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1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瓦拉米地區臺灣山羌之活動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12-??) 陳怡君; 王穎自1991年11月五1994年3月在台灣東部瓦拉米地區對3隻雄性及1隻雌性台灣山羌(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進行無線電追蹤,結果顯示山羌在一日當中有49.4%的時間處於活動狀態,每日的活動期在3至8次之間,以5次最常見,兩相鄰活動期高峰的間隔時間在2至9個小時間,平均為4.08±1.58小時,白天的活動高峰間隔時間明顯短於夜間(3.63±1.31 vs. 4.46±1.69, t-test,p<0.05);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以17時及6時的記錄機會最高,出現機率最低者為19時,活動模式呈現晨昏活動偏日行性的型式,晨昏活動高峰於日出後及日落前出現。冬季時山羌之活動程度較低,無顯著差異,天候對山羌之活動程度亦無顯著的影響。Item 太魯閣國家公園台灣水鹿(Rusa unicolor swinhoii)分布之預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9-12-??) 顏士清; 王穎; 歐恒佑台灣水鹿(Rusa unicolar swinhoii)之數量在近年有增加趨勢,但國內目前對水鹿之分布情形仍不十分了解,造成經營管理上的困難。本研究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樣區,進行穿越線調查獲得181筆水鹿分布資料,以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海拔、坡度、坡向、規整差植生指標、環境型態、與道路距離、與水源距離等七項環境因子,利用軟體DK-GARP 進行遺傳演算法之運算,建立台灣水鹿生態區位模式及分布預測圖。結果顯示南湖山區、奇萊與磐石山區、陶塞溪流域、耳無溪流域等地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最適合水鹿生存的地區,而合歡東峰及合歡北峰等地是未來水鹿可能擴散之區域,但中橫公路帶來的干擾可能使其沿線較不適合水鹿生存。此外,太魯閣國家公園北側之和平南溪與闊闊庫溪流域緊鄰園區內之水鹿熱點,但未受到生態保護區保護,未來應進行調查了解該區狀況。本研究成功的預測太魯閣國家公園之水鹿分布情形,未來可應用到其他地區,以增加對本種之了解。Item 太魯閣國家公園關原地區鳥類利用巢箱之繁殖與棲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8-06-??) 蕭明堂; 莊美貞; 王穎為瞭解以次級洞穴為巢的鳥類對巢箱在繁殖或棲息上的利用,吾人於太魯閣國家公園之關原地區設置兩種規格之巢箱(洞口與底面積:舊巢箱3 cm和169 cm²;新巢箱4.5 cm和182.25 cm²),於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間,監測巢箱中鳥類築巢巢材與棲息所留下排遺的出現情形,分別代表巢位與棲所之利用,以檢測(1)有鳥排遺出現的巢箱占總數之比例(鳥排遺占用率)與氣候的關係;(2)鳥類對巢位與棲所之利用在新、舊巢箱間之差異;(3)巢位與棲所之出現,彼此間有無關連,以及(4)同一巢箱其利用型態間在各年間的變化。結果顯示,在平均溫度較低時,鳥排遺占用率較高(p=0.003),另當降水日數較多時,降水量對鳥排遺占用率之影響亦較高(p=0.003)。在巢位選擇上,根據苔蘚巢材之占用率(p<0.001)、已完成巢之比例(p<0.001)皆為舊巢箱高於新巢箱以及實際繁殖巢之資料顯示,青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與煤山雀(P. ater)傾向選擇使用洞口與底面積較小之舊巢箱繁殖;而普通鳾(Sitta europaea)所利用之樹皮巢材則無顯著差異,惟普通鳾於2005年中皆用新巢箱繁殖,似有傾向選擇使用洞口與底面積較大之新巢箱。在棲所方面,鳥排遺占用率在新、舊巢箱間無顯著差異(p>0.1)。以所有的巢位與棲所占用巢箱的比例來看,並未有明顯分別使用新、舊巢箱之情形,然其在巢箱的使用上仍有所分隔,在人為收取舊巢材的2004與2005年繁殖季中,鳥類傾向選擇不同巢箱分別進行築巢與棲息(2004年:p=0.003;2005年:p<0.001);且於繁殖季中實際有繁殖的巢箱,其後於非繁殖季中出現鳥排遺之機率有低於其他巢箱之趨勢(p=0.08)。另外,於人為清除舊巢材後,在前一年具有苔蘚、樹皮或鳥排遺之巢箱,隔年仍有較高的機率被鳥類作為相同之利用,顯示巢箱周圍的微棲地環境有可能影響鳥類在巢位與棲所上的選擇。Item 臺灣東南部野豬危害防治、被獵捕與族群現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9-06-??) 吳幸如; 王穎Item 台灣梅花鹿的採食行為及其與季節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4-12-??) 胡正恆; 陳佳容; 王穎Item Two New Species and On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the Genus Cheiracanthium (Araneae: Miturgidae) from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6-06-??) 陳世煌; 黃文俊; 陳順其; 王穎本文記載台灣產長腳袋蛛料(Family Miturgidae)紅螯蛛屬(Genus Cheiracanthium)蜘蛛二新種及一新紀錄種,其中台灣紅螯蛛(C. taiwanicum)和鐮形紅螯蛛(C. fulcatum)為新種,長腿紅螯蛛(C. eutittha)為台灣首次描述之新紀錄種。文中並根據南投九九峰地區和台灣其他地區的館藏標本進行詳細描述或重新描述並繪圖。這三種紅螯蛛均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海拔1200公尺以下山區。Item 台灣特有亞種鉛色水鶇的生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86-12-??) 王穎Item 墾丁國家公園臺灣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磨樹及其對當地林木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12-??) 陳順其; 王穎墾丁國家公園經多年復育臺灣梅花鹿(Cervus nippon taiouanus),至今已野放50頭於社項地區。過去常見梅花鹿會以角磨樹,為了解此行為對當地植物可能之影響,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6月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55種植物,430採被磨,其中有45棵在第2年重複被磨。主要被磨樹種包括相思樹(Acacia confusa)、稜果榕( Ficus septica )、南洋竹(Banbusa beecheyana)、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紅柴(Aglaia formosana)、過山香(Clausena excavata)及銀合歡(Leucaena glauca)等,此與樹幹不大、被磨之部位較直且少有分枝有關。有14種30棵被磨致死,數量佔總數之0.2%,死因除整圈被磨似環狀剝皮者外,亦有結合其他因子如病蟲害或強風吹斷致死。磨痕出現之位置及數量與該區食源等級成正比。磨痕處遮蔽度介於40至80%之間。磨痕出現之時間為10至4月,以11至1月較多,與繁殖季節有關。Item 紫嘯鶇育雛行為之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84-10-??) 王穎; 裴家騏Item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s Selected by Nesting Formosan Whistling Thrush (Myiophoneus insulari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2-??-??) 方志仁; 王穎台灣紫嘯鶫(Myiophoneus insularis)會利用橋面下的橋墩縫隙築巢,我們研究橋樑環境特質對本種巢位選擇的影響。民國86年5至10月間調查台北縣郊區的三峽、石門、萬里、深坑、石嘉定、平溪、坪林等鄉鎮山區的橋樑,記錄各橋樑的環境特質以及被紫嘯鶫利用的狀況。所調查的68座橋樑中,有紫嘯鶫築巢的有31座,橋齡少於五年者未有被使用之紀錄。以卡方分析(Chi-square test)檢驗各項環境因子的資料,顯示在巢位高度、橋長、平均坡度方面,其選擇有顯著差異(P<0.05),紫嘯鶫傾向於在橋墩縫隙距離地面6公尺以下、橋長20公尺以下、四周平均坡度大於70度的橋樑築巢。以橋長、巢位高度、平均坡度三個因子進行複邏輯迴歸分析,所得的預測模式正確率為78%(n=41) ,但三因子中僅平均坡度具顯著預測力。人對橋樑周圍環境的利用會造成坡度及植被的改變,可能因此影響本種對橋樑的選擇。此外,人們在溪邊的遊憩活動也可能影響其對橋樑的選擇,但無顯著差異。建議未來建橋時,可根據本種對橋樑特質的偏好施工,以利於本種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