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心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6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父母和教師如何增進學生的創造潛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10-??) 林建平本文摘譯自F. E. Williams所著Develop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At Home and In School一文。作者歸結許多研究指出,創造力是可學習的,那 麼學校和家庭對兒童的創造力影響如何呢?文中提出一創造力發展位置圖以 說明之。將創造力在家庭與學校受到鼓勵或受抑的情形,把兒童分成幸運的一群、挫折的一群、順從的一群及難管教的一群四種。父母與教師從此位置 圖,可以認清兒童的創造力發展情形,據此來採補救之道。文中列舉增進兒童創造潛能的八種方法,以供父母及教師參考: (1)讓其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2)鼓勵兒童對自我充滿想像。 (3)對兒童所提問題,給予尊重。 (4)允許兒童 有低潮情形。 (5)教導其人際關係取得平衡。 (6)應有持續的訓練創造潛能。 (7)重視其創造能力,非創造生產力。 (8)讓兒童有自己作決定之機會等。Item 創造面面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2-06-??) 林嘉婷; 蔡素芳本文為探訪建築家白省三、音樂家李泰祥、藝術家王建柱及發明家劉興 欽之記錄。這些在各方面有突出表現的人物,對創造潛能之激發各有其獨特 之看法。建築家白省三認為一個人如能把握自己的特質,所表現出的即是創作中 的獨持性;音樂家李泰祥認為創作是感性的幻想及想像,加上長久學習下的理性產物,而思考是創作的先決條件;藝術家王建柱認為藝術創造是「有感而發」,但其中的「感」是如何透過外在刺激,將知覺與情感連繫起來,提供形式的作品的一種過程。並認為創造應包括下列條件:感覺的敏銳、相當的表達能力及個人的深度;發明家劉興欽認為必須由生活層面中來發掘創作材料,並建議目前教育應鼓勵學生到戶外,去體驗生活經驗之重要。Item 創造者人格特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0-06-??) 陳昭儀本文的研究文獻,作者將之分為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作探討整理,而且對於研究文獻的選擇乃是著重於已成年且有成就的創造性人物為主,如科學家、藝 術家、發明家等等。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結果等部分整理出創造者所具之人 格特質。Item 文化與創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6-03-??) 江雪齡天才是文化的產物﹖抑或文化是由天才造成的﹖本文旨在闡述文化、創造力與天 才間的關係。根据許多學者的說法,個人不僅可在文化及社會環境中激發創造潛能的 發展,亦可透過個人內省、分析的能力,自省自發激發創造力。然Guilford及 Torrance卻強調教育是影響創造力最有權柄的因素,因為教育可以促進創造思考及問 題解決的能力。作者認為時代考驗天才,天才創造時代,學校應注意教學法、教室管 理,並提供有關於創造的課程,教師亦應能給予個人有足夠的空間及自由,以達到自我實現,做個自我負責的創造人。Item 創造思考的概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9-06-??) 李德高本文中作者介紹有關創造力研究和測驗創造思考的常用工具-羅夏克墨漬測驗和圖書補充測驗,並提出相關研究資料對創造力的界說及其人格特質,以及研究方法。文中深入淺出地說明其有創造思考者和一般人的差異,並強調具有創造力者對人類幸福的助益。從實例和圖表的分析可以得知創造思考的重要性。創造是一個人對世 界挑戰性的事有能力去擔負,對成功的目標抱有信心,對許多疑問會試圖去找出答案 來,設法去達到一般人所不能達到的目標,去表達一般人所不能表達的意念。有效地運用個人的心智是創造思考和智力高的個體所共有的條件,也是人們其同的期盼,期盼自己的成就能造福人類。Item 創造思考的自我訓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6-09-??) 陳龍安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其中自我訓練是一種頗為簡捷又 有效的途徑。所謂「自我訓練」就是搜集或設計一套啟發創造思考的作業或活動,讓學生根據說明,自己從事創造思考的練習,以增進其創造思考能力的訓練方式。創造思考能力一般來說,具有下列的特徵。在認知方面有:﹝1﹞流﹝2﹞變通 ﹝3﹞獨創﹝4﹞精密。在情意方面有:﹝1﹞冒險性﹝2﹞挑戰性﹝3﹞好奇心 ﹝4﹞想像力。本文之自我訓練教材,即根據前述特徵加以設計。Item 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六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9-09-??) 徐辜百秀; 紀南施; 呂秀卿; 蘇笑芳本文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的六個小活動,每個活動皆有其活動目標及活動流 程。六個大活動中,各有幾個小單元,分別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 方案、評鑑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選擇適宜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Item 讓孩子享有學習、探索、創造的喜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6-04-??) 李靜修對於學前兒童應該盡量提供一個舒適、優良的生長環境,而不是急著知道他是否 資優。教育學前兒童的正確方法為(一)教育活動沒有固著的目標,應給予孩子學習的 經驗。(二)給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使之與真實的生活經驗融合。(三)為孩子佈置學 習環境,使其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四)父母應用心觀察自己的孩子,不同的孩子應 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時,對於孩子所學的不應有所偏廢;更重要的是常到幼教機 構去蒐集資料,充實幼教經驗以養育下一代。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知識的啟發與交 換」是不容忽視的。Item 美的聯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83-06-??) 方朱憲作者係國小資優班美勞教師,據其多年經驗與觀察,發現美勞課程與學生創造、思考的培養有密切的關係。文中提出其一個單元的水墨畫教學為範例,說明適當的指導可發揮其創意,此一水墨畫教學單元的教學過程為觀察 學生→引導聯想→思考統整→技法解說→進形描繪→作品完成欣賞等活動。Item 從人本心理學派之創造動機論談創造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1991-12-??) 潘裕豐本文作者在緒論中簡介馬斯洛(Maslow)、羅傑斯(Rogers)、康姆斯(Combs)等人對創造所抱持的看法,以自我實現來解釋創造。作者甚詳細地介紹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及動機理論,強調兒童各層次的需求須被滿意後,基於自我實現的需求其學習及創造 的意願才會提高。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創造力,只是社會對人的種種約束限制了創造力。為保有創造動力應提供創造性的環境以引發兒童的內在動機,並啟發及培養,創造的能力能茁壯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