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

本系大學部學士班,奉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取消分組招生,自99學年度起 ,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以培養社教機構、文化事業、非營利組織之專案管理、行銷公關、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規劃、導覽解說和社會倡議之人才為主。

這一年,我們一起探索社會教育……  

歷史沿革

社會教育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是全國唯一以社會教育為名,培養社會教育專業人才的科系,曾分為新聞、圖書館(圖書資訊)、社會事業(社會工作)三組教學。

74學年度成立碩士班,基本目標是為培養社會教育與文化建設所需之行政人員、專業人才與研究人員,以及社會教育專業師資之養成。

84學年度成立博士班,宗旨為研究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以培養社會教育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之高級人才。

此外,為滿足社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之需求,於89學年度開辦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為因應時代變遷與學術分化,原新聞組、圖書資訊學組、社會工作組等三組,分別於民國86年成立「大眾傳播研究所」、民國91年成立「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民國94年成立「社會工作研究所」後,乃進行系所整合作業,並研擬計畫書,呈報教育部核定,自96學年度起大學部學士班不再分組招生教學。

研究所碩士班則自97學年度起分「成人與繼續教育組」及「社會與文化事業組」兩組招生,藉以深化社會教育研究。

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以及碩士學位在職專班,各班別形成統整一貫化發展。

自我定位

為配合本校從專門師資培育朝向綜合型大學演變之發展定位,社會教育學系已申請並奉教育部核准,自99學年度起調整為非中等學校師資培育學系,未來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正規學校體系。因此,乃綜合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將社會教育學系之發展定位為:「針對學習型社會及跨族群文化發展所需,進行有關規劃終身學習活動、經營社教文化事業之研究,並培養學生具備相關之能力。」同時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教學,加強與業界的合作,以培養具有「社會關懷、文化創新、生活充實、教育推廣」之理念的社會教育人才為目標。

教育目標

社會教育學系遵循校、院之教育目標,以及本系之自我定位,訂定本系之教育目標為:培養兼具「人文關懷、社會責任與文化使命」內涵,於社教文化事業或第三部門等領域,具備企劃、行銷、公關與經營等核心能力之人才。並以掌握社會脈動與全人理解、終身教育政策與行政、不同族群學習特性與方案設計、社教機構經營與行銷、研究方法與媒體製作、社區發展與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等等為學習核心。

核心能力
冀由培育學生核心能力,以達成前述教育目標。各班別之核心能力如下:

學士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培養學習方案與文化活動之企劃、設計、發展和評析能力。
2.傳播媒體策略運用能力。
培養影像媒體製作、書寫報導企劃,以及新聞媒體資源整合能力。
3.社會文化事業推展能力。
培養社會和文化現象研究,以及方案設計和整合傳播行銷能力。
4.組織永續經營發展能力。
培養組織優劣勢分析能力、學習型組織推展能力和跨組織策略聯盟能力。
碩博班核心能力:
1.成人創新學習規劃能力。
2.社教文化事業經營能力。
3.社會教育專題研究能力。
碩士在職專班核心能力:
1.社會教育理論應用能力。
2.社會教育實務創新能力。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國小女性教師教學風格發展之經驗學習歷程研究—女性主義教育學觀點
    (2015) 方淑儀; Fang, Shu-I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女性主義教育學之觀點,探究國小女性教師教學風格發展之經驗學習歷程,並對五位國小女性教師進行深度訪談,以深入探討國小女性教師所建構之女性經驗學習模式。研究結果發現國小女性教師經驗學習之循環歷程富涵了女性主義教育學之特質(連結、同理、關愛、重視位置性、顧及師生權力關係),而其教學風格與經驗學習則互為影響,且其經驗學習對於教學風格之改善有實質助益;此外,國小女性教師之經驗學習歷程受學校教師美學社群之影響,並且能產生非正式學習之效應;而國小女性教師所建構出的經驗學習模式為多重循環。最後針對女性教師自身、學校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之體驗學習
    (2006) 方淑儀; Shu-i Fang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女性教師自助旅行的體驗學習,詳細的研究目的為:第一、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的動機;第二、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的體驗;第三、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之體驗學習對於教學場域的影響;第四、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之體驗學習對於其他生活層面之影響。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蒐集、統整相關文獻,包括成人經驗學習理論、自助旅行的內涵以及女性的休閑體驗相關研究,之後選取四位個案,採質性研究取向,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以及綜合性的分析探討。歸納研究結果產生以下結論: 一、國小女性教師自助旅行者喜愛自己安排旅行的原因為追求掌握感及自由感,也因此對於隨團的旅行方式有諸多的不適應。 二、旅行體驗的架構,包括教育的體驗、逃避現實的體驗、娛樂的體驗及審美的體驗,此四種體驗會隨著自助旅行者的心情狀態而有所變化。 三、國小女性教師從事自助旅行時的勝任感來自於二個層面,包括旅行前的規劃和障礙,以及旅行中的挑戰;克服障礙和挑戰之後的勝任感,是對自身能力的肯定。 四、Kolb的經驗學習圈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成年自助旅行者,因為並非所有的受訪者都能完成經驗學習圈的四個階段。 五、國小女性教師不會將深層的想法與學生分享,但是會將不需反思的旅行見聞轉化為教材當作上課輔助教材。 六、國小女性教師自助旅行之後,與自我的連結更為加深,價值觀也會有所改變,在職場及與人的相處具有更開闊的心態。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小女性教師、政府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經驗學習、體驗學習、女性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