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辣椒素引起大鼠聲門關閉的神經調控機制
    (2005) 呂宜蓉; I-Jung Lu
    文獻上報導以辣椒素刺激肺C纖維,會引起呼吸暫停、血壓下降、心跳變慢三合一反射性反應,是一種防禦性保護機制,可以減緩有害物質的入侵及傷害。若是可以將刺激性物質阻擋使之不能進入,應該可以更加有效保護我們的呼吸系統,避免更多的侵害。喉部的聲門是控制呼吸道打開與關閉的閘門,也就是呼吸氣流必經的通路,控制喉部聲門外展 (開啟) 與內收 (關閉) 的神經是喉返神經。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肺C纖維興奮對大鼠喉返神經呼吸活動的影響,藉以探討聲門是否會因為肺C纖維興奮而緊閉。 本研究選用Wistar品系雄性大鼠,利用辣椒素興奮肺C纖維,分為四部分實驗進行。第一,從右頸靜脈注入辣椒素以興奮肺C纖維,觀察甲杓肌活性之反應、聲門下壓力以及聲門外展與內收的變化,以研究聲門是否真的關閉;第二,投予辣椒素興奮肺C纖維,觀察喉返神經呼吸活動的反應;第三,同樣興奮肺C纖維,觀察控制聲門打開的喉返神經外展支吸氣活動以及控制聲門內收支的呼氣活動之變化;第四,研究單一喉返神經呼吸神經元對肺C纖維興奮的反應以解釋喉返神經的反應機制。 研究所得結果顯示,辣椒素由右頸靜脈注射進入右心房,以興奮肺C纖維時,會引起呼吸暫停、血壓降低及心跳變慢反應,在呼吸暫停與恢復期間,甲杓肌活動 (即TA EMG) 增強,導致聲帶內收、聲門緊緊關閉,使呼氣氣流無法順利通過聲門,引起聲門下壓力大大增加,以數位相機透過立體解剖顯微鏡,可以同步攝影,拍下實驗過程中,聲門的確在辣椒素的作用下緊緊關閉;整條喉返神經呼氣與吸氣活動都顯著增強,呼氣活動增強可能會促使聲門關閉,有利於保護肺與呼吸道免於再受到刺激性氣體的刺激,可是,在膈神經活動逐漸恢復時,整條喉返神經吸氣活動增強,使聲門展開,卻可能使肺與呼吸道更容易受到有害氣體的侵襲;這種不合理的反應,從同時記錄外展支與內收支對辣椒素的反應得到解釋,其實外展支的吸氣活動是降低的,但是由於喉返神經內收支在辣椒素作用下,非常興奮而轉變成為連續性活動,使得整條喉返神經呼吸活動外觀宛如增強似的,在內收支活動增強下,使內收支所支配的甲杓肌活動增強,於是聲門關閉。 到底辣椒素刺激後,喉返神經的反應機制是甚麼?這個部分是藉由分離並記錄喉返神經單根纖維,來解答整條喉返神經對辣椒素作用所引起的反應機制,這個實驗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了解當肺C纖維受到刺激時,喉返神經到底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機制來因應並調控聲門的開啟與關閉。這個部分的實驗結果顯示,興奮肺C纖維會抑制吸氣神經纖維 (I) 和呼與吸神經纖維 (E-I),卻會增強呼氣神經纖維 (E) 以及激活靜態神經纖維 (S) 參與放電反應,不僅如此,有些呼氣神經纖維還會提前於吸氣時活動起來,有些則轉變為連續性放電,這些吸氣相關神經細胞放電率受到抑制,呼氣神經細胞受到興奮、並提前活動,可充分說明喉返神經外展支與內收支的反應機制,以作為聲門因應辣椒素作用而關閉起來的神經生理學依據。 總之,以辣椒素興奮肺的C纖維,會引起反射性反應,導致聲門緊閉、呼吸暫停、降壓以及抑心作用,以降低有害氣體對呼吸道及肺更進一的傷害,這些反應對呼吸道與肺可能具有防禦性保護作用。
  • Item
    教學策略對論證形成的影響
    (2005) 黃翎斐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教師的教學策略對學生論證的影響,合作對象為一資深的國中教師-劉老師,劉老師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其教學活動以讓學生能進行討論及辯證為主。在本研究中,收集有課室觀察的錄影、教師晤談、及學生的學習單等多元資料,採用紮根理論為策略來分析資料,以了解教師在課室中採用何種策略引發學生的論證及促進學生完成論證。 研究中的分析方式是,首先採用Toulmin (1958)的論證定義選取教師與學生的論證片段以進行分析。在選擇論證片段後,以Kuhn和Toulmin對論證因子的定義為基礎,將所有的語句編碼,再分析所有的論證片段有無相同或相異之處,來發掘課室中論證的特徵及模式。在此過程中會持續比對教師的策略對學生論證的影響,並與教授及研究伙伴討論,隨時檢視資料,以確定歸納的教學策略正確無誤。最後,研究者參考Kuhn (1991)、Jimenez-Aleixandre (2005)和Osborne (2004)等人對論證能力及品質的標準,研擬一論證評鑑的標準,再對不同時期及不同類型的論證進行評鑑。 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於引發論證及促使論證完成有不同的策略來協助學生,而這些策略皆與培養學生的論證能力息息相關。在評鑑論證品質的部分,發現學生的論證在學期的前後表現有明顯的差異,學生的論證品質在後期有所增進。在本研究中也歸納出教師的提問會影響學生論證形成的模式,可分為主張式、選擇式及開放式論證,一般來說主張式論證中的提問較封閉,學生能發展的空間有限,因此以之前擬定的論證品質標準來評鑑學生論證,大多分布在第一、二級;選擇式論證因教師有所提示,學生的表現中庸;開放式論證中,學生的表現則呈現兩極化的分布。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教學提出建議。
  • Item
    退化性神經疾病:PPP2R2B基因族群遺傳分析及分生研究
    (2005) 侯懿婷; Yi-Ting Hou
    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 SCAs)是一群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小腦功能異常是所有類型的共同症狀,且其中許多類型亦會引起中樞或是周邊神經系統的損傷。第十二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SCA12)為PPP2R2B基因5'端CAG三核重複擴增的疾病。PPP2R2B基因會轉譯出一個專一表現在腦部的去磷酸PP2A (protein phosphotase 2A)的調控次單位Bβ,來調節PP2A對vimentin、histone-1、tau等蛋白的去磷酸化活性。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PPP2R2B基因CAG三核重複的遺傳及功能性角色。本研究分析了阿茲海默氏症、帕金森式氏症、運動失調症、精神病患者及正常人族群的PPP2R2B基因CAG三核重複的分佈頻率,發現CAG三核酸重複範圍沒有顯著差別,但阿茲海默氏症樣品群的(CAG)7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樣品群。人類腦癌細胞株SK-N-SH、LA-N-1、IMR-32、胚胎腎細胞HEK-293及大鼠ST14A細胞的啟動子功能性分析顯示,CAG三核上游序列而非下游序列的缺失,會減低其啟動子活性。CAG三核重複的擴增(49及64個三核)會使PPP2R2B基因啟動子活性增加二至三倍,但罕見的(CAG)7 對偶基因表現的活性,僅為族群中常見的10、13、16個三核對偶基因的60%。CAG重複的變異可能影響鄰近啟動子element的相對距離,進而影響其啟動子活性。PPP2R2B基因啟動子(CAG)7 對偶基因可能為一功能性的多型性,影響個體對阿茲海默氏症的感受性。
  • Item
    台灣地區蝶類模式標本資料庫之建立-資料庫建構與資料互動
    (2005) 楊瀅涓
      台灣地區蝶種數量及特有性著稱於世,但在模式標本收藏多在國外,和以往缺乏整體性比較研究的情況下,導致學名因研究進展而不斷改變,造成許多蝶種分類地位及學名不穩定。近年來因人為開發而使蝶種日益稀少,為維持生物多樣性、擬定各種保育政策,釐清現行使用學名之謬誤,建立台灣地區蝶類模式標本資料庫,方可提供蝶類基本研究之必需基礎,並避免保育經營管理之浪費。   本研究欲蒐集蝶類同物異名原始文獻、模式標本資料後,使用實體-關係圖表示資料庫的概念設計,建立成台灣地區蝶類模式標本資料庫,並分析台灣地區蝶類發表年代和相關生物因子間的關係,以歸納晚近發表蝶種的生物特性,作為保育及研究的參考依據。
  • Item
    腦下腺摘除未成熟幼屬之填飼實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68-06-??) 盧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