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7

沿革、宗旨與現況

本所於2004年配合國家本土化政策發展而成立,目標是培養具備本土關懷及國際視野的臺灣文史人才及優良師資。目前有5名專任教師及多位知名兼任教師。平均每年收15位台灣學生以及數名外籍生,外籍生以日本學生居多。目前共有50名左右在學學生。

國際交流

本所與多所國外大學訂有交流協訂。最受同學歡迎的是每年與日本山形大學的交流。寒假期間臺灣同學赴日本東北的山形大學,學習日本歷史、文化、街頭參訪、滑雪體驗。暑假則在臺灣接待山大同學。與廣島大學,有每年暑假的密集課程,也可以修習雙聯學位。其他也有歐美各國半年或一年的交換活動,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管道。

課程及活動特色

好吃、好玩、各式各樣豐富的課程內容,閱讀史料、歷史思辨、有效表達,進得了檔案館出得了田野,還能寫出得奬論文。課外辦理各種演講及學術研討會,把全世界重要臺灣史研究者請到教室。

如何入學

1.甄試入學:每年約9月報名,11月面試,準備研究計畫。通過者可提早於2月入學。

2.筆試入學:每年約12月報名,3月筆試,提供考試參考書目。

如何畢業

修畢規定的課程及參加學術活動外,須完成碩士論文。碩士畢業論文有多元選擇,可以撰寫學術論文,約3-6萬字。也可以用紀錄片、歷史小說、教案設計策展等多元形式。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3
  • Item
    被建構出的「古坑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9-12-??) 張素玢; Su-bing Chang
    日治時期的1895到1920年之間,因治安考量,臺灣的行政區域頻頻調整,過去討論行政區的變革更動,大抵為府縣、縣廳、支廳、州廳層級行政區的變革,不過最基層的街庄則甚少研究者。本文以今日雲林縣古坑鄉為研究對象,試圖了解古坑庄成為今日行政範圍之前,歷經怎樣的行政區調整?這樣的行政區被建構出來的可能原因為何?文章首先回溯清代古坑地區自然村落的發展,根據古地圖觀察到清中葉以後,古坑地區才劃入清代版圖之內,而其行政轄區更要到光緒20年(1894)《雲林采訪冊》才有完整的記載;在日治時期臺灣每一次行政制度變動,古坑地區的行政區域或轄屬都有所調整。本文耙梳文獻史料,配合長期的田野調查,發現明治31年(1898)草嶺收入打猫東頂堡、明治34年(1901)3縣4廳時期崁頭厝分署設立、明治42年(1909)12廳時期打猫東頂堡與他里霧堡部分村庄併入崁頭厝區、大正9年(1920)街庄改正設立「古坑庄」等等,古坑地區基層行政空間的每一次調整,幾乎都與「雲林事件」的發展有關。作為雲林事件主戰場的古坑地區,由於山區地形複雜險峻,幅員又遼闊,民軍足以負隅頑抗。日方與民軍兩方長期纏鬥的實態,一一反映在古坑地方行政的調整。1920年代被建構出古坑庄,更以警察空間、文教空間和教化空間的交疊,達到日方社會控制的目的。
  • Item
    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與製糖產業的發展(1900-193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6-12-??) 張素玢; Su-bing Chang
    本文以濁水溪北岸沖積扇平原為研究空間,探討濁水溪下游荒地的拓墾與製糖產業發展的關係。1900年代以後,沙害與洪患嚴重的彰化南區,因海岸地區防沙與濁水溪堤防工程相繼進行,而產生廣大的保安林解除地與河川浮覆地。這些荒地逐漸具備開墾的條件時,臺灣總督府正積極推動糖業發展,獎勵開墾官有地種植甘蔗,亦鼓勵個人或會社開墾官有原野,勸業銀行也來臺經營,提供有意投資相關事業者必要的融資。在土地、資本有利條件的激勵下,有著臺灣西部最廣闊荒地原野的濁水溪北岸沖積扇平原,遂成為活絡的新墾區。20世紀初,臺灣的蔗作區跨越濁水溪北移,臺灣本島與日方資本也開始在彰化平原建構起糖業版圖。1905-1910年,製糖產業主要為在地資本所設立的改良糖廍,蔗作空間分布於舊濁水溪兩側,1905年以後,由於總督府糖業政策轉向獎勵大製糖廠,又規定新式製糖設立區內的改良糖廊必須撤除,改良糖廊紛紛被新式製糖會社吞沒,小型糖業資本也被大型資本兼併;1910-1920年間,臺灣板橋林家、鹿港辜家和日資源成農場取代了在地中小糖業資本,重構彰化南區的糖業版圖。1927年以後,臺灣本島資本企業在糖業規模生產的競賽中逐漸敗陣下來,終不敵日本內地資本的競爭而被兼併,濁水溪以北的彰化平原盡為明治、鹽水港、源成、新高等製糖會社所瓜分,再構糖業版圖。濁水溪以北之所以成為糖業資本競爭的一級戰區,是因1920年代以降,濁水溪北岸沖積扇的荒地原野廣達5千甲以上,成為新式製糖會社最佳的「獵地」場域。位於新墾地中樞的二林地區,迅速發展成糖業重鎮,區域內有三個日資會社的二林地區,使蔗農容易比價而凸顯林本源製糖的價差;原料、肥料比價產生的不滿情緒和動作,從而爆發了二林蔗農事件。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有如「蝴蝶效應」,看似與事件無直接相關,仔細探問,卻是導致製糖原料收購價的差異化而激生事端的原因。
  • Item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新北市 : 衛城出版 。遠足文化。, 2014-01-01) 張素玢
  • Item
    臺灣全志卷2土地志勝蹟篇
    (臺北市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11-11-01) 張素玢; 陳鴻圖; 鄭安睎
  • Item
    臺灣全志卷4政治志審計篇
    (臺北市 :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7-10-01) 張素玢
  • Item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資產及歷史記憶成果報告書
    (屏東縣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2011-10-01) 張素玢
  • Item
    蟲蟲戰爭
    (台北:遠流。 , 2011-11-01) 張素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