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

學院概況

理學院設有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地球科學系、資訊工程學系6個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及科學教育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光電科技研究所及海洋環境科技就所4個獨立研究所,另設有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全學院專任教師約180人,陣容十分堅強,無論師資、學術長現、社會貢獻與影響力均居全國之首。

特色

理學院位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部校區內,座落於臺北市公館,佔地約10公頃,是個小而美的校園,內含國際會議廳、圖書館、實驗室、天文臺等完善設施。

理學院創院已逾六十年,在此堅固基礎上,理學院不僅在基礎科學上有豐碩的表現,更在臺灣許多研究中獨占鰲頭,曾孕育出五位中研院院士。近年來,更致力於跨領域研究,並在應用科技上加強與業界合作,院內教師每年均取得多項專利,所開發之商品廣泛應用於醫、藥、化妝品、食品加工業、農業、環保、資訊、教育產業及日常生活中。

在科學教育研究上,臺灣師大理學院之排名更高居世界第一,此外更有獨步全臺的科學教育中心,該中心就中學科學課程、科學教與學等方面從事研究與推廣服務;是全國人力最充足,設備最完善,具有良好服務品質的中心。

在理學院紮實、多元的研究基礎下,學生可依其性向、興趣做出寬廣之選擇,無論對其未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教育界或工業界工作,均是絕佳選擇。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中理化教師之後設認知能力之研究
    (2008) 夏菁穗; Ching-suei Hsia
    中文摘要 教育從人類文明開始就是即為重要的課題,尤其在進入全球化的今天,教育的效果-無論大或小-對國家的競爭力及國民的素質的影響已經不能用2、30前的過去模式來思考,網際網路跳躍式的發展與進步,例如Google、YouTube、Wikipedia等等都代表人類知識的擴大或許可以跟宇宙的無限膨脹相比擬。因此21世紀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有效的教導學生具有學習知識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從認知到實現有無限的學習可能,或許在知識的大爆炸的新時代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更具有生存競爭力甚至更加成功。本研究乃運用從70年代開始風行的「後設認知」理論,來探討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國民中學理化教師的實際教學情形,希望由本研究的分析結論為「後設認知」教學在臺灣教育舞台上更被重視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進而使臺灣學子的未來世界競爭力提升一點點,都可能是教育成敗的關鍵。
  • Item
    高中生閱讀理解空間概念單元之因素模式研究
    (2010) 鍾宜軒; Yi-hsuan,Chung
    本研究旨在以實徵資料探究高中生的基礎語文能力、空間能力、閱讀理解先備知識、數學閱讀後設認知、數學閱讀情意等閱讀者本身的因素與教科書空間概念單元閱讀理解之間的關係,並建構一「高中生空間概念單元教科書閱讀理解之讀者因素模式」。首先使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含高級職業學校)一年級之學生為調查對象,並以九十八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擇優總分為依據進行樣本分層。研究工具包含自編之「國民中學幾何知識測驗」、「空間概念單元閱讀理解測驗」、改編修訂之「數學閱讀情意量表」、「數學閱讀後設認知量表」以及大考入學考試中心編訂之「學業性向測驗圖形分測驗」t與「學業性向測驗國語文分測驗」。本研究建構之「高中生空間概念單元教科書閱讀理解之讀者因素模式」透過結構方程模式的統計方法檢驗分析後發現,理論模式與實徵資料具有良好的適配,顯示本研究依據文獻所建構之模式在實務上得到相當的支持。研究結果顯示高中學生的基礎語文能力、空間能力、閱讀理解先備知識、數學閱讀後設認知、數學閱讀情意皆顯著影響學生在閱讀空間概念教科書的閱讀理解,其中以閱讀教科書所需的先備知識影響閱讀理解最鉅,其次則是數學閱讀情意。最後,本研究針對數學教科書閱讀理解模式建立、數學教實務與未來研究提供建議與參考。
  • Item
    國中數理資優生解題表現之研究
    (2014) 高宜楓
    國中數理資優生解題表現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數理資優生解題歷程、解題策略以及後設認知表現對解題的影響。以「國中方程式」為範圍,從建中數學通訊解題中挑選六道數學題作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基隆市某國中數理資優班二年級的六位數理資優生,以個案進行「非同步放聲思考法」的研究,原案分析國中數理資優生的解題表現。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一、數學解題歷程的特徵: 數理資優生面對未曾見過的非例行性試題,解題耐力強,解題過程中情緒穩定,即使面對挫折也不輕言放棄,能注意題目的關鍵訊息,善用題目中的條件做組織分析,以進行有系統的討論,而且有很好的直觀力跟推理能力,使其在各解題階段間的轉換比較順暢。 二、數學解題策略: 數理資優生善長利用直觀題目結構,找出題目中所隱含的數量關係並加以重新組織,推得題目的規則或結果;會將文字應用題轉譯成圖表的方式呈現,並連結相關的條件,以進行有系統的假設與列式,並利用算數式或代數式求解;在瞭解題意時會先掌握能確定的情況或條件,再將不可能的情況排除,並以嘗試錯誤法,預估數值代入尋找題目其中的規則及變化進而求解。 三、後設認知: 數理資優生自我覺知能力佳,可以有效掌握自己解題歷程的正確性與合理性。對於解題歷程中的策略選擇錯誤、算式誤列、答案算錯、解說口誤…等,常能及時自我發現,並立即加以修正。 本研究僅針對基隆市某國中數理資優班二年級的數理資優生做個案研究,無法推廣至各國中的數理資優班,因為各學校的背景資源、教師素質、學生來源仍有極大的差異,所以僅能提供學校做為未來資優數學教學及研究的參考。
  • Item
    探討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對學生探究能力與概念改變的影響
    (2010) 張文馨; Jhang,Wun-Sin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探討國中三年級學生在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引導下,科學探究能力與四季成因概念的改變情形。研究對象為兩班共51名國三學生,一班施予有後設認知引導策略融入的四季成因課程,另一班則施予無後設認知引導策略融入的四季成因課程。於課程實施期間收集問卷、測驗以及學習單等多項資料,分析學生經歷課程後在科學探究能力、四季成因概念以及後設認知的表現情形。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有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引導的學生其科學探究能力的進步情形顯著優於無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引導的學生(F=7.95,p<0.04),而探究活動學習單的內容分析也進一步證實,藉由後設認知引導策略的協助,學生較能提出於合乎研究問題的預測、較能說出引用哪些圖表的資料來進行分析,也較能具體陳述數據資料呈現的趨勢分布以及其與研究問題之間的關聯性,並能應用先前學過的知識對數據趨勢與科學模式間做出合理的解釋;而全體學生在四季成因概念的學習均有顯著進步(實驗班:t=4.44,p<0.05;對照班:t=3.67,p<0.04),分析學生另有概念類型數目的轉變顯示有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引導的學生,另有概念減少的數目比無後設認知引導策略引導的學生多;全體學生經課程後,在後設認知上均沒有顯著進步(F=0.02,p>0.04);而進一步比較不同後設認知的學生對科學探究能力學習成效的影響發現,藉由後設認知引導策略,能有效縮小學生因為後設認知的不同在學習成效所產生的差異。即是,經由後設認知引導策略的引導能協助低後設認知的學生,使他們的表現更接近高後設認知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