節量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及「人際因應量表」之測得分數,經統計分析後所得之資料為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社會情緒能力」之影響:能有效提升「自我肯定」及「同理心」,無法有效提升「合作」及「自我控制」。第二,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情緒調節」的影響:無法有效提升「認知重評」的情緒調節策略,亦無法有效降低「表達壓抑」的情緒調節策略。第三,幽默融入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幽默因應」的影響:本課程可有效提升整體幽默感,及其中「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幽默因應能力」、「對幽默的態度」及「笑的傾向」;然未能有效提升「幽默理解能力」及幽默創造能力。此外,在「冒犯憤怒」的情境中,本課程能有效提升「幽默回應比例」、「社會情緒回應比例」及「親和型幽默比例」;在「出糗難題類」情境中,能有效提升「幽默回應比例」、「好笑程度」及「自我貶抑型幽默比例」。本研究最後進行總結性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未來教學實務及後續相關研究參考。Item 國中生壓力和身心健康之關係: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之序列中介效果(2021) 黃秋蓉; Huang, Chiou-Rong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壓力、共同反芻、希望感對身心健康之影響,並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之序列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分層立意抽樣,研究對象招募自臺灣北、中、南與東部等四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共750人,有效樣本共611位,其中男生310人,女生301人;七年級156人,八年級261人,九年級194人。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修編之「國中生壓力量表」、「共同反芻量表」、「希望感量表」與自編之「身心健康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與SPSS PROCESS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性別的部分,國中女生較男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壓力;國中男生身心健康較女生佳。 二、在年級的部分,八年級學生較七年級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八年級的共同反芻程度大於七年級,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顯著負相關,但與共同反芻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身心健康無顯著相關;希望感與身心健康具顯著正相關。 四、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中介效果;共同反芻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無中介效果;然而共同反芻透過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關係產生序列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Item 國中生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友誼品質為中介變項(2020) 李郁潔; Li, Yu-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學生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家庭氣氛是否會透過友誼品質進而影響個體的生命態度,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叢集抽樣方法,以調查研究法蒐集問卷資料,抽取台北市與新北市共四所國中七、八、九年級學生,有效樣本共 577人(男生共 315人,女生共262人)。研究工具包括「基本資料調查表」、「青少年生命態度量表」、「家庭氣氛量表」、「友誼品質量表」。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整體家庭氣氛,在年級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家庭結構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整體生命態度,在性別、家庭結構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整體友誼品質,在性別、學校所在之縣市區域、年級等背景變項有統計方面的顯著差異,但不因家庭結構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家庭氣氛、生命態度與友誼品質三者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五、國中生的友誼品質在家庭氣氛與生命態度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具體實務建議,作為學校教育輔導及未來相關主題研究之借鏡方向。Item 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2020) 黃昱慈; Huang, Yu-Tzu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建構,並編製出適合測量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量表,進而探究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和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關聯性,並以Bandura(1986)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檢驗國中生拒網自我效能是否能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的預測關係。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並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且研究過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發展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本研究針對372位國中生進行開放式問卷之施測,結果共有339人接受問卷施測、問卷回收率為90.86%,並收集到987個上網好處面的認知內容,以及1,054個難以抗拒或停止上網的高危險情境,經歸納整理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共71題)」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共70題)」。 第二部分為編製出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並針對研究假設進行考驗。本研究針對1,142位國中生進行問卷施測,問卷回收後有效問卷為906份,因此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9.33%,且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三個主要因素分量表:「紓壓增趣」、「社交聯繫」及「獲取新知」)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四個主要因素分量表:「負向情緒調適」、「資訊查閱」、「遊戲成就」及「人際連結」);此外本研究也發現:(1)國中生最近一年每週平均的上網時數為20.93小時、標準差為18.55小時,且在各類型網路活動之使用時間中,國中生使用線上遊戲之活動時數最多、網路人際互動次之;(2)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能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3)拒網自我效能可顯著且負向預測網路成癮;(4)拒網自我效能可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之預測關係。 本研究發現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皆可顯著預測網路成癮,且拒網自我效能扮演中介角色,因此本研究建議諮商輔導或教育專業人員在進行國中生網路成癮的防制時,可協助國中生調整其對於網路好處面的過高期待,更要重要的是可增加其拒用或停止上網的方式與技巧、增強其拒網的自我效能感,以減少國中生網路成癮的可能性。Item 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分別以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2019) 葉豫璇; Yeh, Yu-Hsuan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以及青少年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為中介變項之中介效果。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樣叢集抽樣方式,抽取臺灣五個縣市107學年度之國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共15個班、318位學生。本研究以「幽默風格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青少年復原力量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及PROCESS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國中男生在復原力的「希望與樂觀」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知覺導師幽默風格、復原力、師生互動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1.八年級在知覺導師「親和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九年級;九年級在知覺導師「攻擊型」幽默風格顯著高於七年級、八年級。 2.七年級、八年級在師生互動關係量表的「教師影響力」分層面顯著高於九年級。 (三)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風格、生活滿意度、青少年復原力以及師生互動關係之相關情形: 1.青少年復原力與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呈正向關;與知覺導師為「攻擊型」呈負相關。 2.「教師影響力」、「教師接近性」與知覺導師為正向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負向型幽默風格具有負相關。 3.生活滿意度和知覺導師正向型幽默風格具有正相關,但其與「攻擊型」具有負相關。 4.青少年復原力與「教師接近性」、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5.「教師影響力」與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 (四)復原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攻擊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五)「教師影響力」在知覺導師為「自我提升型」、「自我貶抑型」、「親和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間達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Item 國中生之幽默風格對復原力與學校適應之調節作用(2020) 賴柔勳; Lai, Rou-Syun復原力(Resilience)被視之為一種正向因子,使個體即便經歷創傷或重大事件之後仍有正向的適應結果,於良好的人際互動以及行為上展現,是個體內在重要的心理資源;除此之外,本研究想進一步探討,個體在情境脈絡中,展現出那些看似歡樂開朗的行為,對於個體之復原力與適應的關係是否具有調節作用?本研究試圖釐清,不同的幽默風格對於復原力與學校適應的影響,採立意取樣,以105學年台灣北區國民中學學生為施測對象,有效樣本共445人,採問卷調查法,以「青少年復原力量表」、「青少年適應量表」與「中文版之幽默風格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相關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在復原力總分以及其他三個分量表的表現上不具性別與年級差異,在同理心與人際互動上有顯著性別差異,其中以國中女生高於國中男生。 二、國中生在學校適應的表現上具有性別差異,以國中女生高於國中男生。 三、國中生在學校適應總分的表現上具有年級差異,國二學生高於國三學生;在學習動機上具有年級差異,國一學生高於國三學生。 四、國中生在四種幽默風格的表現上具有性別差異,國中男生在攻擊型、自我提升型與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的使用上,顯著高於國中女生。 五、國中生在四種幽默風格的表現上具有年級差異,國三學生比國一學生與國二學生更傾向使用攻擊型幽默風格。 六、國中生復原力、學校適應、親和型幽默風格、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為正相關;復原力、學校適應與攻擊型幽默風格、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為負相關。 七、自我貶抑型幽默風格對於復原力與學校適應、問題解決與認知成熟和學校適應與學習能力、希望與樂觀和學習動機之間具有調節作用。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教育輔導之相關建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