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歌謠、歌仔冊、歌仔戲:<安童哥買菜>研究
    (2011) 王明美; WANG, MING-MEI
    本論文從早期歌謠、歌仔冊及歌仔戲唱片中蒐集、整理、比較與分析。〈安童哥買菜〉有歌仔先演唱、灌錄唱片並出版歌仔冊,是當時銷售冠軍。印刷、唱片等工業的普及,大量歌仔戲唱片及台灣民謠的出版,使它成為家喻戶曉的一首歌謠,且吸引部分民間人士改編與創新。在歌仔戲內台時期,它豐富了戲劇情節並有效紓緩觀眾的情緒。它使用簡單的語言,貼近庶民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鳴,在不同時期受到各階層閱聽大眾的喜愛。就民間文學角度,它展現不同演唱藝人的特色與專長,各自以食材、宴客菜色、戲劇或是劇目以及賭博等不同面向來呈現。 唱片等娛樂媒體的產製,將早期街頭藝人的聲音保留下來,提供後人對於早期民間藝術探究的資源,它的文本具有文學、語言學、民族音樂學、及戲劇文本史料等價值,站在文化保存的立場,它是珍貴的民間文學,可惜後期定型化單一唱詞的版本卻限縮了民間文學的多元化特色。 〈安童哥買菜〉藉由不同傳播媒體不斷傳唱,簡單的生活用語,是鄉土語言與藝文統整教學頗適合的教材,學生很快能習得實用的日常用語並能認識傳統戲曲之美的。
  • Item
    淡水河邊望春風— 李臨秋台語歌詞ê 語言風格
    (2013) 蘇世雄
    李臨秋是1930 年代台灣現代流行歌謠第1 代ê 重要詞人之一。伊佇1933 開 始創作台語歌詞ê 頭1 年,就以人生代表作〈望春風〉轟動台灣歌壇,而且不斷 傳唱到今,已經80 冬。本論文以「李臨秋台語歌詞ê 語言風格」為研究主題。 首先關注台語流行歌謠發展ê 時代佮文化背景,探索李臨秋歌詞ê 創作起源佮歷 程。以語言學ê 方法,觀察並分析李氏詞作ê 聲韻、詞彙、句法佮形式等,揣出 歌詞ê 語言風格。 其中特別聚焦佇台語聲韻ê 特色,尤其是以傳統七字仔為基礎ê 押韻。包含 韻跤以外ê 其他疊音現象佮功能。諧主元音佮諧韻尾是台語歌詩中ê 另外2 項聲 韻特點,對台語歌謠韻律有增強作用。上特別ê 是文白濫佮漳泉濫這2 項台語聲 韻特色。 詞彙方面,除了台語特別詞以外,嘛有運用重疊詞佮諧音相關詞等手法。〈補 破網〉ê「魚網」佮「希望」就是「諧音相關詞」ê 代表作。 李氏ê 句法兼顧傳統形式佮現代文學ê 複合結構,充分整合短句佮長句、肯 定句佮疑問句、文言佮白話、韻文佮散文,甚至藏頭詩ê 手法,形成特殊ê 句法 風格。 本研究以跨領域ê 視野,兼探討李氏詞作ê 文藝風格佮文化意涵,並以當代 觀點,評述李臨秋ê 歷史定位。
  • Item
    土地的歌詩:臺灣北海岸的褒歌
    (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2012-08-01) 陳龍廷
  • Item
    跨媒體性‧浮動的能指:1970年代電視布袋戲角色主題歌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2013-07-01) 陳龍廷
  • Item
    選擇與組合:從1930年代民間歌謠探索臺灣口頭詩學
    (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2011-03-01) 陳龍廷
  • Item
    雜歌謠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國文學系, 1996-03-??) 林淑貞
    本文旨在探究《樂府詩集》之雜歌謠辭所反映出來的各種社會現象,俾能勾勒宋朝以前之社會面向。本分三部份論述,引論部份先導出雜歌謠辭之名義問題,分從音樂性、作者、內容來分析,次論其句式結構;本論部份再考察雜歌謠辭所呈現的各種社會現象;結語部份則論民間歌謠與文人詩歌有別。
  • Item
    歌謠在語言教學及文化介紹之運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89-10-??) 李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