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貓及人之弓蟲抗體盛行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8-12-??) 林大盛; 費昌勇; 周曉梅; 莫康銘; 彭雲明
    以 kinetics-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及 immunoblotting偵測臺北市貓及人之弓蟲IgG與IgM抗體盛行率。 街貓(37.0%, n=100)比家貓(14.0%, n=57)有顯著高的抗體盛行率。 同時,街貓有比家貓高的IgG geometric mean titer(GMT)(1:393 vs 1:22),但兩者有相似的IgM GMT(1:23 vs 1:20)。街貓之中,雌性(50.0% )比雄性(24.0%)有顯著高的抗體盛行率。家貓之比較,乃利用 --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分析五種因子(性別,年齡,重量,品種,活動領域)。結果發現,當家貓逐漸年老,其抗體陽性之odds ratio也跟著升高。然而,抗體盛行率和性別,重量,品種,及室內外活動領域無關。 在人類,IgG抗體盛行率為7.0% (n=100),其GMT為 1:77,和性別無關。獸醫師之弓蟲抗體盛行率並沒比護士高。
  • Item
    貓延腦黑暗縫合核呼吸神經元之特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吳英賓; 黃基礎; 王雪娥
    本研究是想探討延腦黑暗縫合核(nucleus raphe obscurus ; NRO)是否含有呼吸有關神經元,並觀察其對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及電刺激迷走神經傳入纖維的反應。貓經去大腦、麻痺、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以人工呼吸器維持通氣,呼吸末氣體濃度維持在高氧及二氧化碳濃度正常。分離並記錄膈神經活動。以金屬微電極記錄NRO神經元放電,然後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或電刺激迷走神經傳入纖維,以測試神經元的反應。在所記錄的133個神經元中,與呼吸有關的神經元有66個,約佔半數,可分為呼氣神經元(E)、吸氣呼氣神經元(IE)、呼氣吸氣神經元(EI)及連續性呼氣吸氣神經元(T-EI)、連續性吸氣呼氣神經元(T-IE)等,其中以EI及T-EI所佔比例較高,其次是IE與T- IE。在66個呼吸神經元中,有40個測試對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反應,結果有18個神經元放電率降低(p<0.05),8個放電率升高,其餘反應不規則。有13個與呼吸有關神經元測試對迷走神經傳入纖維興奮的反應,有9個神經元放電率降低(p<0.05),3個升高,1個不受影響。這些結果顯示,延腦黑暗縫合核的呼吸神經元會受到化學接受器與肺伸張接受器之調節,暗示這些呼吸神經元對呼吸管制可能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