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輕海紋白蝶、臺灣紋白蝶與日本紋白蝶間之遺傳距離估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8-06-??) 王齡玉; 李瑋; 黃生; 徐堉峰Item 從蘭嶼發現之臺灣新記錄種灰蝶:窄翅波灰蝶Prosotas gracilis gracilis Röber, 1886 (鱗翅目:灰蝶科:灰蝶亞科:藍灰蝶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3-??-??) 徐堉峰; 黃行七; Yu-Feng Hsu, Hang-Chi Huang本文報告由蘭嶼樹冠層採獲之臺灣過去未曾記錄之波灰蝶屬種類雌蝶個體,經檢視結果標本特徵符合Prosotas gracilis gracilis Röber, 1886,該物種種小名gracilis 為拉丁文苗條、纖細之意,用以說明這種灰蝶的雄蝶與其他波灰蝶相較,翅形格外狹窄縱長的特性,據此在本文將之稱為窄翅波灰蝶。窄翅波灰蝶於印度澳太地區分布廣泛,但在各地均頗為罕見。牠在蘭嶼出現可能代表源自菲律賓的偶產個體,但也有可能牠原本便棲息在蘭嶼,只是因棲息於樹冠層,因此難以觀察。Item Tracing the Origin of Chilades pandava (Lepidoptera, Lycaenidae) Found at Kinmen Island Using Mitochondrial COI and COII Gene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9-12-??) 吳立偉; 徐堉峰; David C. Lees2007年7月首次在金門島上發現蘇鐵綺灰蝶 (Chilades pandava),並觀察到此蝴蝶造成園藝蘇鐵 (Cycas revoluta) 的觀葉組織嚴重損害,進而影響蘇鐵的觀賞價值。雖然蘇鐵綺灰蝶在同年12月後消失匿跡,但是2008 及2009 年7 月又再次發現,並且持續一段數月後才消失。在2007 年之前,雖然金門島上有少量零星園藝種蘇鐵植株,島上的物種調查卻未有蘇鐵綺灰蝶的紀錄。金門島上的蘇鐵綺灰蝶的出現原因可能有二:1) 近年來金門大量栽種蘇鐵作為行道樹或美化環境之用,蘇鐵綺灰蝶隨著園藝蘇鐵從台灣引入;2) 引入栽種的蘇鐵雖然未發現蘇鐵綺灰蝶,但是卻提供大陸地區的蘇鐵綺灰蝶額外的資源並在金門建立新的族群。因此,為了暸解金門島上蘇鐵綺灰蝶的來源,我們利用粒線體COI 及COII 的序列分析165 個包括金門、大陸沿岸及台灣島上的樣本。結果顯示,大陸所具有的基因型 (haplotype) 明顯與台灣不同,而且兩地區所具有的基因型在網狀親緣關係中 (haplotype network) 也各自成群。而金門島上81 個樣本共檢測出5 個COI 基因型及11 個COII 基因型,大部分的基因型可以在大陸地區發現,但是沒有一個基因型與台灣的相同。這個證據支持金門島上的蘇鐵綺灰蝶族群源自中國大陸。此外,採自金門島上三次不同年份的樣本,其遺傳組成比例皆不相同,顯示此蝶種在金門地區的變動性頗大。而COI 的分析結果與COII 相似,同為鑑別台灣及大陸地區蘇鐵綺灰蝶的良好分子標記。Item 永澤蛇眼蝶(Minois nagasawae)眼紋大小及數目的地理模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0-12-??) 黃嘉龍; 林育綺; 徐堉峰; Chia-Lung Huang; Yu-Chi Lin; Yu-Feng Hsu鱗翅目的眼紋形成與演化受到許多基因調控、環境因子及選汰作用的影響,長久以來受許多不同生物學研究領域關切。永澤蛇眼蝶(Minois nagasawae)為一年一世代眼蝶,分布在台灣3000m 以上高海拔,成蝶主要發生於秋季,其眼紋數目及大小呈現多型性。一世代性眼蝶眼紋多型性顯非源自季節適應現象。本研究於2003-2010 年間採集477 隻永澤蛇眼蝶,分別來自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及玉山山脈共15 個地點,以線性迴歸分析眼紋大小、眼紋數目及鳥啄痕數目與緯度、性別及環境因子(十年均溫、十年平均雨量及十年每月平均日照時數)之關係。結果顯示眼紋大小顯著具有緯度效應,緯度愈高眼紋愈大;眼紋數目與鳥啄痕的分析中,緯度與性別因子顯著具有交互作用,高緯度地區雌蝶的眼紋數和鳥啄痕數目較雄蝶多;十年均溫、十年平均雨量及十年每月平均日照時數顯著影響眼紋大小與數目的變異。永澤蛇眼蝶平均有42%個體具有鳥啄痕,野外觀察發現6 種鳥類天敵,包括高海拔數量優勢的台灣噪眉(Garrulax morrisoniana),顯示永澤蛇眼蝶面臨相當程度的鳥類捕食壓力。本研究認為環境因子與鳥類天敵捕食壓力是造成眼紋大小與眼紋數目地理分布模式的因素。Item Notes on Immature Bi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Rapala Takasagonis Matsumura (Lepidoptera: Lycaenidae: Theclina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5-12-??) 徐堉峰; 王立豪; 黃行七; 呂至堅高砂燕灰蝶是一臺灣特有蝶種,過去其幼生期資料極其欠缺,除了一筆寄主植物記錄之外,往昔文獻完全沒有其他相關資料。本研究發兩種高砂燕灰蝶之新寄主植物、提供幼期習性與形態資料,並討論其分布。Item Catopyrops ancyra almora, a Lycaenid Butterfly New to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2-??-??) 呂至堅; 徐堉峰本文自臺東縣蘭嶼記錄臺灣新記錄種灰蝶,即曲波灰蝶Catopyrops ancyra. Catopyrops屬蝴蝶過去在臺灣地區尚未有記錄,而本文報告之樣品經比較研究暫判定係屬於曲波灰蝶分布於婆羅洲及菲律賓地區之亞種C. ancyraalmora (Druce)。蘭嶼產的本種判斷係來自菲律賓地區,但有可能業已在該島立足,由於曲波灰蝶可能以蕁麻科之落尾麻、豆科之蘇木屬以及大戟科之饅頭果屬為幼蟲寄主,因此將來有侵入臺灣本島及其他東部離島的可能。Item Notes on Host Association and Immature Biology of Nacaduba pactolus hainani Bethune-Baker (Lepidoptera: Lycaenida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4-12-??) 徐堉峰; 王震哲; 吳立偉; 張和明; 黃嘉龍; 陳建仁暗色娜波灰蝶(Nacaduba pactolus hainani)係一種在臺灣已有數十年沒有觀察、採集記錄的蝶種,其臺灣亞種的寄主植物及生活史資料至今闕如。本研究調查確認數處仍有暗色娜波灰蝶族群棲息的地點,均位於南臺灣,同時並發現其寄主植物是豆科的鴨腱藤(Eetada rheed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