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6

一、系所整體發展概念

本系所設立是為了因應當代「國際創意設計產業」趨勢與「台灣創意設計」人才需求,跳脫傳統設計概念之分科教育方式,強調培育具備『設計策略』、『創意設計服務』與『專業職場精神』之跨領域思維的設計專業人才,主要培育方針為:

  • 創新創意之本質
  • 美感美學之品味
  • 專業實務之技能
  • 多元跨界之知識

    二、系所特色

  • 以創意設計之創新思維啟發為重點。
  • 因應創意設計產業之人才需求規畫。
  • 除專業知識技術之外,強調多元跨界知識學習。
  • 輔導學生具有自行規劃主軸專業能力,並專精於自我學習及參與相關活動。
  • 就業領域以擴及不同創意設計產業,培育設計領導管理人才為教學目標。
  • 課程設計將逐步減輕課程時數,使學生能專精學習及參與活動。並加強各課程之專業要求,重視扎實的美感品味基礎。
  • 強調人文藝術素養與拓展國際視野。
  • 特別強調國際化,每年舉辦多次跨國工作坊、研習營、論壇與交流活動。
  • 設置國內外當代藝術與設計雜誌期刊環境,提供學生豐富的學習創意設計思維。

    三、設計系所歷史沿革

    1975 年本校美術系實施大學部三、四年級分為國畫、西畫、設計三組教學。相關設計組教授包括莫大元、王建柱、蘇茂生、王秀雄等名師。
    1981 年美術研究所成立設計組。
    1982 年本校成立工藝學系,之後並成立室內設計組,近期由莊修田教授領軍。
    1998 年設計研究所成立。由康台生、張柏舟、周賢彬、梁桂嘉所長積極發展。
    2004 年美術系碩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經由林磐聳、施令紅、林達隆、林俊良教授努力經營。
    2005 年美術系學士班實施國畫、西畫、設計三組分組招生。
    2006 年美術系博士班藝術指導組成立。
    2007 年以美術系設計組為基礎,規劃申請籌設視覺設計系。
    2008 年教育部通過視覺設計系成立申請案,並由林磐聳前副校長擔任籌備主任。
    2008 年由林磐聳前副校長設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2009 年視覺設計系成立,歷經林磐聳、李新富、許和捷主任積極發展,並逐年轉移美術系設計組師生。
    2012 年8月1日「設計學系」正式成立,整合視覺設計系、設計研究所與工教系室內設計組的專業資源,發展視覺藝術與媒體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頂尖設計專業,並培養跨設計專業能力之商務型設計師。歷屆主任為許和捷教授(2012.8-2013.7)、林俊良教授(2013.8-2015.7)、梁桂嘉教授(2015.8-2017.7)、現任主任為劉建成教授(2017.8-迄今)。

    四、學士班特色

    本系招收對藝術設計有興趣之學生,分兩類組招生,視覺組需加考術科(第一類組),產品組不須加考術科(第二與第三類組) ,可跨領域修習課程。突破以往傳統單一藝術與設計人才的培育方式,促使不同類型之菁英學生,能在多元跨界的設計領域中相互學習成長。本系另開設室內設計學分學程、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分學程,提供有興趣的學生選讀。 透過專業領域的課程分組方式,依學生特質發展主修的專業設計方向,並根據興趣延伸修習其他領域之創意設計知識。

    本系學生的養成,除了有良好的創新創意、美感品味、專業技術與多元跨界知識外,更具備清晰的正確設計服務理念。 本系課程橫跨視覺創意設計、產品創意設計等二大領域之藝術與設計專業。具有精要設計學院之精神,卻無獨立系所間的學習藩籬與障礙,以因應現今創意產業對於跨界領域的實際需求。

    本系特別重視人文藝術之涵養,設計產業精英人才不僅著重設計專業的訓練,更是創意設計專業思維的培養以及職場所需的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碩士班特色

    區分視覺設計(平面、書籍、文創、品牌設計、繪本、動態繪本、動態影像、動畫設計與媒體藝術等)、產品設計(商品、文創、產品設計、展場設計、商業空間設計、住宅場辦設計等)領域,課程除了基本的必修與主修課程之外皆可多元跨領域選課。另開放設計創作在職專班,提供業界人士就讀。

    本所師資涵蓋專業教師與業界資深創意指導,提供學生在專業領域更加精進,並學習多元跨界知識,以符合當前國際與社會創意設計產業之高階人才需求,強調實務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重。

    六、博士班特色

    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解讀國際市場資訊能力,以及對創意設計資源掌握與應用能力,並具有整合能力的設計專業高階創作或學術研究人才。

    七、師資特色

    本系凝聚全國創意設計產業領域眾多資深教授,目前14位專任教授。 近20位兼任教師,三分之二為設計業界之創意總監,此一架構為全國相關系所之冠。 位處台北市市中心,每學期固定有另外十餘位產業界資深師資講習。

    八、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系設有系級之文化創藝產學中心,每年承接教育部、文化部、經濟部、國科會、與產業界等各種不同專業計畫案,提供學生計畫執行及設計實務之機會。實質推動國內創意設計政策,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創意設計相關協會之活動,以整合產、官、學、研之交流平台。

  •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社會設計之執行策略研究
      (2024) 戚羽絲; Qi, Yu-Si
      社會設計作為一種新興的設計思維,已經成為促進國家及地區發展的驅動力。社會設計在不斷變革的脉络下,不僅需要思考如何透過設計解決問題,還需重視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自2012年起,「社會設計」的意識在臺灣興起,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案例分析和專家訪談,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探討社會設計的定義以及臺灣社會設計的溯源發展,經由多項具有社會設計意涵的案例分析並與相關執行人進行訪談,深入剖析不同專案計畫執行方向上所具備的特色和困難點。擬定適合臺灣發展的各個面向的社會設計執行模式及必備條件,以此建構由具體產出(Realization)、影響力(Externality)、設計性(Design)、持續性(Continuous)、文化性(Cultural)以及約束(Constrain)六大要素構成的社會設計執行動態檢視構面,簡稱RED3C。研究發現成效較好的社會設計專案計畫除了要滿足六大要素,還需至少有一項較為突出,以形成其專案計畫的特色,並能夠在長期持續的時間內產生實質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本研究建立了促進台灣社會設計持續性發展的維度,並提出社會設計在地性具備社會與文化的獨特性的研究觀點,以期在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類似需求,可依據相對應特徵進行導入,提供有價值的社會設計策略模式。
    • Item
      以完形心理學理論運用於臉部表情之創作研究
      (2017) 戚羽絲; Qi, Yu-Si
      隨著網路的無遠弗界,視覺性的語彙、圖案以及符號,成為全球性的溝通橋樑,它不受語言、種族、文化以及地域的限制,尤其在年輕人之間透過各種數位載體迅速交換視覺性的訊息。正如加拿大著名教育家、傳播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安所言:「現代社會已由文字文化轉換為圖形文化,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完形心理學是以視覺心理為理論基礎的設計基本原理,圖形的知覺會受人們過去經驗的影響,往往新的意象會被過去的記憶痕跡所影響,透過完形心理學中的「相似性」、「接近性」、「封閉性」與「連續性」等完形律分析研究臉部五官的辨識性。以5cm × 5cm的正方形力脊線視覺場放置4個黑色圓點,藉由位置差異得到50種不同的圖形。從500份問卷調查結果獲得14種具有臉部圖形。每個圖形如同一張可辨識的面貌,透過中文、日文與韓文,結合年輕人的流行語彙並透過拆解文字的結構,從筆劃與位置的設計應用在所得之14種臉部圖形,使之呈現具有表情的五官。如同其他視覺性的語彙、圖案和符號,本研究透過短袖服裝的印製作為溝通載體,讓人們穿著這些以文字作為臉部表情的衣服設計,得以最大化的視覺趣味以達到完形心理學的理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