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永澤蛇眼蝶(Minois nagasawae)眼紋大小及數目的地理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0-12-??) 黃嘉龍; 林育綺; 徐堉峰; Chia-Lung Huang; Yu-Chi Lin; Yu-Feng Hsu
    鱗翅目的眼紋形成與演化受到許多基因調控、環境因子及選汰作用的影響,長久以來受許多不同生物學研究領域關切。永澤蛇眼蝶(Minois nagasawae)為一年一世代眼蝶,分布在台灣3000m 以上高海拔,成蝶主要發生於秋季,其眼紋數目及大小呈現多型性。一世代性眼蝶眼紋多型性顯非源自季節適應現象。本研究於2003-2010 年間採集477 隻永澤蛇眼蝶,分別來自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及玉山山脈共15 個地點,以線性迴歸分析眼紋大小、眼紋數目及鳥啄痕數目與緯度、性別及環境因子(十年均溫、十年平均雨量及十年每月平均日照時數)之關係。結果顯示眼紋大小顯著具有緯度效應,緯度愈高眼紋愈大;眼紋數目與鳥啄痕的分析中,緯度與性別因子顯著具有交互作用,高緯度地區雌蝶的眼紋數和鳥啄痕數目較雄蝶多;十年均溫、十年平均雨量及十年每月平均日照時數顯著影響眼紋大小與數目的變異。永澤蛇眼蝶平均有42%個體具有鳥啄痕,野外觀察發現6 種鳥類天敵,包括高海拔數量優勢的台灣噪眉(Garrulax morrisoniana),顯示永澤蛇眼蝶面臨相當程度的鳥類捕食壓力。本研究認為環境因子與鳥類天敵捕食壓力是造成眼紋大小與眼紋數目地理分布模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