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既有遺傳變異對局域適應的重要性 - 探尋台灣粉紅鸚嘴對海拔適應的遺傳基礎
    (2016) 賴郁婷; Lai, Yu-Ting
    近期人類活動正快速地改變全球地貌及氣候型態,促使生物面臨新的選汰壓力。因此,瞭解生物如何因應快速的環境改變,不但是演化生物學的基本問題,也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議題。本研究以海拔適應做為檢測局域適應遺傳基礎的研究系統,並以近期與亞洲大陸族群分化(約四萬年前)且廣泛分布於台灣不同海拔的粉紅鸚嘴(Sinosuthora webbianus bulomachus)作為實驗物種。我先建立一隻雄性粉紅鸚嘴的基因組草圖,再自東西部高(> 2000公尺)與低(< 100公尺)海拔族群中,選取四十隻個體進行基因組重定序(平均定序深度約六倍),利用基因組掃描的方式找尋高低海拔族群局域適應的證據。我們發現107個可能與海拔適應相關的候選區域(candidate regions),且有79個基因落於這些候選區域中或附近,其中有九個基因與供氧階梯(oxygen cascade)、溫度調控(thermoregulation)及防止UV侵害(UV protection)相關。我們在這107個候選區域中,分別於台灣東西邊找到了199個及187個與海拔適應相關的SNP位點,且這些位點大部分與亞洲大陸族群共有(約91%);此外,這些位點皆落於非編碼區。這些結果顯示,相對於編碼區改變而導致功能上的變化,調控區的改變對於局域適應可能佔有更重要的地位;而既有變異可能是海拔適應的過程中,供應有利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本研究除了提供局域適應背後可能的遺傳機制外,也提供我們推測物種能否克服環境變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