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7

沿革、宗旨與現況

本所於2004年配合國家本土化政策發展而成立,目標是培養具備本土關懷及國際視野的臺灣文史人才及優良師資。目前有5名專任教師及多位知名兼任教師。平均每年收15位台灣學生以及數名外籍生,外籍生以日本學生居多。目前共有50名左右在學學生。

國際交流

本所與多所國外大學訂有交流協訂。最受同學歡迎的是每年與日本山形大學的交流。寒假期間臺灣同學赴日本東北的山形大學,學習日本歷史、文化、街頭參訪、滑雪體驗。暑假則在臺灣接待山大同學。與廣島大學,有每年暑假的密集課程,也可以修習雙聯學位。其他也有歐美各國半年或一年的交換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課程及活動特色

好吃、好玩、各式各樣豐富的課程內容,閱讀史料、歷史思辨、有效表達,進得了檔案館出得了田野,還能寫出得奬論文。課外辦理各種演講及學術研討會,把全世界重要臺灣史研究者請到教室。

如何入學

1.甄試入學:每年約9月報名,11月面試,準備研究計畫。通過者可提早於2月入學。

2.筆試入學:每年約12月報名,3月筆試,提供考試參考書目。

如何畢業

修畢規定的課程及參加學術活動外,須完成碩士論文。碩士畢業論文有多元選擇,可以撰寫學術論文,約3-6萬字。也可以用紀錄片、歷史小說、教案設計策展等多元形式。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制度與清酒業者的經營之道──以近藤商會為中心的考察
    (2023) 林東昇; Lin, Tung-Sheng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隨著殖民政府建立,許多日本人敏銳地注意到往新領地開展的機會,而陸續來到臺灣。這些來臺日人享受各種臺灣總督府所給予的可見與不可見的特權,以及在臺日人的網絡,開展自身商業。本文主角的近藤家族即是在1895年來到臺灣,販售日人各類的日常生活食料品,逐步擴大其商業規模,並持續在臺發展,直到1945年因日本戰敗才離開臺灣。近藤家族的眾多營業項目之中,其清酒商品最具代表性,是商會獲利的主要來源。在臺灣總督府的酒專賣制度施行之前,近藤商會發揮商人手腕,考量整體清酒市場的波動以及未來發展,與釀造商協議、下訂單,將清酒商品運至臺灣。同時,為了賺得更多商業利益,近藤商會專心擴張在臺版圖,移入不同規格的清酒切合消費者需求,並以各種行銷手法提高商會和清酒的知名度。藉由上述經營模式,近藤商會取得了亮眼的清酒生意成績。不過,在酒專賣制度施行後,近藤商會調整了原先的商業模式,改為從事專賣局-近藤商會-清酒釀造商的三方貿易。於這次改變中,近藤商會被納入殖民制度的框架中,得到了一定的清酒貿易保障,但同時這個框架也成為商會經營與獲利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