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55
  • Item
    探討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對斑馬魚胚胎離子調節、循環系統和感覺行為之影響
    (2024) 高悅慈; Kao, Yueh-Tzu
    三氟敏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除真菌劑。在三氟敏的過度使用下,已有研究證明其在環境中的殘留及對水生生物的風險。為了全面了解三氟敏對非目標生物的毒性作用及機制,本研究選擇斑馬魚作為實驗動物,探討其對胚胎之致死性、離子調節功能、感覺系統、循環系統及基因表達的影響。實驗將受精後4小時的胚胎暴露於0、100、200和300 ppb的三氟敏溶液中,持續96或120小時。結果顯示,濃度高於200 ppb會降低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同時,離子細胞數量及胚胎體內的Na+、K+和Ca2+水平顯著減少,表明其對離子調節功能產生了負面影響。在循環系統,除了圍心腔水腫、和心率降低,還造成了心室收縮力增加、心室血液逆流和血流流速變慢等心血管損傷。此外,本研究還揭示了三氟敏的感覺系統毒性,其不僅導致側線毛細胞數量減少,眼睛、耳石和耳石囊變小,通過行為反應實驗,還證實了側線感覺、聽覺、視覺和嗅覺功能亦受到損害。綜上所述,本研究闡明了三氟敏對斑馬魚胚胎的多種毒性作用,並透過RNA定序,從基因層面對其可能機制進行探討。
  • Item
    白背櫟複合群葉表角質蠟層的遺傳架構與天擇訊號
    (2024) 曾偉哲; Tseng, Wei-Zhe
    植物無法透過播遷等方式改變棲息的位置,因此演化出一系列特徵以利於其適應環境中的極端逆境,葉背角質蠟層便是植物抵抗環境逆境最重要的特徵之一。過去二十年間葉背角質蠟層的功能與生合成機制受到植物學家的廣泛關注,相比之下葉背角質蠟層遺傳架構的探討則較為缺乏,研究多集中於模式物種與作物,非模式物種則鮮有相關研究。本研究以殼斗科物種為研究對象,探討非模式物種葉背角質蠟層的遺傳架構與天擇訊號。我首先利用全基因組重定序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獲得臺灣中北部30個白背櫟複合群 (Q. salicina species complex) 個體的基因組序列,並以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族群分化指數與功能性註釋,定位及辨別葉背角質蠟層變異的候選基因座位置及功能,接著使用族群分化指數與序列分化程度關聯性、基因座的核苷酸多態性與基因樹總分支長等指標辨別候選基因座的族群尺度天擇訊號。為了進一步揭示不同物種間候選基因座的天擇訊號,我利用實驗室未發表的68個殼斗科物種的轉錄組序列,重建葉背角質蠟層的演化歷史並分析序列的同義/非同義突變比例。研究結果顯示第五號染色體上具有兩個相鄰的候選區域,並且首個候選區域中存在六個與葉背角質蠟層變異高度相關的ABCC3候選基因座。關聯區域內族群分化指數與序列分化程度的高度正相關,以及候選基因座顯著上升的核甘酸多態性與總分支長則支持候選區域存在族群尺度的平衡選汰訊號。葉背角質蠟層的祖徵重建顯示蠟質層最早出現於石櫟屬 (Lithocarpus)、石柯屬(Notholithocarpus) 與櫟屬 (Quercus) 的共祖中,相當於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早期階段。同義/非同義突變比例顯示六個ABCC3候選基因座受到淨化選擇,然而ABCC3-4基因表現出淨化選擇減弱的訊號。以上結果支持野生殼斗科植物透過運輸蛋白影響葉背角質蠟層的表型,而結合組徵重建結果與物種尺度的天擇訊號,ABCC3基因可能在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早期獲得運輸蠟質產物的新功能,以應對此時期快速上升的昆蟲植食壓力。族群尺度的平衡選擇訊號則顯示頻率依賴選擇可能決定了族群中葉背角質蠟層的頻率,進一步導致了候選基因座表現出平衡選擇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