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台灣族群帕金森氏症Parkin及HTRA2基因變異的分子遺傳及功能研究
    (2009) 吳春嫺; Chun-Hsien Wu
    PARK2與PARK13分別與體染色體隱性遺傳及偶發性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相關。PARK2基因產物Parkin具ubiquitin E3 ligase功能,而PARK13基因產物HTRA2則與細胞凋亡相關。本研究延續先前的PARK2 cDNA定序(管, 2007),分析台灣帕金森氏症患者Parkin的基因變異。結果共發現二個缺失突變(Ex2-3del、Ex5del)、一個點突變(R334C)、兩個多型性(S167N、V380L)及一個新穎的內含子9插入突變(c.1084intron+),此插入突變與內含子9上的-6g>a (IVS9 g>a)的多型性點相關。進一步對所蒐集的病人與性別、年齡相當的正常人進行S167N、V380L的病例-對照組分析,結果顯示V380L C等位基因頻率在病人族群中明顯較正常人族群低,且和低帕金森氏症感受性相關。Ex5del缺失突變與正常人淋巴細胞的分析結果顯示,病人淋巴細胞的Caspase-3活性顯著高於正常人,粒線體膜電位分析結果亦顯示病人淋巴細胞的細胞凋亡顯著高於正常人,在staurosporine或去血清處理下,病人淋巴細胞存活率顯著低於正常人。在HTRA2基因分析方面,HTRA2 cDNA定序結果發現二個新穎的點突變(R36W與T215M)。進一步建構EGFP標記的cDNA質體,表現於HEK-293T及SK-N-SH細胞,次細胞分層、西方轉漬、螢光顯微鏡分析結果顯示,R36W與T215M蛋白皆有成熟型蛋白生成且座落於粒線體,但R36W蛋白成熟型表現量較野生型低,T215M蛋白則表現異常分子量的前軀及成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