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探索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的源起:學校公民教育的解釋
    (2010) 李書怡; Shu-Yi Li
    在民眾的各項政治取向中,政治效能感(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可說是僅次於政黨認同,受到學者最多關注與研究的議題(Abramson, 1983: 183)。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台灣民眾政治效能感的源起,研究者將從民眾接受不同時期的學校公民教育,以及公民教育的內涵兩方面切入,觀察民眾政治效能感的差異,研究者將時期方面分為威權與民主時期的學校公民教育;內涵方面則是區別為高中以上(含高中)以及國中以下,以此組合成公民教育四種類型的民眾。   在研究中發現,以學校公民教育的內涵效果觀之,教育程度愈高的民眾,政治效能感愈高;至於在公民教育的時期方面,接受威權時期公民教育的民眾,政治效能感比接受民主時期公民教育的民眾高;若以時期與內涵的交乘效果而言,接受民主時期公民教育且具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民眾,政治效能感較高。 進一步透過概似比卡方檢定(LR χ2 test),研究者發現加入學校公民教育的因素之後,不論是內外在效能感的檢定,皆會使模型的解釋力提高,足見公民教育在檢視民眾政治效能感時扮演重要源起的角色。而另外研究者也發現,在模型中,性別、政治練達、政治信任、政黨認同及族群認同等皆是重要的影響變項。 然而,研究者僅以初探性的研究出發,希望透過本研究的發現,使得相關研究學者更能關注教育因素與民眾政治效能感之間的關係,使教育與政治二大人文學科能夠有所交集,並提供後續相關研究的學者一些參考。
  • Item
    國中學生自治市實施審議民主對政治效能感影響之行動研究
    (2011) 吳秉憲; Wu Ping-Hsi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審議民主對政治效能感與公共參與意願之關係。藉由文獻探討審議民主與政治效能感內涵,並分析組成構念後將二理論作關係對應連結,以取得研究立論依據。 研究歷程藉由行動研究取徑為方法,以國中自治市學生為對象,研究目的共有期望能發展適用國中階段學生之審議民主實踐模式、探究學生自治的實踐歷程、分析審議民主對學生政治效能感影響、瞭解學生對研究歷程的觀點與評價與提供審議民主融入教育之參考五部分。 研究實施採願景工作坊作為審議民主實踐模式,實施時力求符合文獻探討所歸納之審議民主特色與盡力避免已知缺點,盡可能排除無關因素以確認研究實施後,審議民主與政治效能感的關係。審議題目以「一次自治市規劃的學生聯歡活動」為審議主題,經觀察、訪談法獲取研究資料後進行資料編碼分析。 願景工作坊討論結束之後,協助學生實踐活動,並於活動完畢之後進行第二次訪談,以獲取學生政治效能感心理變化資料。經分析後發現審議民主所強調的平等互惠、理由公開性與學生內在效能感有相當大的關連,而審議民主對決議的約束力與保持結果動態的特色,也能夠對學生外在效能感產生影響。
  • Item
    「永中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政治意識與公民參與態度之行動研究
    (2008) 林宜儒; Yi-Ju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永中公民養成方案」對增進國中學生政治功效意識與 公民參與態度之效果,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日後實施「永中公民 養成方案」和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七年級學生66 人為研 究對象,其中實驗組學生33 人由導師運用每週45 分鐘的彈性課程(自習課)時 間,進行「永中公民養成方案」教學,而控制組33 人則維持原有導師所安排的 教學活動。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為研究者參考國內外頗具信效度的相關量表所修訂的 「國中生政治功效意識及公民參與態度問卷」,並輔以「快樂分享」回饋單、學 生日記以及實驗後所進行的學生訪談及教師教學省思等質性資料。實驗所得資料 以描述統計以及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分析與檢定,並輔以各種質性資 料作為解釋實驗效果的補充和參考。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實施「永中公民養成方案」在量化統計上未能顯著提升國中學生政治 功效意識,但從學生回饋表、日記、訪談等質性資料可見其正面成效。 二、 實施「永中公民養成方案」能顯著提升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 三、 依據各種量化與質性資料所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於「公民養 成方案」多持正向、積極的看法。 研究者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應用及未 來研究的參考。
  • Item
    高中公民教育對學生政治效能感與公民參與之影響-一項定群追蹤的研究
    (2019) 何曼寧; Ho, Man-Ning
    臺灣社會自解嚴以來,政治逐漸邁向民主化,社會運動發生的頻率及規模不斷擴大,訴求越來越多元,主要參與者的年齡層也越來越低。而依據學習理論,教育程度是除了家庭背景之外,影響個人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原因。高中學生作為準公民的代表,若能藉由公民教育提升其政治效能感及公民參與,則有助於維持我國民主制度的運作與穩定。因此,本研究藉由定群追蹤的研究方法,試圖探討提升學生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及公民參與(public participation)的原因,是否與現行的高中公民教育有關。 研究顯示,學生修習完高中公民教育後,會降低其內在學校效能感、內在政治效能感及外在政治效能感;但會提升其公民參與的意願以及行動。且對公民教育課程滿意度越高的學生,其政治效能感及公民參與程度也越高。同時,高中公民教育對學生政治效能感及公民參與的影響,並沒有學校因素差異。由此可知,高中公民教育能提升學生的公民參與,並且可以避免學校之間的差異持續擴大。 關鍵字:定群追蹤研究、高中公民教育、政治效能感、公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