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7

沿革、宗旨與現況

本所於2004年配合國家本土化政策發展而成立,目標是培養具備本土關懷及國際視野的臺灣文史人才及優良師資。目前有5名專任教師及多位知名兼任教師。平均每年收15位台灣學生以及數名外籍生,外籍生以日本學生居多。目前共有50名左右在學學生。

國際交流

本所與多所國外大學訂有交流協訂。最受同學歡迎的是每年與日本山形大學的交流。寒假期間臺灣同學赴日本東北的山形大學,學習日本歷史、文化、街頭參訪、滑雪體驗。暑假則在臺灣接待山大同學。與廣島大學,有每年暑假的密集課程,也可以修習雙聯學位。其他也有歐美各國半年或一年的交換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課程及活動特色

好吃、好玩、各式各樣豐富的課程內容,閱讀史料、歷史思辨、有效表達,進得了檔案館出得了田野,還能寫出得奬論文。課外辦理各種演講及學術研討會,把全世界重要臺灣史研究者請到教室。

如何入學

1.甄試入學:每年約9月報名,11月面試,準備研究計畫。通過者可提早於2月入學。

2.筆試入學:每年約12月報名,3月筆試,提供考試參考書目。

如何畢業

修畢規定的課程及參加學術活動外,須完成碩士論文。碩士畢業論文有多元選擇,可以撰寫學術論文,約3-6萬字。也可以用紀錄片、歷史小說、教案設計策展等多元形式。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這三個文化人與他們的時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6-12-??) 許雪姬; Hsueh-chi Hsu
    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三人,可以說活在同一個世代。而他們所面對的時代,自青壯年皇民化時期,之後日本敗戰投降、國民黨的接收、二二八事件、國府撤退來臺、白色恐怖/冷戰時期,乃至解嚴,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生前他們三個人互相認識,惺惺相惜,也都是文化人,但性格有別、結局各有不同。本文利用三人留下的主要史料,參以當代人的旁證,以皇民化時期、戰後初期、二二八前後、白色恐怖這四個人生的階段來加以比較,以瞭解其共相與殊相。臺灣島在1895,1945年兩易其主,這三位臺灣菁英不能免於在中年改朝換代,各有因應方式,有的積極投入政界卻鳥盡弓藏,終究只是白忙一場;楊有機會進入公務系統,進行臺灣研究,卻因館撤而任臺大教職。呂赫若為推翻國民黨,加入共產黨,為了出版宣傳品,賣祖厝開印刷廠,直接投入反政府活動;卻因鍾浩東被捕,不得不進入武裝基地,從事危險的工作,終至意外喪生。1938年吳新榮說陳逸松是正義的使徒,楊雲萍是熱情的詩人,有異於吳新榮1938年的說法,筆者認為楊雲萍是良心的學者,呂赫若是正義的使徒,陳逸松呢?猶待資料更充分再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