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探討海洋底棲型毛顎動物種化之機制
    (2022) 廖少暘; Liao, Shao-Yang
    毛顎動物,又稱為「箭蟲」,是一群掠食性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在分類上屬於毛顎動物門 (Chaetognatha) 。此門的物種不管在演化支序的界定或系統分類上都困擾著科學家相當多年。在過去,毛顎動物的物種劃分都僅依靠形態上的分類,直到分子遺傳學的技術逐漸發展,有更多基因上分化的族群被發現,甚至可能存在未被定義的隱蔽種。然而,過去的研究並沒有探討物種間的生殖隔離,使得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基因分化的族群或隱蔽種是否存在生殖上的隔離屏障。而底棲型的毛顎動物(鋤蟲科 Spadellidae)因其特殊的生長習性,例如易於飼養和可觀察的交配行為,使得底棲型毛顎動物成為適合探討生殖隔離的模式物種。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欲探討一底棲型毛顎動物(鋤蟲屬物種 Spadella sp.)的基因多樣性和其交配的偏好行為,來了解其生殖隔離和種化的過程。實驗用的底棲型毛顎動物 (Spadella sp.) 皆採自澎湖群島和東沙島。我們在澎湖橫礁與嵵裡的採集點發現具有些微形態差異的 Spadella sp. 個體,而根據研究結果指出,來自澎湖嵵裡的 Spadella sp. 族群具有相當程度的選型交配行為,與其形態上的差異一致。然而在親緣關係的分析上,分化的程度與方向似乎與地理分布較為相關,而非形態上的差異。這樣的結果顯示出位於澎湖的 Spadella sp. 族群可能存在雜交和基因漸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