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5
  • Item
    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研究——以內容、章法、句法、詞法為中心
    (2019) 戴雪雯
    本文以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為研究對象,觀察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寫作與時代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短篇相比,何種寫作背景下詩人更傾向於選擇五言長篇體製。同時,沿著齊梁陳隋古、今體分化以及唐代古、近體分流的詩體演化脈絡,分析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在體式特徵上如何呈現過渡時期的駁雜風貌,如何雜糅齊梁新體以及漢魏晉宋古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詩歌傳統。期待從這些角度來立體地呈現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詩歌,並對唐代詩歌史以及詩體演化研究進行拓深和補足。本文的最終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大業末到武德年間,由於社會動蕩對士人心靈的衝擊,不少詩歌不得不重新置身於廣闊時空結構中,去面對很多與社會、人生相關的深刻命題,也因此難以用詠物詩、宮體詩那短小的體量、別緻的寫法來表現。所以,跳出齊梁的筆法和詩體,別尋齊梁新風潮以外的表達路數,是隋末唐初詩歌必然的選擇。從穿插使用散句和虛詞、不特別開拓表達容量與意義密度等方面來看,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短暫跳出了齊梁詩風的窠臼。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隋朝前期和中期的詩歌常常是隋末唐初詩歌向前代學習的重要跳板,可以從很多痕跡觀察出隋朝前期和中期詩歌對當時詩歌寫作的影響。 二,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的有意倡導與參與,宮廷詩歌的創作環境又重新形成。相較於短篇詩歌的意淺文浮,貞觀宮廷詩人更傾向於使用長篇來寫作深廣厚重的內容,例如為政治國、天子之威、帝國氣派、歷史意識等等,從而展現以太宗為核心的政治場域,此外,樂府古體的邊塞詩寫作,以及賦得體、詠物體的另類寫作,也為貞觀朝的五言長篇寫作增添多樣的色彩。從詩歌的章法結構上來說,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慣用總分總的三段式結構、上段詠物下段敘事抒情的二段式結構、多段式複雜結構以及流水型結構。其中,前兩種章法結構與齊梁以來的新體詩有密切的關係,後兩種則仍殘留有晉宋古體甚至漢魏古體的風神。 三,貞觀朝的宮廷詩人常常在會在一首五言長篇中同時並置兩種不同質感的內容,一種是對物象綺麗浮艷的描繪,一種則是有關為政治國或美刺諷諫之類的雅正之辭。表達這兩類內容的詩句在句法與詞法的構建上亦有所不同。浮艷類的詩句延續了齊梁以來的新變邏輯,追求表達的新穎、凝練以及意義的豐富性,在詞法和句法的安排上有諸多新創之處;而雅正類的詩句則因其表達內容的特殊性,不少詞彙多承襲自先秦典籍、歷代史傳、兩漢六朝的雅頌文章和詩歌等等,並於詩句中時常運用散句、虛詞,也有對偶不工整之處。這些現象反應詩人在寫作不同的內容時會自覺選擇相應的詩歌技術。
  • Item
    中英文寫作之章法及風格比較研究
    (2009) 陳姿蓉; Tzu-jung Chen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比較台灣大學生的中英文作文及相關寫作觀念的不同。參與本研究的學生為五十四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非主修英語的大一學生。他們被分成四組,每組以不同語言及寫作題目的順序在兩堂課中分別寫出一篇中文作文及英文作文。他們接著在另一天完成寫作觀念問卷(Rhetorical Conception Questionnaire)。這些文章之後以由Wu& Rubin’s (2000) 的研究中發展而來的寫作評分標準就其直接程度(directness)及風格特色 (stylistic features)進行分析。評改完文章及分析完寫作觀念問卷之後,研究者就在對中文論說文文體及自己的中文作文中的直接程度勾選不同的學生另外再進行事後訪談,以獲得進一步的答案。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學生的中英文文章在各方面並無顯著差異。然而,在寫作觀念上,這些學生可分辨出不同的中英文論說文寫作模式,這些不同點主要在於直接程度(degree of directness)、風格特色(stylistic features)、及組織(organization)上。在直接程度上,這些學生認為中文論說文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寫作,但英文論說文則偏向以直接的方式寫作。在組織上,這些學生認為起承轉合仍是中文論說文所強調的文章結構。此外,在寫作觀念上及此次寫作文章中直接程度的感知,這些學生認為他們在中文的部分有顯著差異,但英文的部分則沒有差異。學生們在寫作表現與寫作觀念的差異顯示出他們的認知過程與知識並不相等。在文章的章法方面,最大的不同在於中文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他們的語言能力、本次的寫作主題、本次寫作時間的限制、以及在第一節課所寫的英文作文所影響。在風格特色上,學生沒有出現大量的引經據典(use of proverbs and other canonical expressions),原因為受到他們的語言能力限制及對此特徵的負面觀感。另一方面,這些學生的文章出現大量集體自我意識(collective self),原因主要為從小受到的教育使然。最後,研究者也就教學及研究方法上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 Item
    從章法觀點看《梁鼓角橫吹曲》
    (國文學系, 2001-05-??) 仇小屏
  • Item
    論時空交錯的虛實複合結構
    (國文學系, 2002-06-??) 陳滿銘
    人生活在宇宙之中,而宇宙就是「時」與「空」的結合體。因此人類本身和週遭的一切,都脫不開「時」與「空」,當然那些藉以反映人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文學或其他藝術作品,也是如此。而其中文學作品,由於它們不論長短,都不僅適合將「時」與「空」交錯或融合在一起,又特別便利於化「實」為「虛」、轉「虛」為「實」,甚至於複合「虛」與「實」,以呈現出其變化、自由與和諧的高度美感。因此本文即就此種辭章中不可或離之「時」與「空」,由章法切入,單取其交錯[含融合]部分,再配合其中「虛」與「實」複合為一的類型,分「先虛後實」、「先實後虛」、「虛、實、虛」、「實、虛、實」等四種結構,就便舉蘇辛詞為例,並附以結構分析表,作一番考察,以見這種章法結構之藝術奧妙於一斑。
  • Item
    章法「多、二、一(0)」結構論
    (國文學系, 2004-03-??) 陳滿銘
  • Item
    論章法之包孕式結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9-??) 陳滿銘; Chen, Man-ming
    「章法」所探討的,是篇章內容的邏輯結構。由於這種邏輯結構,乃對應於自然,由「陰陽二元對待」為基礎而形成細緻、複雜、多變的邏輯系統,足以反映出宇宙創生、含容萬物在時空歷程上那種細緻、複雜與多變之層次邏輯;並且又由於此基礎之「陰陽二元」,往往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所以就使得對應於自然規律的各種章法,往往形成各種包孕式之邏輯結構,造成層次、變化、統一、諧和之美感。本文即鎖定這種結構,先探討其哲學義涵與主要類型,而以全篇用「因果」章法包孕而成之詩文為例作考察,然後略作美學之詮釋,以見這種包孕式結構之奧妙。
  • Item
    談篇章的縱向結構
    (國文學系, 2001-05-??) 陳滿銘
  • Item
    論章法四大律之方法論原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3-??) 陳滿銘
    「章法」是以「陰陽二元」之互動為基礎,經其「秩序」、「變化」、「聯貫」與「統一」之四層作用,而形成整體之「多 ←→ 二 ←→ 一(0)」之螺旋結構的。而此「陰陽二元」、「秩序」、「變化」、「聯貫」、「統一」與「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初看起來,好像只為「辭章」或「章法結構」服務,但實際上,卻可超越「辭章」、「章法結構」,提升至「普遍性存在」之高度,亦即方法論原則加以確認。為此,本文特從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周易》與《老子》兩書裡探尋,分別找出它們相應的論述,以見章法「秩序」、「變化」、「聯貫」與「統一」四大律方法論原則之究竟。
  • Item
    論辭章之潛性與顯性
    (國文學系, 2009-03-??) 陳滿銘
  • Item
    論王昌齡「從軍行」詩的意象經營
    (國文學系, 2005-09-??) 蒲基維
    「意象」是辭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抽離「意象」則無法建構完整的文學作品。而一般對於辭章「意象」的研究,多偏於個別意象的探討。本文分析王昌齡「從軍詩」的意象經營,不僅注重傳統個別意象的研究,更專意於意象與意象之間的排列組合,期望尋得王昌齡〈從軍行〉詩的「整體意象」。本文研究發現,歸結〈從軍行〉詩的整體意象,更能契合王昌齡「高闊悲壯」的邊塞詩風。也由此印證,從整體辭章學(含個別意象、詞匯、修辭、文法、章法、主題、風格等範疇)的角度來探索辭章的意象經營,較能掌握其整體藝術風貌,也是值得推展的意象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