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0

  學院  
  日期 名稱 日期 學程名稱
學士班 四十四年六月設立 教育學院 四十四年八月設立 童子軍教育專修科(44-58)
Department of Scouting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副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Associate Bachelor of Education
    五十七年八月改制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七十八年八月更改英文系名 公民訓育學系
Department(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九十一年八月更名採行系所合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學士
英文學位名稱:Bachelor of Education
簡 稱:B.Ed.
碩士班     七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碩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碩士
英文學位名稱:Master of Education
簡 稱:M.Ed.
博士班     八十九年八月設立 成立博士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中文學位名稱:教育學 博士
英文學位名稱:Doctor of Philosophy 
簡 稱:Ph. D.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4
  • Item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2003) 莊秀鳳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調查問卷」為調查研究工具,以台灣北區、中區、南區、東區及離島等141所抽樣學校社會學習領域教師800人作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回收45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56.5%)。本研究針對所得的資料,以SPSS8.0 for Windows套裝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薛費法(Scheffe’)事後比較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等統計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認知方面 本研究的認知部份,旨在了解受試教師對於:(i)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涵(ii)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二個部分的認知現況. 1、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涵的整體認知,位於「大部分了解」之水準。 2、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的整體認知,介於「大部分了解」和「完全了解」之間。 3、「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學年度」、「性別」、「年齡」、「教學年資」、「擔任職務」、「有無擔任課程發展委員」、「任教科目」、「參加九年一貫課程進修累計時數」等因素,確實影響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內涵整體之認知。 4、「修習教育學分之機構」、「有無擔任課程發展委員」、「參加九年一貫課程進修累計時數」等因素,確實影響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整體之認知。 二、態度方面 本研究的態度部份,旨在了解受試教師對於:(i)課程改革(ii)教師信念(iii)配套措施三個部分的態度現況。 1、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持有較消極的看法。 2、「擔任職務」是眾多個人因素當中,唯一在教師對課程改革態度上,形成顯著差異之因素。 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所抱持之信念呈現積極正向的態度。 4、「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學年度」、「年齡」、「修習教育學分之機構」、「教學年資」、「有無擔任課程發展委員」、「有無擔任領域課程小組召集人」、「參加九年一貫課程進修累計時數」等因素確實影響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所抱持之信念態度。 5、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配套措施」,呈現積極正向的態度。 6、「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之學年度」、「年齡」、「教學年資」、「參加九年一貫課程進修累計時數」等因素確實影響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相關「配套措施」之態度。 除了問卷調查研究之外,亦採用訪談方法進一步蒐集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於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初期之認知與態度。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未來繼續推動新課程之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
    (2003) 吳美靜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從事合科教學時,其教學專業知識內涵與發展及教學推理行動過程,希望能將研究結果提供給教育主管機構及是從事社會學習合科教學的教師做為參考。 為了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但是參與的個案教師比較特殊,乃是研究者自己,因此在性質上,本研究係為「觀察者」即「參與者」之個案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以一學期的時間,運用教室上課記錄、日常與學生、導師的隨機對話、半結構式訪談、省思日記與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研究所需之資料進行研究,希望能藉由詳細的資料呈現,了解個案教師教學專業知識的展現。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與對象,第四章為研究發現與討論,第五章為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有下列三項主要發現: 一、個案教師的教師專業知識主要包括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對學習者相關之知識、課程架構的知識,各項知識之間彼此互動,互相影響,有相互重疊或整合之現象。 二、個案教師學科知識的來源主要有六種,包括:過去「當學生」的經驗;大學時期的學習;台灣師大地理學系第二專長班的研修;國小到高中對歷史的興趣和歷史知識學習;畢業後童軍和公民等科教學實務經驗的累積;社會領域教師彼此之間的合作學習及經驗交流及網際網路資源的運用等。其中以同事的協助以及網際網路的使用為個案教師教學知識最主要的來源。 三、個案教師教學推理與行動之過程大致可分成教學前深入理解教材內容、教學中多元呈現教學表徵以及教學後著重評量與省思,並發展出新的理解等三個部分。個案教師同時也在理解、教學、省思及新的理解中獲得教學專業上的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學校行政單位、教育主管機構、師資培育單位、將來從事社會學習合科教學之教師以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
  • Item
    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
    (2010) 卓佩穎; Cho Pei Ying
    本研究為第一個建立分析類目進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研究,以量化兼重質性分析的內容分析法為研究方法,檢視98學年度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之階級意識型態,研究目的為瞭解教科書文本探討之階級議題內涵,論述中所隱含的階級意識型態,並解構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的霸權宰制情形。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議題之文本內涵 (一)相關議題探討偏重於經濟層面,貧與富最常見出現於論述中,顯示財富之擁有仍為建構階級意識型態之基礎。 (二)階級議題探討呈現支離破碎,未能有組織或系統性探討相關議題。 (三)教科書對階級相關議題僅於表象描述,未能切入問題核心進行探討。 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隱含之階級意識型態 (一)教科書透過人物稱謂、負面造詞、文意嘲諷或美化,呈現對勞動階級之語言偏見,並藉階級慣用詞彙形塑階級符碼,有利中上階級學習。 (二)教科書呈現出職業角色、家庭決策導向、生活型態、人格特質、社會參與以及階級關係等六種階級刻板印象。 (三)中上階級思維為論述主體,勞動階級消失於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中。 (四)教科書文本呈現階級間生活落差、文化落差、形象落差與權勢落差。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解構 (一)中上階級意識為階級意識型態霸權之主宰 (二)教科書知識成為操縱階級之商品 (三)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成為階級再製機制
  • Item
    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之研究
    (2007) 魏嘉美; Chia-Mei Wei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究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的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並探討不同背景教師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之間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任教於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分層叢集取樣方法,抽取台北市202名教師、高雄市132名教師,共334位教師為研究樣本,採用問卷調查法及訪談蒐集資料,以編製的「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之研究問卷」,瞭解教師對世界公民教育的看法,分析個人背景不同的教師對世界公民教育之意見是否有差異。此外,亦輔以深度訪談,進一步探查教師對世界公民教育的深層思維及教學經驗。 本研究所列的七項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齡」、「主要任教科目」、「出國頻率」、「接觸國際新聞頻率」、「近五年是否參與和世界公民教育相關研習」及「學校所在市別」。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對於全球未來的趨勢、世界公民教育的目標、應優先教導的國際議題、教導國際議題面臨的困難、需要的支援及增進專業知能的研習途徑看法,皆具有統計上顯著的一致性。 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構、國民中學行政當局、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分析
    (2013) 朱佳俐
    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討我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三個版本呈現世界公民教育內涵的情形及差異。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首先參酌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建立本研究主題之類目表,將世界公民教育分為「世界公民教育的知識與理解」、「世界公民教育的價值觀與態度」及「世界公民教育的技能與實踐」三大主類目,其中再分成14項次類目及36項子類目,進而分析一百零一學年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 各版本內容在世界公民教育三項主類目的呈現情形,皆以「知識與理解」類目呈現次數最多;「技能與實踐」類目呈現次數最少 二、 各版本在主類目「知識與理解」中,皆偏重「全球史地」、「社會正義與人權」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內容呈現;而在「反全球化」及「全球疾病與防治」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三、 各版本在主類目「價值觀與態度」中,皆偏重「關心地球環境」、「關注生態永續發展」、「關心人權實施狀況」及「關懷弱勢族群」的內容呈現;而在「關注貧富差距」、「認同自己全球公民身份」及「相信人類可以改變的信念」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四、 各版本在主類目「技能與實踐」中,皆缺乏「具備跨國界合作能力」的相關內容呈現,且在「批判思考能力」及「媒體識讀能力」方面所佔比重極低。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科書編撰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人權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2014) 曾亭勻
    本研究旨在藉由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為主軸,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對人權教育議題內涵的選擇與詮釋,以瞭解人權教育議題於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中融入之情形,並藉以推論人權教育在國中教育之落實現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南一書局、康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之教科書,自第一冊至第六冊共計18冊。茲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56.86%的課別有設計融入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 二、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將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在「歷史」主題比例最高。 三、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融入「人權的內容」學習軸比例高於「人權的價值與實踐」學習軸。 四、 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同一學習軸下,被設計融入的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具有集中現象。 五、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能多元運用各種方式呈現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之內涵。 六、 教科書在能力指標融入上有其限制,致使某些能力指標被忽視。 七、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詮釋人權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適切性僅達65%。 依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科書編輯者、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Item
    台北地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法律教育專業能力覺知之研究
    (2007) 尤勉文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地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法律教育專業能力之現況與需求,以提供相關單位規劃或辦理師資培育、在職進修及學校聘任公民教師之參考。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問卷調查乃抽查台北地區50所公立學校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共233人,正式施測有效樣本共206位。調查研究所得資料以SPSS 10.0 for Windows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肯德爾和諧係數等統計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整體法律教育專業能力自我評量的表現以及實施法律教育的現況均尚佳。 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法律教育專業能力的自我評量以及實施法律教育的現況,因畢業科系、教授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的年資、教學專長領域、曾在「大學」修習法律課程的數量、曾參加過有關法律課程的在職進修活動次數、對法律的興趣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與需求 (一)關於教師專業能力 1.過半數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覺得教授法律課程是困難的。 2.大多數的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大學開設的法律學分,有助於國中法律 教育的實施。 3.大多數的教師認為,教授國中法律教材應修至少8個與法律相關的學分方能勝任。 4.教師們認為教授法律課程,除了基本的法律概念外,最需要具備的是「更多法律知識」。 5.教師們認為比較困難的內容依序為「訴訟法」、「行政法」、「刑法」。 6.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法律教學時,熟悉的教學方法依序為,第一「價值澄清法」,第二「議題中心教學法」,第三「道德討論法」。 7.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經常使用的適合法律課程的教學方法依序為,第一「直接講述法」,第二「價值澄清法」,第三「道德討論法」。 8.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無法(經常)使用適合法律課程教學方法的原因依序為,第一「授課時數不足」,第二「班級經營不易」,第三「教學活動示例缺乏」。 9.對所有教授國中法律課程的老師來說,目前教學的困難依序為,第一「授課時數不足」,第二「教師專業不足」,第三「欠缺相關補充教材」。 (二)關於教師專業能力需求 1.幾乎全體的教師肯定實施法律課程的重要性。 2.幾近全部的教師認為有關國中法律課程在職進修是必要的。 3.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必需的進修內容依序為,第一「法律專業知識」,第二「法律時事案例分析」,第三「法律(公民)教材的教學方法」。 4.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必需進修的法律教學方法依序為,第一「批判思考教學法」,第二「價值澄清法」,第三「議題中心教學法」。 5.多數的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教學研討會對於解決法律教學問題是有幫助的。 6.多數教師肯定現行法律教師手冊的內容對教授法律課程有幫助。 7.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現行法律教師手冊應再加強的內容依序為, 第一「教學活動示例」,第二「參考資料」,第三「名辭釋義」。 8.教師認為對於實施法律教學是重要且有幫助的項目依序為,第一「提供與法律教材相關的參考資料」,第二「法律教育網站」,第三「提供輔助教學媒體」。 四、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能力與需求看法的一致性分析 1.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大多數教師專業能力與需求的看法頗為一致。 2.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教師專業能力與需求之看法不一致的項目 (1)不同專長領域教師對教授法律課程是否困難的看法不一致 (2)對法律興趣不同之教師對教授法律課程最需要具備項目的看法不一致 針對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於國中實施法律課程之必要性應更重視 二、避免配課,正視教師專業 三、資淺教師之法律教育專業能力應持續提昇 四、法律學分應審慎考慮列為必修 五、師資培育修習之法律學分應調整為8學分以上 六、建議師培機構開設中華民國憲法、刑法、民法、訴訟法、行政法五門課程 七、公民科教材教法應加強辯論法、批判思考教學法等方法 八、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應有妥善辦法 九、研習進修之規劃應符合領域需求 十、教師應積極追求專業成長 十一、教材教法多元化,情意、技能並重 十二、法律相關之教學研討會應發揮解惑功能 十三、授課時數合理化 十四、教師應培養對法律的興趣 十五、教科書之活動設計應更符合需求 十六、教師手冊應再加強教學活動示例、參考資料以及名詞釋義 十七、教學參考資料與教學媒體應多加提供 關鍵詞:社會學習領域、法律教育、專業能力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分析之研究
    (2008) 曾玉萍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全球觀教育的知識內容,以探討我國國中全球觀教育的知識內涵,並了解全球觀知識內容的數量呈現與編寫策略。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首先參酌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以建立本研究主題分析類目,進而分析95年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之文字與圖表的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 根據內容分析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教材內涵分析 1.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涵蓋「全球系統」、「全球議題」、「全球文化學習」、「全球史地」四個主類目。 二、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呈現 1.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以翰林版最多。 2.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皆以「全球史地」出現次數比率最高。 3.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次類目以「全球歷史」、「全球地理」所占比例最高;「生物系統」、「飢餓/貧窮議題」、「反全球化」最低。 4.僅翰林版呈現出所有次類目內容。 5.各版文字、圖片次類目的分布大致相同。 6.各版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編排一致。 三、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的呈現 1.各版歷史科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之比重最低。 2.各版僅地理科有呈現所有主類目。 3.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主類目之編排各有不同。 4.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次類目之編排一致。 5.各版公民、歷史與地理三科皆缺少某些次類目。 四、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編寫策略之分析 1.全球觀教育知識內容策略以康軒乙版運用次數最多。 2.僅翰林版未呈現出所有策略類目。 3.各版皆在三年級教材運用最多編寫策略次數與種類。 4.各版皆以「輔以圖片或表格」運用次數最多。 5.「說明解釋」、「比喻或舉例說明」與「輔以圖片或表格」在各版各冊中皆有運用。 6.「分析事理」、「分析比較」與「類推與歸納」各版只運用在三年級教材。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科書編選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 Item
    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應用在八年級學生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
    (2007) 賴育鍾
    本研究以Novak 根據Ausubel 的學習理論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構圖學習策略」,運用於八年級學生在政治課程的「政府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為瞭解概念構圖教學在八年級學生學習政治課程「政府概念」之情形,本研究擬採用行動研究法,選取研究者任教之二個班級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八年級學生政治課程中提及的「政府概念」加以設計與規劃,並運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進行課程。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觀察概念構圖教學運用於實際教學的情形、瞭解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在的政治課程「政府概念」的學習狀況、另有概念與概念改變的情形,以及瞭解學生在透過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學習政府概念之意見與態度,並根據行動研究「計畫—行動—觀察—反省—修正—再行動」不斷的循環模式,改進教材設計與教學。最後,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以提出結論。 茲將研究結論陳述如下: 一、概念圖教學策略對八年級學生學習政府概念有顯著的成效。 二、大部分的學生均認為概念構圖教學策略運用於政府概念的學習有正面幫助。 三、大部分學生喜歡老師用概念圖的方式進行課程,且願意將概念圖的學習方式用於公民科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四、學科認知能力較差的班級,對概念構圖教學活動的接受程度高於學科認知能力較佳的班級。 五、概念圖繪製有助於瞭解學生的另有概念,透過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另有概念狀況的減少。 六、教師規劃概念構圖教學活動應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識,結合生活化補充教材與教學輔具,以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減少學習的困難。 七、概念構圖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研究者進行教學反思、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改進教學。
  • Item
    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
    (2006) 劉子瑜; Liu, Tzu Yu
    摘要 本研究旨在發展出符合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之教學活動。為達上述目的,研究者採用個案研究法,並運用文獻分析、觀察、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接著分析資料,將上課、學生訪談錄音檔案加以記錄整理,再根據研究目的挑出重要敘述句或對話內容加以歸納,最後把觀察員的記錄單、學生撰寫的學習單等資料進行多次的閱讀、分類、比較,運用三角檢核的方式,再加上撰寫教師省思札記來控制自我偏見的產生,可大大提昇研究的內在效度,進而掌握整個研究過程的脈絡,以完成最後的研究報告。 本研究內容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實施,第四章為人權教育教學活動設計之發展,第五章為教學活動設計之實施與結果分析,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簡言之,本研究有下列幾項發現與結論: 一、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於各階段的設計缺少連貫性。 二、校園中人權教育的推廣應以融入式教學為主,教師利用學校教材為骨幹,將人權教育的活動融入其中。 三、國中人權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應以九年一貫課程人權能力指標為依據。 四、教師宜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以達成教學目標。 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顯示出「衝突解決」、「權利救濟」、「同理他人」、「理解規則制定」等能力的進步。 六、人權教育教學的困境主要來自於教師、學校、社會各方面。 七、教學的困境需仰賴教師、學校、社會三方面互相配合,才能獲得解決。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於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的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