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6

廿一世紀是以「腦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創造力就是創新的火苗。因此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之發展與培育,不僅是提昇國民素質之關鍵,亦為發展知識經濟之前提。為了全面提昇國家的創造力,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並不將創造力的提昇限於政府行政部門,而是強調直接將創意融入教學或生活中。因此,民間組織與大專院校便成為推動創造力教育的重要推手。

在我國,陶行知在抗戰期間,即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造力教育理念。民國九十年代,許多重要教育政策文件,如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中華民國人文社會科學白皮書、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全國教育評估指標和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等,皆明白揭櫫創造力發展與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創造的教學以發展,視為國家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有鑑於此,為因應時代潮流以及國家政策,並培養具備創造力特質以及創造力教學技巧的研究生,93年本校教育學院依據「師範校院辦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審核作業要點」,由前院長吳武典教授邀集相關教授共同規劃「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班」,為本校首創院級在職碩士專班,並配合執行教育部顧問室之「創造力教育師資培育」行動研究計畫。 本班所需師資除特殊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資訊教育研究所、社會教育學系相關專長教授外,另邀聘工業教育學系、美術學系、音樂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國文系等及校外具創造力專長的教授來班授課。

本班自93年度開始招生,每年以招收20-25名為原則,迄今已開辦十餘屆,共招收約200名,目前已培育出許多具創造力專長人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與創造力之影響
    (2013) 陳怡伶; Chen Yi-Ling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一套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童之「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探討此方案對國小低年級不同族群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英語學習動機及創造力之影響。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新北市兩所國小低年級共2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A學校為實驗組,進行「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而B學校135位學生為對照組,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兩組皆為期八週,每週兩節,共16節課。 本研究以「國小英語學科成就測驗」、「國小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及「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為量化工具,所得資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並分析「課程回饋表」、「教師教學省思札記」、學習單以及學生作品等質化資料,以了解本研究方案介入的效果。主要發現為(一)在英語學科能力方面,有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英語學科能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並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二)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認知動機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行為與情感動機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三)在創造力方面,結果有部份支持教學方法的主要效果,即接受「英語創造性教學方案」的學生的獨創力與精密力表現,相較接受「英語一般性教學方案」的學生有顯著提升,不過,流暢力、標題或開放力表現則未有顯著差異。此外,也未有族群的主要效果,及教學方法與族群交互作用效果。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提出未來教育和輔導以及研究上的具體建議,以做為後續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