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之關係
    (2023) 張昱騰; Chang, Yu-T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關係,採用量化問卷調查法,有效施測樣本數為1,550位學生,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並依量化研究結果,探究影響偏差行為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發現茲分述如下:一、國中生依附關係表現最佳是依附同儕、其次是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二、國中生自我效能表現最佳是社會性自我效能、其次是學業效能、自我調整效能。三、國中生道德疏離能表現最佳是道德辯解、其次是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最後是行為粉飾與比較。四、國中生偏差行為表現最佳是一般違規行為 、其次是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最後是網路偏差行為。五、不同性別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行為粉飾與比較、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六、不同年級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網路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七、不同區域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八、「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一般違規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7.3%、11.9%、18.5%、25.7%。九、「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人際攻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1%、5.2%、6.5%、19.3%。十、「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三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偷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4%、4.9%、13.4%。 十一、「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遊蕩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0.8%、3.8%、4.4%、14.5%。 十二、「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網路偏差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1.1%、4.3%、4.9%、15.1%。 最後本研究針對國中生、教師、學校單位,以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Item
    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為例
    (2021) 邱怡君; Chiu, Yi-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現況與關係,以及教師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以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109學年度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建議,期許能協助國中教師更有效進行壓力調適與提升自我效能。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向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正式教師進行普查,總計發出75份問卷,回收問卷共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66%。研究者再立意取樣選取工作壓力感受分別為高等、中等和低等程度之教師共六位進行訪談,以更深入探討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之影響因素。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訪談資料則以整理逐字稿、編碼分類等方式分析。本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的「整體工作壓力」呈現中高程度(M=3.30),其中以「工作負荷」構面壓力最大,以「人際關係」構面壓力最低。不同背景變項皆會讓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教師感受到不同程度之工作壓力,其中以不同「擔任職務」和不同「學歷」之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差別最大。 二、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的「整體自我效能」呈現高等程度(M=4.15),且「一般教育效能」高於「個人教學效能」。不同背景變項皆會讓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之教師感受到不同程度之自我效能,其中以不同「性別」和不同「任教領域」之教師在自我效能知覺差別最大。 三、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整體之間存在低度正相關(r=.117)。整體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各構面之間具有政相關;整體自我效能與工作負荷構面有正相關,與行政支持構面有負相關。 四、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影響因素」為學校環境因素、教師個人因素、工作內容因素、教育環境改革因素和其他因素。新北市三重區某國中教師之「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為學校環境因素和教師個人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出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教師以及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公民疲勞之研究
    (2021) 林慧庭; Lin, Hui-T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現況,分析不同個人背景的學生事務人員在公民疲勞之差異情形,並探討知覺組織支持、團隊成員交換關係、自我效能感與公民疲勞的相關性及解釋力。 本研究以我國109年8月仍在職之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不包含諮商輔導組/中心、衛生保健組/中心、體育室及宿舍輔導員)共1,199人為研究對象,採用簡單隨機抽樣 ,以95%信心水準和5%信心區間,設定目標樣本291人,共發放566份問卷,於109年11月初達成目標有效問卷回收數量。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一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階層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 一、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現況為輕微程度。 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情形在擁有博士學歷、有修習學務相關學位、教師兼任行政職及擔任主管者較低,但不因性別、年齡、學務專業證照、學務工作年資而有差異。 三、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知覺組織支持呈顯著負相關。 四、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團隊成員交換關係呈顯著負相關。 五、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 六、在排除個人背景變項的影響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知覺組織支持、團隊成員交換關係、自我效能感對公民疲勞具有負向的解釋力。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改善學生事務人員公民疲勞之參考。
  • Item
    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暨關係研究
    (2020) 楊媁茹; Yang, Wei-Ru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社團幹部的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自我效能,以及三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為研究對象,並以「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暨關係研究」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570份,回收問卷268份,有效問卷共262份。問卷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呈現高度正向。 二、不同社團幹部個人背景變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間的差異情形: (一)社團幹部之生理男性在自我效能優於生理女性。 (二)社團幹部之大四生在社團參與態度優於大二生;大四生及大三生在投入程度優於大一生。 (三)社團幹部之無住宿經驗者在自我效能優於有住宿經驗者。 (四)社團幹部之校外工讀經驗者在投入程度優於校內工讀經驗者。 (五)社團幹部之參與聯誼性社團者在投入程度優於參與藝文性、體能性或服務性社團者;參與綜合性(自治性)社團者在投入程度優於參與藝文性、服務性社團者,在自我效能則優於參與藝文性社團者。 (六)社團幹部之社團資歷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及投入程度皆優於社團資歷較短者。 (七)社團幹部之平均每週參與時數22小時以上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未滿7小時者。 (八)社團幹部之曾任社(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曾任股長或其他幹部者。 (九)社團幹部之擔任幹部期間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擔任幹部期間較短者。 三、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參與態度及社團投入程度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呈現中度正相關。 五、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呈現中度正相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大學生、學校及相關學務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大專院校對於提升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以及強化自我效能之參考。
  • Item
    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
    (2003) 蘇雅君
    本研究之目的在結合服務學習與童軍教育,並探究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影響。採準實驗研究與質性資料分析進行,以探討服務學習理念並發展一服務學習方案,並探究服務學習對國中童軍社團學生之學習效果,同時瞭解社區參與服務學習之回饋與反應,以及服務學習方案設計與推動過程之問題。 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設計有效服務學習實驗方案,以研究者自編之「國中童軍社團學生服務學習效果量表」,作為量性研究工具,並以學生記錄之服務日誌、綜合反思回饋表、服務社區之回饋表,以及研究者自身之反思做質性資料之分析。以台北縣自強國民中學91學年度參加童軍社團學生為研究對象,依個人意願分為參與服務學習實驗方案活動之服務組與不參與之對照組,兩組於服務前後進行前後測,測驗其於服務知能、童軍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社會關懷五方面之改變,並以質性資料作為推動過程及學習效果分析之輔助。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服務學習對國中童軍社團學生學習效果之影響效果 量化測驗部分,服務學習對增進國中童軍社團學生之「童軍知能」、「服務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尊重與多元包容」、「社會關懷」並無達統計上之顯著,但於成員自陳回饋之質性資料部分發現:1.成員表示增進許多自身之學習,如童軍技能、溝通協調、自信等,並增加對他人的包容,學會感恩。 2.於服務中會產生挫折與掙扎,但對服務的期待反而使其更有責任感,並產生快樂及充實等成就。3.服務學習讓成員與社區居民互動並拉近距離,從中互相學習且互惠,並發現社區問題。 二、 社區成員之回饋分析 服務學習活動對社區有幫助且符合其所需,社區居民從中獲得技能、生活、情感等多方面之學習與成長,且對社區服務活動及參與學生之表現持肯定正面之態度。 三、服務方案推動者(研究者)的反思 本研究驗證服務學習相關理念,協助建立本土服務學習方案,並以童軍服務活動結合服務學習,為童軍運動之推展提供一新方向,研究者自身雖於過程中遭遇若干問題,但亦藉此更瞭解服務學習,並增進與社區及參與成員之瞭解與溝通,並從中獲得成長。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服務學習活動設計與帶領者、有關單位(包含學校、教育行政單位、童軍相關單位、及社區)、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多項具體建議。
  • Item
    高屏地區中老年人參與法式滾球影響自我效能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2013) 卓俊玎; cho chun-ding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高屏地區中老年人參與法式滾球之現況,以及參與後影響自我效能及人際關係上的差異性,因法式滾球為國內新興運動,參與者大多集中於高屏地區。研究對象以年齡為45歲以上曾參與法式滾球之高屏地區中老年人,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為輔,測量工具為「參與法式滾球行為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人際關係量表」,採立意抽樣方式,總計發出362份問卷,回收339份,有效問卷數為3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46%。調查所得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20.0 中文版執行,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藉由問卷調查與訪談方式歸納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高屏地區中老年人在參與動機上,以運動健身最多,參與年資上,男性以5年以上最多,女性以3年最多;在每週參與活動次數上,男性以2次,女性以3次最多;在每年參與比賽次數,男性以6次以上最多,女性以3次最多;包含訪談分析,都顯示高屏地區中老年人在參與法式滾球的活動或比賽具有高度參與度。 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狀況對高屏地區參與法式滾球之中老年人在自我效能與人際關係有所提升;在參與法式滾球的活動或比賽有助於中老年人在整體自我效能提升,也助於人際關係的層陎上提升,尤其是年長者比中年人更顯著,加上訪談四位參與法式滾球之高屏地區中老年人,整理出核心主題,中老年人參與法式滾球對於其自我效能及人際關係都有正向的影響。 研究者據此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高屏地區中老年人可參與法式滾球課程來提升自我效能與人際關係,政府與相關機構應推廣法式滾球,以法式滾球課程來促進自我信心、拓展其人際關係,以作為高屏地區中老年人、相關機構與人員之參考。
  • Item
    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3) 陳碧蓮
    為探討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之現況,以及終身學習素養及自我效能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1學年度服務於北區國立大學學生事務處之學務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終身學習素養量表與自我效能量表等三項,正式施測樣本為400份,實得有效樣本為357份,有效回收率為89.25%。施測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現況傾向於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終身學習認知」層面表現最佳。 二、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現況傾向於中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挫折包容」層面表現最佳。 三、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呈現顯著中度正相關,終身學習素養感受程度愈高,自我效能的表現愈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供學務人員、學務相關單位、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建議。
  • Item
    國中露營課程對青少年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
    (2010) 洪菁穗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露營課程的實施,對青少年自我效能的覺知情形是否有無影響。研究方法採單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臺北縣某國中34名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接受為期十週的九單元課程,以每節45分鐘,每週2節課,非連排的授課方式,共計18節課來實施,並於課程結束後,旋即舉辦一個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與蔡順良(2006)所發展之「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為量化資料的評量工具,於實驗課程進行前與進行後,分別進行前、後測,所得資料以成對樣本t檢定(paired-samples T test)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整體活動回饋表」、「課堂觀察記錄表」、「教師省思札記」及「小隊誌」為質性的輔佐資料,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 主要發現如下: 一、露營課程較能增進「低自我效能」學生之「自我效能」。 二、露營課程能提升青少年自我效能,但效果有限。僅對「學習表現效能」有顯著之提升效果,對「體能表現效能」、「人際效能」、「生涯效能」、「積極正向心態」則未有顯著之提升效果。 三、實驗組學生對露營課程的看法持正向且肯定的態度,對「動手做」的單元持有較高的興趣,覺得此課程的學習是很有收穫的,認為此課程對生活有幫助,會把所習得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未來學校教育及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2007) 陳玫伸; Chen, Mei-Shen
    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關係,主要目的在了解:一、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現況;二、不同個人背景的高中生在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三、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情形;四、高中生背景變項與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社團參與態度量表」及「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台北縣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抽樣方式為原則,共取得有效樣本820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驗證本研究假設。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高中生展現中上程度的社團參與態度及中等程度的自我效能。 二、台北縣高中生其社團參與態度會因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三、台北縣高中生其自我效能會因性別、學校背景、學業成績、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類別、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或者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四、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五、台北縣高中生背景變項、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具有預測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如何增進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家長、學生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為例
    (2006) 葉祥洵; Shun-Shiang Y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方案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研究問題包括:一、探討方案實施中所遭遇的困難與問題及受服務機構對方案之回饋與反應;二、研究學生學習成效,包括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社會關懷;三、提出有效之具服務學習理念之勞作教育課程建議。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焦點團體與質性資料分析並行,量化研究工具乃依據相關文獻設計有效之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方案,以研究者自編之「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表」作為測驗工具,質化資料以學生紀錄之服務日誌、綜合反思回饋表、服務機構回饋表、焦點團體以及研究者自身之反思作為質性分析資料。本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學系九十四學年度入學之四技新生為實驗研究對象,老服系乙班四十九人為參與融入課程之實驗組對象,老服系甲班四十六人為僅參與勞作教育課程之對照組對象,兩組於課程前後進行前後測,測驗其在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與社會關懷等四方面之改變,並輔以質性資料作為學習效果和推動過程之輔助分析。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融入課程對大學生學習效果之影響 量化測驗部分,融入課程對大學生之「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社會關懷」未達統計上顯著增進水準。但於成員之質性資料分析部分發現:(一)增進個人發展學習,如溝通能力、責任感增進、自信、能與他人合作及知道感恩等。(二)促進責任感、服務帶來快樂、並對服務做出承諾。(三)與受服務機構互動增加,相互學習成長,也察覺受服務機構問題進而關懷社會。 二、受服務機構成員回饋分析 服務活動帶給受服務機構活力、提升受服務人員生活品質及減輕受服務機構人員工作壓力是有意義及符合其所需要的課程活動。 三、方案推動者反思 研究者的角色是活動的參與者與觀察者;與參與成員之關係亦師亦友;專業指導者;活動紀錄者;給予關懷與支持者,陪伴服務者完成課程方案。根據研究結果驗證了服務學習理念;充實了勞作教育課程;擴大及增進學生學習效果;可摒除勞作教育僅為包裝精美之清潔制度之貶,為勞作教育實施開啟另一扇有利之窗。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服務學習與勞作教育課程設計推動者、社福機構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多方面之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