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比較加速度強度指標間在不同運動下之差異
    (2020) 姜俊瑋; Chiang, Chun-Wei
    近年來,運動時強度的界定已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準確的監控強度不只能提升運動表現,也可能降低運動傷害發生之機率。利用加速規計算強度指標的演算法有非常多種,如:Player Load、MAD (Mean Amplitude Deviation)等,以上指標在特定運動對於強度指標間的關係已有研究證實。然而,在指標間的差異與適用運動尚未有統整性的討論。目的:在不同運動下,利用加速規不同方法計算運動強度,比較指標間的差異。方法:招募15位受試者,配戴胸帶式心率帶於胸前與九軸IMU (Naxsen 9X, SIPPLink, Taiwan)放置於左手手腕、軀幹及右腳脛骨。收取羽球操(米字步)、跑步、籃球操(防守動作、投籃、跳耀等)三項運動試驗下的心率與加速度數據,加速度以10Hz低通濾波後,計算Player Load、MAD。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比較不同強度下心率之差異,再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加速度指標與心率間的相關性。結果:羽球試驗中兩項指標皆為放置於手部的加速度與心率有較高的相關性,跑步放置於手部的PL數值與心率有較高的相關性,籃球試驗中,兩種指標在三種放置位置下與心率都有高度的相關。結論:羽球與跑步兩種運動的加速規最佳放置位置為手部,籃球運動則不論部位,兩種指標皆適合使用。本實驗也發現,不管是Player Load或是MAD都需要放置於加速規數據變化較明顯之位置,才能使強度監控上有更準確的數據,未來在監控運動的選擇上,若要使用Player Load或MAD,該運動包含更多樣且動作較大的動作會是較適合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