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探討台灣映山紅組杜鵑的親緣關係
    (2009) 鄭杏倩; Cheng Hsin-Chien
    台灣的映山紅組杜鵑花(Rhododendron sect. Tsutsusi),約十個物種,外表形態上皆極為相近。這些形態相近的類群中,除了唐杜鵑(R. simsii)之外,都屬於台灣特有種,許多例子指出,物種在新形成的年輕島嶼中常有快速演化,進而種化的現象。台灣的映山紅組杜鵑花特有種的比例如此高,加上台灣屬於年輕型島嶼,推測這些形態極為相近的杜鵑可能是近期快速演化的結果。本研究利用母系遺傳之葉綠體基因matK和trnK的內顯子(intron)片段以及核基因RPB2-i intron 2和ITS片段,探討台灣產杜鵑花屬映山紅組植物的親緣關係及演化歷史。 葉綠體基因matK和trnK intorn片段建構的親緣關係圖結果,將台灣映山紅組杜鵑花歸為主要的三群;RPB2-i intron 2片段建構的基因樹將十種杜鵑花歸為主要的兩大群,此片段中除了R. oldhamii以外,其他種類RPB2-i基因片段都帶有兩個copies的現象,且 R. rubropilosum的不同copy分別歸到不同的兩個大群中;而ITS片段所建構的親緣關係圖在本組杜鵑中無解析力。以上親緣關係結果、加上R. rubropilosum的遺傳歧異度最高,再加上共祖時間的計算比較,確認R. rubropilosum為一雜交起源種。   利用葉綠體以及多copy的核基因片段,本研究最後將台灣映山紅組的十種杜鵑花歸為四群:第一群包含R. simsii、R. longiperulatum、R. nakaharai、R. kanehirai和R. noriakianum;第二群包含R. taiwanalpinum、R. breviperulatum和 R. lasiostylum;第三群為R. oldhamii;第四群為 R. rubropilosum,此結果與Yamazaki(1996)形態分類研究結果比較,除了R. rubropilosum在本研究中發現為一獨立的雜交起源種之外,其他物種的親緣關係與其形態的歸群結果相吻合,因此配合分子研究的結果,更能詳盡的解釋台灣映山紅組杜鵑花的親緣關係。   最後,以本研究結果推測台灣映山紅祖杜鵑花可能有三個以上的來源,但由於未蒐集到此組分布在鄰近地區的物種,所以此推測的證據並不足。未來若想要探討台灣映山紅組杜鵑花的更詳盡的演化歷史,應詳盡蒐集此組杜鵑花所有的物種以及使用,才能更進一步的了解台灣映山紅組杜鵑花起源與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