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氧電漿表面處理對少層數二硫化鉬表面特性的影響
    (2023) 張乃勻; Chang, Nai-Yun
    二硫化鉬由於其優異的光學、電性、以及磨潤性質,在未來的微米或奈米機電系統中,有著極大的應用潛力。在製作奈米元件的過程中,氧電漿表面處理是一種常用的表面處理方法。因此,了解氧電漿表面處理對二硫化鉬表面性質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使用了原子力顯微鏡研究化學氣相沉積法所製備出的少層數二硫化鉬經過不同氧電漿表面處理時間後,其表面形貌、表面摩擦力和表面吸附力隨電漿處理時間的變化。我們並藉由拉曼光譜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來觀察二硫化鉬在經過氧電漿表面處理後,其晶格結構的變化與表面氧化的程度。我們發現原子力顯微鏡的探針與二硫化鉬表面間的表面摩擦力和表面吸附力會先隨著氧電漿表面處理時間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因為二硫化鉬表面經過氧電漿表面處理後,會產生硫缺陷,因此可能將環境中的水分吸引到二硫化鉬的表面上,使得針尖與樣品表面間形成奈米級水橋,導致表面吸附力量值增加。然而,在經過較長的氧電漿表面處理後,我們所量測到的二硫化鉬表面摩擦力和表面吸附力突然降低。這歸因於二硫化鉬表面上開始形成三氧化鉬,並且會出現多個明顯的裂縫和奈米捲,導致二硫化鉬表面變的十分粗糙。這種粗糙的表面將導致針尖與樣品表面間的有效接觸面積減小,因此造成我們量測到的表面摩擦力和表面吸附力較小。藉由我們的實驗結果可以知道,在元件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氧電漿表面處理技術,在不同氧電漿處理的時間下,二硫化鉬的表面形貌及奈米磨潤特性都會發生變化。我們的實驗結果將可能應用在製做微奈米機電系統的過程中。
  • Item
    因奈米級侷限水膜誘發電洞摻雜的單層石墨烯於二氧化矽基板表面的奈米級摩擦力學之特性
    (2019) 朱恩德; Chu, En-De
    我們研究了因奈米級侷限水膜誘發電洞摻雜的單層石墨烯於二氧化矽基板表面的奈米級摩擦力學性質。我們利用原子力顯微鏡量測電洞摻雜的表面電位以及表面摩擦大小時,並且在表面電位圖與摩擦訊號圖觀察到因奈米級水膜存在而形成的多邊形區域,而且多邊形區域比其四周區域擁有較高的表面電位以及較大的摩擦訊號。存在於單層石墨烯與二氧化矽基板間的的奈米級水膜會使單層石墨烯的電洞摻雜效應,因而產生帶正電且親水性的表面。而親水性的表面則有利於大氣中水分子吸附。因此,當我們在量測摩擦力過程時,針尖與單層石墨烯表面間有奈米級毛細水橋的形成,導致表面的摩擦力與表面吸附力的增加。此外,由於不同表面的濕潤性質,我們分別在多邊形區域內外發現摩擦力對速率關係呈現正相關與負相關。未來,我們若是能調控單層石墨烯與粗糙二氧化矽基板之間奈米級水膜的數量或是液體分子的極性,則可進一步操控單層石墨烯表面摩擦特性。我們的實驗結果將可能應用於微奈米機電系統中的元件中。
  • Item
    原子力顯微術應用:鐵蛋白結構變異分析
    (2013) 張家偉; CHANG, Chia-Wei
    本論文利用磁性模組原子力顯微術(Magnetic Force Microscopy簡稱MFM)、導電模組原子力顯微術(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簡稱C-AFM)以及力曲線(Force Curve)分析法辨識鐵蛋白與缺鐵鐵蛋白的結構差異。結果顯示,在施予偏壓下,鐵蛋白與探針間的引力比缺鐵鐵蛋白高,顯示二者結構可能因鐵核存在而有所差異。對此,我們也以磁鐵微粒與其他蛋白質進行比較。此外,有鑒於蛋白質經氫氧化鈉處理後會逐漸變性,我們也以之對鐵蛋白與缺鐵蛋白進行分析,發現二者均會因氫氧化鈉處理致使其與探針間的引力逐漸下降,二者間差異逐漸趨於一致。
  • Item
    奈米金-蛋白質結構探討與應用
    (2015) 王姵婷; Wang, Pei-Ting
    為瞭解生化物質遭受外力破壞時可能引起的生化功能與結構變異,本論文以人工細胞作為先驅模型,探討其暴露於酸鹼物質或是氧化劑環境中時可能遭受的結構變異。實驗結果顯示:若以牛血清蛋白與奈米金微粒進行反應,可製得不同性質的人工細胞(簡稱Au@BSA),並可藉以探討蛋白質變質現象。原子力影像分析(AFM)顯示,若將Au@BSA浸置於1 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時,細胞壁與探針間的黏滯力會隨浸置時間增長而上升,而細胞表面的導電度也會隨之提高,但經五分鐘後,二者漸趨定值。若將Au@BSA改浸置在1 M鹽酸中,其結果與氫氧化鈉結果相似。我們也將Au@BSA暴露於含氧活性物的環境中,發現其破壞力遠大於酸鹼物質。此外,本論文也探討Au@BSA作為化學感測器的應用潛力,發現其可經由螢光變化分析過氧化氫與葡萄糖,並可發展成生化邏輯電路,極具應用潛力。 關鍵字:奈米金、人工細胞、原子力顯微鏡、變性、力曲線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