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
    (2010) 卓佩穎; Cho Pei Ying
    本研究為第一個建立分析類目進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研究,以量化兼重質性分析的內容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檢視98學年度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之階級意識型態,研究目的為瞭解教科書文本探討之階級議題內涵,論述中所隱含的階級意識型態,並解構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的霸權宰制情形。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議題之文本內涵 (一)相關議題探討偏重於經濟層面,貧與富最常見出現於論述中,顯示財富之擁有仍為建構階級意識型態之基礎。 (二)階級議題探討呈現支離破碎,未能有組織或系統性探討相關議題。 (三)教科書對階級相關議題僅於表象描述,未能切入問題核心進行探討。 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隱含之階級意識型態 (一)教科書透過人物稱謂、負面造詞、文意嘲諷或美化,呈現對勞動階級之語言偏見,並藉階級慣用詞彙形塑階級符碼,有利中上階級學習。 (二)教科書呈現出職業角色、家庭決策導向、生活型態、人格特質、社會參與以及階級關係等六種階級刻板印象。 (三)中上階級思維為論述主體,勞動階級消失於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四)教科書文本呈現階級間生活落差、文化落差、形象落差與權勢落差。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解構 (一)中上階級意識為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主宰 (二)教科書知識成為操縱階級之商品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成為階級再製機制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2014) 曾亭勻
    本研究旨在藉由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為主軸,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對人權教育議題內涵的選擇與詮釋,以瞭解人權教育議題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之情形,並藉以推論人權教育在國中教育之落實現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之教科書,自第一冊至第六冊共計18冊。茲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56.86%的課別有設計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 二、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將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在「歷史」主題比例最高。 三、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融入「人權的內容」學習軸比例高於「人權的價值與實踐」學習軸。 四、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同一學習軸下,被設計融入的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具有集中現象。 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能多元運用各種方式呈現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之內涵。 六、 教科書在能力指標融入上有其限制,致使某些能力指標被忽視。 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詮釋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適切性僅達65%。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科書編輯者、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法治教育於八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案例教學法為方法
    (2010) 林之婷
    本研究希冀透過行動研究歷程,瞭解以案例教學法實施法治教育的限制、困難與解決方法,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日後以案例教學法進行法治教育之參考。 經由研究歷程,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壹、 課程實施方面 一、 利用案例檢核表確認學習單是否具備好案例之要件。 二、 幫助學生將觀點拓展至全新的境界,最後由老師針對討論結果加以補充。 三、 利用學習單、回饋單和訪談的分析來瞭解學生對於案例教學的看法,和在法治教育方面的學習成效。 貳、 解決困難的方法 一、 與其他科的教師進行協同教學或爭取彈性節數的配合。 二、 利用「工作分配表」和「生活札記」。 三、 案例教學總結時,才補充該案例的相關資料。 四、 可以找其他教師一起進行案例的找尋與設計。 五、 案例設計完成之後先請其他同年級的學生閱讀,修改至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理解為止。 參、 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一、 經由分析學習單、回饋單與訪談,研究者認為大多數的學生應能理解現代權利本位的法治理念。 二、 研究者綜合學習單和回饋單的分析之後認為大多數的學生應能理解法律的本質就是在公平的處理眾人之事。 三、 研究者利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發現學生已漸漸學會以輪流講述理由的方式說服對方。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 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 法治教育案例應儘量貼近學生生活,並配合學生程度 二、 利用生活札記和工作分配表 三、 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四、 與其他教師進行協同教學 五、 案例的主題宜明確、一致 六、 評量方式宜以學習單、回饋單與訪談分析為主 貳、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 研發可運用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法治教育案例 二、 針對不同地區、年級和教材內容作進一步的研究 三、 研發新的法治教育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