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青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幼鳥個體的異型合子歧異度與幼鳥體型及免疫力的關係
    (2009) 葉佳芬
    異型合子優勢假說(heterozygosity advantage hypothesis)認為異型合子 (heterozygous)個體比同型合子個體有較高的適存性(fitness)。因此,天擇傾向最大化個體的異型合子歧異度。為驗證異型合子優勢假說,已有大量的研究針對生存能力、配對行為、繁殖成功率及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適存性特徵與個體的異型合子歧異度相關性進行探討,但大多數的研究都以成體的適存性特徵為研究主題。本實驗則於2007及08年3月至7月中旬以台灣中部青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 幼鳥為研究題材,以18組微衛星體(microsatellite)基因座估算個體的異型合子歧異度(以內在近親指數internal relatedness,IR表示),以複迴歸控制巢及巢中雛數效應後,檢測幼鳥的異型合子歧異度與幼鳥孵化後的第3、11日齡體重、跗趾長及免疫力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幼鳥內在近親指數與幼鳥免疫力(p=0.010) 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且Titgata89基因座中異型合子個體的第3日齡體重卻比同型合子個體輕(p = 0.0001)。此研究清楚的呈現異型合子歧異度與幼鳥適存性相關之形態特徵及生理特徵間的相關性,並推測可能受整體效應及局部效應的影響。另外,異型合子歧異度與幼鳥形態特徵間相關的現象,隨著幼鳥發展階段改變,在幼鳥體重發育趨於穩定時,異型合子歧異度與形態特徵的相關性消失,此項結果可為前人研究無法發現個體的異型合子 歧異度與成體形態特徵間相關性提供可能的解釋。
  • Item
    以微衛星體基因座及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之異型合子度探討青背山雀之配對模式
    (2007) 羅文穗; Wen-Sui Lo
    摘要 雌鳥可藉由雄鳥的表型為依據,選擇與能提供直接利益(子代較好的照顧及資源)、或間接利益(增加子代遺傳組成)之雄鳥配對以最大化本身的適應性。 Brown提出異型合子假說後,其衍生出的異型合子優勢假說及遺傳相容性假說提供檢測配偶選擇背後的遺傳機制之方向。本實驗以台灣中部青背山雀為例、使用十八個為衛星體基因座及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第一型為遺傳標記,以此兩種假說探討遺傳機制如何影響配偶選擇。結果顯示具有較高微衛星體基因座異型合子度及與雌性較低遺傳相似度的雄性有較高獲得繁殖的機會;而具有較高異型合子度之雌鳥較不容易獲得繁殖機會,並且當與第一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較不相似的雄鳥配對時,雌鳥會尋求偶外配對。本實驗說明雄鳥的多種遺傳因子及雌鳥本身的遺傳組成皆會影響配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