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醫療技術的進步,社會逐漸邁入高齡化,身心障礙者的平均年齡也隨之提升。其中又以智能與發展障礙的族群對原生家庭的支持依賴最大,因為認知能力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若伴隨著具挑戰性的行為問題,更導致社會適應困難、難以找到合適的安置場所。臺灣社會受家庭照顧主義風氣的影響,多將障礙者視為家庭的責任,當家庭照顧者與障礙者同時老化時,便出現了「雙老家庭」的照顧需求。因此,有一群面臨同樣處境的家長們決定打造心中的理想—「雙老家園」,成為一種由障礙家庭自給自足、不同以往的獨特照顧模式。本研究場域的雙老家園是複合式的建築場域,其中包含親子住宅、社福大樓,以及農場、茶園、公園等周邊活動場域。本研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觀察與半結構訪談,了解在家園的家庭生命經驗與未來願景。根據Turnbull和Turnbull(1991)針對身心障礙家庭提出的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s Theory)作為研究基礎,有以下發現:(一)家園中的障礙者大多特質相近,不同障礙類別的個性能互補相互協助。(二)家園中的照顧者多具有充足的人脈、資源與背景經歷,將照顧責任化為投入莊園經營的使命感。(三)家園具有獨特的經營模式,且成員間彼此同理接納成為後天的家人,使家園成為如眷村般的大家庭關係。(四)參與者與家庭成員大多對雙老家園的未來生活模式有正面的期待,並將家園視為彼此最終的家。透過研究結果有以下未來建議:(一)建議障礙家庭成員及早規劃未來生活,深度對談了解彼此想法。(二)建議實務工作者在提供服務時留意家庭成員相互影響的重要性,並以家庭整體為中心考量。(三)建議政府組織應深度了解家長心聲進行社福制度的修正與改善;亦可透過實際的支持與雙老家園保持合作關係。(四)建議未來研究者等家園運行穩定後,再深入探索生活樣貌或不同家庭成員角色的想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