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人際關係導向之冒險教育活動方案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2024) 謝岱玲; Hsieh, Tai-Ling
    本研究根植於研究者所處之專業場域現況,聚焦於實務工作中難以解決的人際互動困境。文獻回顧揭示目前對於透過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人際依附關係產生的效益仍不甚明確。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進行理論整合的初步嘗試,同時為實務工作者、班級管理者或處理異質人際依附風格團體的引導者提供新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模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際關係領域中冒險教育方案的開發與實施。通過結合冒險諮商理論與冒險教育實踐,關注於參與者在這些活動中經歷的修正性情緒體驗,以及這些體驗如何促進個體在建立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方面的積極進展。本研究針對國中七升八年級暑假期間的班級學生團體,總計17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女生9人、男生8人),進行為期3天的方案實施,課程包含8個單元,共23節,每節50分鐘。為確保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本研究運用多元蒐集資料方法,包括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前後測、觀察紀錄表、訪談、物件、回饋單、教師反思紀錄以及文件分析。透過上述方法,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 在人際依附關係風格量表前後測的結果中,安全依附平均分數提升達顯著水準,而不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平均分數呈下降趨勢(焦慮依附與迴避依附平均分數下降達顯著水準,排除依附平均分數亦下降)。二、 在方案實施歷程中,應用人際歷程、隱喻治療等心理治療理論、採用核心衝突關係主題法協助學生辨認與覺察過去不安全依附的核心衝突之再次重演,同時結合冒險式諮商理論模式之隱喻、引導、反思、分享與冒險教育活動實施效益,所產生之具修正性的情緒經驗綜效。這使學生能夠專注於人際互動場景,提升自我覺察,改善一再重演的僵化人際防衛模式,同時體驗信任、支持,產生未來實踐的動力。最終,學生在人際關係中能達到自我賦能,朝向安全依附之健康的人際關係發展。整體而言,本研究致力於填補現行文獻的知識空缺,同時為實務工作者提供新觀點和解決方案,推動冒險教育活動在人際關係發展上的應用範疇,期望為學生建立更為健康、穩固的人際連結提供具體而有力的支持。
  • Item
    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
    (2020) 林峮含; Lin, Chun-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在服務學習發展歷程:「準備」、「服務」、「反思」、「慶賀」四階段中考量團體動力發展歷程「形成期」、「激盪期」、「規範期」、「運作期」、「終止期」,並於團體之「形成期」、「激盪期」中加入不同的團體動力教學單元活動,藉以增能學生的團體動力知覺,促進團隊建立,建構團體規範,凝聚團隊向心力,最終以完成服務學習活動為任務目標,所有成員能將心思擺在共同的目標之上。並於此中,探討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實施歷程與修正、觀察學生學習經驗與改變以及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以觀察記錄、文件資料、訪談資料與問卷等為研究工具,蒐集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   學生在參與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的過程中,經驗團體凝聚力的提升、團隊溝通與合作的歷程及服務學習理念的認知與實踐,於課程結束後在服務學習相關知能、自我效能及未來服務承諾上皆有所提升與改變。   研究者在課程中歷經行動研究的動態循環歷程,從中獲得課程發展、教學技巧等經驗與成長,並於課程結束後進行總反思與總檢討,成為未來繼續推動服務學習活動的動力與養分。
  • Item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廣告刻板印象、再現、反思與近用
    (2020) 卓旻寧; Cho, Min-N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公民課程之學習成果,以瞭解學生於教學方案實施後,在認知、情意、行動三方面的改變情形;而研究者本身則藉由教學方案實施過程的記錄、修正與反思,精進教學設計與教學品質,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望對日後實施媒體素養課程之教學者有所助益。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取向,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課程內容重點有四:解讀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察覺廣告中的年齡刻板印象、覺知廣告中的種族刻板印象及解析廣告刻板印象之探究實作活動,總計四節課的教學活動。冀望透過學習活動的進行,引導學生察覺廣告中的媒體再現、身體形象、性別、年齡與種族刻板印象等問題,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促使學生意識到廣告設計的意涵,反思廣告所傳達的意象,進而破除刻板印象,以達具備媒體素養能力的最終目標。 研究者為確保研究的嚴謹性,利用教學札記、錄影觀察記錄、課程回饋單等方式,配合課室觀察紀錄表、學生學習單及實作單與非正式訪談紀錄等多元管道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藉此檢視教學設計實施成效與修正歷程,以期課程能達成研究者預期之目標。 教學方案實施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歸結出以下之研究結果: 一、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辨媒體再現的能力,並能解讀媒體再現潛藏的刻板印象。 二、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能促使學生反思閱聽人的意義,並察覺媒體再現的影響。 三、透過教學反思及與協同研究者的共備討論之循環歷程,增進研究者的專業知能。   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所遭遇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以下之建議,以供日後研究之參考: 壹、媒體素養課程發展之建議 一、教學方案可發展為公民學科與其他學科或領域之跨域統整的彈性學習課程。 二、參與同儕共備使教學方案設計更臻完善。 三、課程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貳、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發媒體素養探究實作之活動課程。 二、選定焦點學生探究媒體素養學習成果。 三、研究新媒體潛藏的意識型態。 關鍵字:廣告刻板印象、媒體素養、行動研究
  • Item
    國中學生自治市實施審議民主對政治效能感影響之行動研究
    (2011) 吳秉憲; Wu Ping-Hsi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審議民主對政治效能感與公共參與意願之關係。藉由文獻探討審議民主與政治效能感內涵,並分析組成構念後將二理論作關係對應連結,以取得研究立論依據。 研究歷程藉由行動研究取徑為方法,以國中自治市學生為對象,研究目的共有期望能發展適用國中階段學生之審議民主實踐模式、探究學生自治的實踐歷程、分析審議民主對學生政治效能感影響、瞭解學生對研究歷程的觀點與評價與提供審議民主融入教育之參考五部分。 研究實施採願景工作坊作為審議民主實踐模式,實施時力求符合文獻探討所歸納之審議民主特色與盡力避免已知缺點,盡可能排除無關因素以確認研究實施後,審議民主與政治效能感的關係。審議題目以「一次自治市規劃的學生聯歡活動」為審議主題,經觀察、訪談法獲取研究資料後進行資料編碼分析。 願景工作坊討論結束之後,協助學生實踐活動,並於活動完畢之後進行第二次訪談,以獲取學生政治效能感心理變化資料。經分析後發現審議民主所強調的平等互惠、理由公開性與學生內在效能感有相當大的關連,而審議民主對決議的約束力與保持結果動態的特色,也能夠對學生外在效能感產生影響。
  • Item
    法治教育於八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案例教學法為方法
    (2010) 林之婷
    本研究希冀透過行動研究歷程,瞭解以案例教學法實施法治教育的限制、困難與解決方法,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日後以案例教學法進行法治教育之參考。 經由研究歷程,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 壹、 課程實施方面 一、 利用案例檢核表確認學習單是否具備好案例之要件。 二、 幫助學生將觀點拓展至全新的境界,最後由老師針對討論結果加以補充。 三、 利用學習單、回饋單和訪談的分析來瞭解學生對於案例教學的看法,和在法治教育方面的學習成效。 貳、 解決困難的方法 一、 與其他科的教師進行協同教學或爭取彈性節數的配合。 二、 利用「工作分配表」和「生活札記」。 三、 案例教學總結時,才補充該案例的相關資料。 四、 可以找其他教師一起進行案例的找尋與設計。 五、 案例設計完成之後先請其他同年級的學生閱讀,修改至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理解為止。 參、 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一、 經由分析學習單、回饋單與訪談,研究者認為大多數的學生應能理解現代權利本位的法治理念。 二、 研究者綜合學習單和回饋單的分析之後認為大多數的學生應能理解法律的本質就是在公平的處理眾人之事。 三、 研究者利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發現學生已漸漸學會以輪流講述理由的方式說服對方。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 教學方面的建議 一、 法治教育案例應儘量貼近學生生活,並配合學生程度 二、 利用生活札記和工作分配表 三、 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四、 與其他教師進行協同教學 五、 案例的主題宜明確、一致 六、 評量方式宜以學習單、回饋單與訪談分析為主 貳、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 研發可運用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法治教育案例 二、 針對不同地區、年級和教材內容作進一步的研究 三、 研發新的法治教育案例
  • Item
    國中理財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金錢管理領域為例
    (2011) 蘇芳玉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基於研究者身處教學現場並在不影響教學進度下,參考國內外理財教育課程內涵,設計適當的理財教學單元及活動,希望透過理財教育課程的實施及學生在實施過程中的學習反應與回饋,來探究該理財教育課程在國中實施的教學成效。本研究於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進行,並以四個八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設計出六節的理財教育課程,實際地將課程於班級中實施,以行動研究的方法,不斷修正與改良所設計的課程,研究者亦從研究的過程中獲得反思與成長。本研究所進行與「金錢管理」領域相關之理財課程主題有:理性消費、計畫儲蓄、預算擬定、金錢規劃、個人理財態度及理財責任等。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及分析,得到的結論如下: 一、在設計國中學生『金錢管理』領域的理財教育課程方面 研究者依據分析出的重要概念,設計六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分別為:「我是消費高手」、「我是大富翁」、「預算我最行」、「我的夢想地圖」、「金錢你我他」及「理財新『責』學」。 二、在『金錢管理』領域的理財教育課程實施之成效方面 課程實施後,學生自覺能夠將理財觀念付諸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三、在理財教育課程實施的問題方面 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課程實施所遭遇的問題有:課程教材設計、課程實施時間、學校設備不足及教師教學現場狀況等。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提出日後實施理財課程以及從事後續相關研究的參考建議。
  • Item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行動研究
    (2010) 張鈞淳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媒體識讀」課程教學方案融入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之學習成效,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助於日後實施「媒體識讀」教育課程之相關人士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在第二章的部分,擬藉由研究文獻之閱讀與分析整理,首先,探討媒體識讀教育的意義及其內涵;其次,分析國內外媒體識讀教育在學校體系與社會體系之發展情況,並討論媒體識讀教育與社會領域之相關性;最後,透過媒體識讀教育之相關研究的探討,希冀能藉由脈絡化的整理分析,對媒體識讀教育從本質到實際應用層面有全面性的瞭解。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一共進行兩階段的課程,研究者先根據前導性課程進行的結果,發現問題之後,再重新設計正式之課程。 正式課程之教學主題著重於與公民科相關的幾個重要議題,並區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權力的衝突」、「性別平等」以及「經濟生活」。透過主題的明確化之後,以期許課程能更符合研究者所希望達成之目標。 在課程結束之後,研究者除了發展出一套可實際運用在課堂上的媒體識讀教育方案之外,並根據上課過程中學生之各項表現、學生作業、研究者上課之心得、與各項資料之分析,歸結出結論如下: 一、 媒體素養方案很適合融入公民科課程 二、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對學生有正面幫助 三、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增進研究者專業能力 四、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可改善教學方式   最後,針對行動研究過程中所遭遇之問題提出建議,期能提供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者作為參考,並提供更多的想法與研究方向。
  • Item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三民國中「蝴蝶生態」課程為例
    (2009) 侯宗憲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市三民國中進行學校本位「蝴蝶生態」課程發展的歷程,並了解該課程對學生、教師專業成長、學校三方面之相關影響。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透過問卷、訪談、觀察紀錄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以所蒐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 經過本研究歷程,獲得以下結論: 一、研究者結合學校生態資源與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專業知識,設計一套完整「蝴蝶生態」的本位課程。 二、「蝴蝶生態」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在蝴蝶生態學習的相關認知層面、情意層面、技能層面,均有正面的提升效果。 三、「蝴蝶生態」課程實施面臨的困境:教學時間過於短暫、教學進度落後、解說人力資源有限、學生觀察經驗不足、教學資源(蝴蝶幼蟲、蛹)消失等問題依照行動研究的模式,於課程實施中進行即時修正,加以解決。 四、研究者執行本行動研究的專業成長,包含:學校生態資源的認識、社會資源的整合、課程設計的能力、教學困境的解決能力、課程評鑑的能力、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及教師專業自信等面向,俱有增長。 五、本行動研究對學校有其正面的影響與改變,包含:蝴蝶生態園區的設置、生態環境教育的推展、生態環境的維護。學校並運用本行動研究成果於學區國小招生、社區教育推廣、國際文化交流。 綜合本研究的發現,研究者於文末提出建議,供教學者、學校行政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知覺身體意象教學單元融入國中公民課程─以網路媒體中的素材為例
    (2018) 謝慧蕙; Hsieh, Hui-Hui
    本研究起因於研究者於教學過程中,發現國中學生身體意象普遍負向,甚至因而衍伸行為問題,包括對他人體型取綽號、減少食量等,除此之外,在了解網路媒體影響學生身體意象之形塑後,更深感媒體素養教育實施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研究者相信藉由媒體素養教育的施作能幫助學生建立正向之身體意象,基於前述動機之引領,研究者決定朝此一議題進行深入研究並設計教學單元活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之方法,期望藉由教學單元活動的規劃,覺察並反思網路媒體所呈現之身體意象,讓學生檢視網路媒體對個人身體意象的影響程度,並設計出適合於國中階段實施的「知覺身體意象教學單元─以網路媒體中的素材為例」。為達前述目的,本研究以二十九名國中八年級學生為教學單元活動之實施對象,共進行十節「知覺身體意象教學單元─以網路媒體中的素材為例」教學活動。而教學單元主要分為單元一「改變」、單元二「表特爭霸戰」、單元三「網美?亡美?」以及單元四「打破網美的秘密」。期望以一系列的教學單元,讓學生察覺網路媒體刻劃之身體意象,了解個人身體意象如何受到影響,並反思媒體形構之媒體真實與社會真實間的落差,進而引導學生檢視媒體內容,培養學生對媒體文本的覺察能力,並導正偏誤之身體意象,尊重他人身體,亦欣賞自我之獨特性。另外,行動研究之歷程亦能使研究者從做中學,不斷修正個人教學,達成專業成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以教學日誌、課堂觀察記錄、教師教學省思札記、研究同儕與觀課教師之回饋、學生的非正式訪談紀錄、課程學習單、學生回饋單等質性資料為主,而分析這些資料將對未來繼續實施相關教學單元有相當助益。 教學活動結束之後,研究者除了設計一系列可實作的「知覺身體意象─以網路媒體中的素材為例」教學單元活動以外,亦對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而得到以下結論: 一、本行動研究採用動態之教學設計歷程並實施多元化之教學策略,已發展出一組教學單元活動。 二、藉由實施「知覺身體意象教學單元─以網路媒體中的素材為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判讀媒體訊息之能力並提升其學習動機。 三、透過行動研究歷程之省思與同儕對話,有助於增進研究者之專業知能。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期望能對日後從事相關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方向。
  • Item
    實施全球議題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中為例
    (2018) 蔣佩珍; Chiang, Pei-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在設計適合國中學生實行「全球議題」之教學單元之發展歷程與實施成效。其課程設計內涵以「全球議題」為主軸,研究者設計三個面向之課程,包含「全球關聯的察覺」、「全球議題的探究」與「全球議題的關注行動」,期望學生於教學單元的實施後,能提升對全球議題的關心與能動性。在學生經歷完整的學習歷程後,研究者進一步分析國中生在認知、情意、行動方面的改變情況,並記錄研究者在教學單元實施過程的反思與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徑,以研究者任教之公立國中二十九位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並與研究同儕進行課程反思與修正。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歷經多次修正與調整,且經研究者不斷反思,打破個人限制與傳統教師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習主體還給學生,進而激盪出師生間互動的火花。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教材、課堂觀察記錄、同儕教師訪談紀錄、文件資料、教學省思札記、學生聯絡簿札記與回饋表等方法,蒐集資料並進行分析與檢核。   根據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本研究採用動態的教學設計歷程,與實施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後,發展出適合國中生實施的全球議題教學單元。 二、 透過實施全球議題教學單元後,達成啟發學生對全球議題的關心與提升全球議題能動性之動機。 三、 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中,與研究同儕的對話與設計活化教學單元,使研究者增進自我專業知能。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發現,研究者針對本課程教學單元的設計與實施及後續研究等,也提出若干具體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