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不同跑步速度下運動學參數與跑步經濟性之相關性
    (2024) 朱浤毅; Chu, Hung-Yi
    前言:跑步經濟性 (Running Economy, RE) 是跑步表現的重要指標,在過去多數使用VO2max測試定義RE,而相關生物力學參數及跑步方式已被證明會影響RE,如:觸地時間、步頻、步幅、著地模式等,隨跑步速度改變生物力學參數也會有非線性的改變。其中觸地時間比 (Duty Factor, DF) 是近幾年被高度討論的議題,也經實驗證實與跑步表現、傷害具一定關聯性,但過去實驗仍有多處矛盾之結果,與跑步速度之間關聯性也較不明確。目的:本研究欲探究最大攝氧量跑速之55%、65%、75%、85%四種跑速下,跑步經濟性與生物力學參數之相關性,以及各項參數在不同跑速間差異,找到評估或檢測跑步經濟性的替代指標。方法:本實驗招募12位有從事規律運動之健康男性,先進行最大攝氧量測試,將該測試最大跑速的55%、65%、75%、85%作為第二部分測試強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攝氧量與生物力學參數相關性,並比較不同速度下各項生理、生物力學參數差異性。結果:RE與DF未達顯著相關 (r= -.18 ,p= 0.23) ,其餘參數與RE相關係數均落在 (r = 0.32~0.64)之間,但在能量消耗與DF之間呈現 (r= -0.52) 中等程度相關。各項生理、生物力學參數不同速度之間均達顯著差異 (p< .05)。結論:在室內跑步機進行攝氧量或RE相關測試時,DF也許較不適合作為評估跑步經濟性的替代性指標,以單一運動學參數評估跑步經濟性較為合適。
  • Item
    以加速規測量籃球運動的疲勞程度
    (2017) 黃冠勛; Huang, Kuan-Hsun
    前言:監測球員身體疲勞狀態可降低傷害發生風險與提升球員在場上表現的效率,近年來加速規感測器常被作為監測身體活動的檢測器材,若能透過便於攜帶的加速規監測球員疲勞後細微的動作變化,便能有效了解球員身體的疲勞狀況,幫助球員與教練進行場上的調度以及休息時間的安排。方法:召募12名健康男性,受試者進行一套與比賽狀態相似的訓練動作,讓受試者以間歇方式進行訓練,直到受試者疲勞,分析受試者身上的加速規數據,比較疲勞前後加速規資料差異,嘗試找出代表疲勞的指標。結果:手腕左右方向、腰部前後方向、腰部左右方向、腳踝前後方向、腳踝左右方向、腳踝垂直方向、腳踝合加速度這七個軸向具有分辨不同疲勞程度 (0%、25%、50%~100%) 的差異,其中腰部左右方向、腳踝前後方向、腳踝左右方向不同疲勞程度間具有較大的差異,但腳踝上加速規的訊號會出現超過儀器收取範圍的情形,而腰部則無此現象。結論:腰部左右方向具有區分疲勞程度較佳的效果,且不會受到儀器受取範圍的限制,未來可作為評估男性籃球員疲勞程度判斷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