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6

廿一世紀是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創造力就是創新的火苗。因此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之發展與培育,不僅是提昇國民素質之關鍵,亦為發展知識經濟之前提。為了全面提昇國家的創造力,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將創造力的提昇限於政府行政部門,而是強調直接將創意融入教學或生活中。因此,民間組織與大專院校便成為推動創造力教育的重要推手。

在我國,陶行知在抗戰期間,即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造力教育理念。民國九十年代,許多重要教育政策文件,如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全國教育評估指標和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等,皆明白揭櫫創造力發展與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創造的教學以發展,視為國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有鑑於此,為因應時代潮流以及國家政策,並培養具備創造力特質以及創造力教學技巧的研究生,93年本校教育學院依據「師範校院辦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審核作業要點」,由前院長吳武典教授邀集相關教授共同規劃「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班」,為本校首創院級在職碩士專班,並配合執行教育部顧問室之「創造力教育師資培育」行動研究計畫。 本班所需師資除特殊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資訊教育研究所、社會教育學系相關專長教授外,另邀聘工業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國文系等及校外具創造力專長的教授來班授課。

本班自93年度開始招生,每年以招收20-25名為原則,迄今已開辦十餘屆,共招收約200名,目前已培育出許多具創造力專長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友達卡的開發及其融入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
    (2017) 邱舒平; Chiu, Shu-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友達卡的開發及其融入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的歷程。「友達卡」為我自創之友誼價值澄清牌卡,「友達」一詞源於日文「朋友」之漢字,取其「友誼達成」之中文意涵。本研究針對八名國中八年級學生,進行每週一次,每次九十分鐘,連續八次的團體輔導,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發展友達卡與執行團體方案,並於動態歷程中反思修正團體方案與實施方式,藉由分析團體觀察記錄、研究者省思札記、錄音資料、訪談紀錄、與諍友的討論紀錄與成員回饋表等多元資料,探討友達卡在友誼價值團體輔導中的功能及成員參與團體之後的成長。 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友達卡融入於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方案,依團體生命歷程與友誼價值澄清形成階段,建構出三大主要活動。 二、友達卡適合與圖像式的卡片搭配運用於國中生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 三、友達卡的向度分類與層次具有彈性,尊重成員的主觀的友誼定義 四、團體帶領者覺察自身價值中立及營造安全且尊重的團體氛圍,有助於成員之友誼價值澄清。 五、友達卡在友誼價值澄清團體輔導中扮演重要媒介。 六、團體成員參與友達卡團體輔導有其正向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輔導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