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色型間的被捕食風險與存活率差異
    (2024) 陳濠森; Chen, Hao-Sen
    動物色彩是一個迷人的研究領域,隱含了多種選擇壓力之間的平衡。理解這些力量如何塑造動物顏色信號在演化和生態學中至關重要。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研究了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體色訊號的被捕食成本和配偶偏好之間的權衡。該蜥蜴展示了季節和個體間的色型變異,在非繁殖季,大多數個體是純棕色的,而在繁殖季,許多個體會展現出綠色的側腹和背部的白色條紋。我們將其劃分為四種主要的色型:綠色白線型、綠色無白線型、棕色白線型和棕色無白線型。先前的配偶選擇實驗指出雌性蜥蜴偏好同色的雄性,而綠色的雄性則對棕色的雌性有偏好。我們所提出的假說是:蓬萊草蜥的色型變異由複雜的交配系統維持,而體色和白線特徵的季節性盛行率則是由捕食壓力驅動的。我們使用光譜儀和數位影像分析來評估各色型在季節性背景下的辨識度和可偵測性,並使用Cormack-Jolly-Seber模型和四年的捕捉-標記-再捕捉數據來估算各色型的存活率。結果顯示,在非繁殖季,相較於綠色型,棕色型在背景中的辨識度和可偵測性較低,而繁殖季時的情況則相反。存活率估計結果與之相應,顯示在繁殖季時,棕色無白線型存活率最低,而綠色白線型的存活率最高。此結果指出儘管兩種側面顏色都受益於交配系統,但棕色型因為承受相對較高的捕食風險,而綠色形態因其隱蔽性具有額外的存活優勢,使得綠色型成為繁殖季的主要色型。此外,我們發現背部的白色條紋在蜥蜴的身體上形成高強度邊緣的圖案,且有白線的色型比無白線的色型具有更高的存活率,這些白線可能具有破壞性或迷惑性著色的功能。整體而言,我們的研究強調了性選擇和自然選擇作用力在不同生態季節中的動態互動,並展示了這些演化過程如何塑造動物色彩。
  • Item
    自由犬隻對台灣北部淺山地區野生動物影響之探討
    (2013) 高詩豪; Shin-Hao Kao
    自由活動的犬隻在台灣山區對野生動物造成一定的衝擊。為了解自由犬隻在台灣北部淺山相對豐度、分布現況以及對當地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於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台灣北部淺山選取32條登山步道設置樣線,以穿越線調查法觀察樣線內自由犬隻與野生動物個體之出現與互動情形,並於樣線內架設32台次紅外線自動感應照相機,記錄出現的物種個體,藉以了解台灣北部山區現有自由犬隻豐度與分布,探討犬隻與野生動物的影響。吾人並於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訪查台灣北部地區的泰雅族部落以了解當地居民飼養的犬隻與該地區野生動物的互動情形。結果顯示野生動物紀錄頻度與自由犬隻紀錄頻度相關性極低(r=-0.28 p=0.939)。從紅外線自動相機及救傷資料的結果得知,野生動物與自由犬隻活動高峰期有所不同,而炮子崙步道、中埔山、貴子坑及二格山等地區自由犬隻與野生動物除了棲地有重疊的現象外,在時間上彼此也有間接互動的可能。訪查結果則得知高砂犬及虎斑犬具有較多獨力攻擊野生動物的紀錄(58%, n=11),而冬季時自由犬隻對當地野生動物的攻擊紀錄也相對較高(45.95%, n=17),因此對於山區部落的犬隻經營管理方式,吾人建議特定品種的犬隻(如高砂犬及虎斑犬)的飼養放任程度能予以縮小,並且在冬季時減少外出,是有可能得以減少犬隻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本研究將作為有關單位擬定野生動物保育方案與自由犬隻經營管理策略之背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