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從地球系統教育看我國科學課程與環境教育概念
    (2004) 蔡惠琪; Tsai, Hui-Chi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從地球系統教育的角度,分析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課程綱要以及環境教育概念,包括能力指標與教材細目。在課程能力指標方面,分析發現其與地球系統教育的概念架構內涵有相當一致之處;但在欣賞、環境責任以及生涯發展等方面較有不同;情意層次不顯著;具有議題探索的特質而較少提及資源利用的態度,且缺乏對科技發展的省思及對人與環境關係的認知;在科技發展上重視科學的應用,及與生活的關係。在教材細目方面,分析顯示其兼具科學相關認知及態度的養成;包含永續發展的意涵,提倡運用科技來解決實際問題;與地球科學學科相關者較少;具有永續發展的議題探索特質。在歐爾曼環境教育概念綱領方面,分析發現其著重生態與保育相關知識而情意的層次不明;偏向以人的角度看環境,主張負責任環境態度;著重對資源的認識,瞭解與管理,提倡資源永續利用;重視科技發展的價值觀與態度,具備對科技發展的省思;提到地球太空船的概念,具有地球素養的意涵。在我國現階段環境教育概念綱領方面,分析發現其以生態學及永續發展相關認知、態度為主;在欣賞的層面上不足,未有欣賞的概念;著重資源的瞭解與利用,提及人口議題以及環境政策、經濟永續發展的觀念;主張應為永續利用以及降低環境破壞而發展科技;從生態學角度重視地球的循環過程,強調平衡的觀念;視地球為一個系統;提倡負責任環境行為;重視生態學知識。以課程能力指標與教材細目相較,教材細目對科技的檢討方面,雖不直接,但具議題探討的性質,亟待教學者的發揮。歐爾曼的環境教育概念綱領注重生態知識,角度明顯為資源保育,與瞭解二最為相關,故對人口問題、管理責任都有提到,也對科學提出反省;但在生態系以外,並沒有對整個環境整體思考的意涵。與我國概念綱領相較,我國除了也重視環境管理,更進步地提到永續觀念、地球系統的觀念,與社會面向的連結更多、更將觸角伸到社會議題的層次。 基於以上結果,本研究建議教學者,在現行課程綱要的使用上應著重認知(教材細目)與能力(指標)的一致與配合,考慮情意培養、增加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內容,思考人類及角色科技的角色,朝向永續發展的新思維,採取議題探索教學。考慮職業發展的準備,細分意涵較廣的指標,利用地球系統概念架構來設計教學。在環境教育概念綱領的內容方面,建議注重情意的培養,擴充到保育教育以外更廣泛的學習,並配合科學教育為認知基礎。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在研究對象與主題方面建議對教學模組、網路教學、教師進修內容等方面進行研究。
  • Item
    三位地球科學教師對統整課程觀感之個案研究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3-04-01) 賴麗琴; 張俊彥
    科學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近幾年來在台灣引起了相當多的討論甚或是爭議。曾有研究指出新課程或教學方法在學校實施的成功與否, 往往取決於第一線任課老師對此新課程或教學方式的態度或支持程度(Dori and Barnea, 1997; Hamilton and Gingiss, 1993; Kulinna and Silverman, 2000; Probart et al., 1997)。 故若能針對當前科學教師對統整課程或教學的態度與觀感進行深入的剖析與探究, 對於未來科學統整課程的設計、發展、實踐、甚至是在學校實行的可行性都會有許多正面的啟示與寓意。 本文的主要目的便在透過半結構式晤談的方式,來深入探討並了解三位地球科學任課教師在其任教學校實施「地球系統為整合主軸之多元化教學模組」後, 對於該科學統整課程與教學之建議與觀感。本個案研究的三位地球科學教師分別來自台灣北部、中部以及東部之公立高中,均具有六年以上之豐富教學經驗,熟稔各種教學方法。三位教師在經過八週(六節課,每節50分鐘)之研究教學後,接受研究者安排之個別晤談。 分析晤談資料顯示三位教師對此多元化教學模組均抱持肯定與支持的態度,並表示此科學統整課程相當值得在中學階段推行實施。教師們亦認為透過以「地球系統」為主軸之統整教學,學生可以學習到尊重不同的意見與看法,多面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能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嘗試以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甚而也改變了學生對於求取知識的方式與態度等等, 但在統整課程之教學目標與活動時間的掌控上則是教師們感到較困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