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雄性二型雞冠細身赤鍬形蟲之異速生長與打鬥評估策略
    (2020) 陳震邑; Chen, Zhen-Yi
    雄性鍬形蟲具有誇張的大顎作為打鬥時獲取食物與繁殖資源的武器,大顎武器的形狀與大小可能會影響打鬥的行為與勝負。本研究檢測雞冠細身赤鍬形蟲(Cyclommatus mniszechi)的異速生長關係、打鬥行為序列和打鬥評估策略。首先,大顎與體型之間的異速生長關係的判定可以用來作為決定不同型雄蟲的基礎,再者,藉由行為序列分析來描述依大顎大小隨機配對與對等配對的雄蟲間打鬥的行為序列,最後,從打鬥時間(和激烈程度)與資源佔有潛力(RHP, resource holding potential)的相關性來檢驗不同評估策略(自我、累加和相互評估策略)的預期。異速生長的分析結果顯示大顎長與體長之間存在非線性正異速生長關係,且在體長(翅鞘長)為15.03毫米時為異速生長係數改變的轉折點,可以此將鍬形蟲個體分為大型與小型雄蟲。從打鬥行為序列中可以定義出九種行為單元,包含「觸碰」、「防衛姿勢」、「抬身對峙」、「攻擊」、「推擊」、「纏鬥」、「抓取1」、「抓取2」(抓取於對手胸節或腹節)以及「撤退」。大小型雄蟲具有不同的打鬥行為序列,小型雄蟲傾向持續待在相同打鬥階段(較多在同一個打鬥階段內的行為轉換),相對於大型雄蟲則較容易進入纏鬥階段。大顎長對於打鬥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可以做為代表雞冠細身赤鍬形蟲的資源佔有潛力相關的可靠特徵。在隨機配對打鬥中,打鬥時間與勝者及敗者的大顎長有顯著正相關,顯示自我評估可能為此種鍬形蟲所採用的打鬥評估策略。在對等配對打鬥中,打鬥時間與平均大顎長有顯著正相關,進一步支持鍬形蟲採用自我評估策略。然而,雄蟲在打鬥中出現對手之間的對等行為,呈現多次但很少造成傷害的身體接觸,與單方向的行為階段進程(由低度至高度激烈且鮮少逆向的打鬥階段)。因此,雞冠細身赤鍬形蟲的打鬥可能不僅使用自我評估策略,累加與相互評估策略可能也在其打鬥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 Item
    中華珈蟌替代性繁殖策略與型值特徵的相關性
    (2018) 楊佾修; Yang, I-Hsiu
    替代性繁殖策略( alternative reproductive tactics, ARTs )是指雄性物種透過不同的形態及行為等,來增加交配成功的機會。在蜻蛉中,成熟雄性以環境資源或自體能量為依據使用不同的繁殖策略 (領域型、無領域型/徘徊型/潛行型,或是於兩者間搖擺)。在近期分化的蜻蛉,透過性擇所形成之不同繁殖策略的演化,可能加速其種化的過程。然而,我們對於在高度相近但表型分化的蜻蛉物種之間,ARTs的相對影響所知甚少。本研究調查台灣豆娘兩鄰域分布的亞種:中華珈蟌 (Psolodesmus mandarinus)指名亞種 (P. m. mandarinus) 及南台亞種 (P. m. dorothea) ,探討其ARTs的起因及結果。調查結果指出,兩亞種雄性均利用相同的三種繁殖策略,包含領域型 (territorial)、無領域型 (non-territorial) ,及搖擺型 (switching)。在福山植物園的指名亞種族群中,增加體重和減少後翅面積,與增加領域性相關。相較於無領域型雄性,領域型及搖擺型雄性有較高的交配機會 (即最少交配過一次)。然而,僅搖擺型雄性而不是領域型雄性,相對於無領域型個體有較高的交配成功。相較之下,蓮華池中南台亞種族群,則沒有任何身體形質和領域性相關。僅搖擺型雄蟲,而非領域性雄蟲,相較於無領域型個體有較高交配機會。南台亞種雄性的三種繁殖策略對其交配成功沒有顯著影響。在兩中華珈蟌亞種,搖擺型雄蟲而非領域型雄蟲有較高適存度 (fitness)。結果顯示在形態特徵與適存度和ARTs的相關性上,可能是由於棲地差異或觀察者效應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