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喜劇電影字幕翻譯之策略比較
    (2021) 胡千蔚; Wu, Chin Wai Fibby
    電影題材百百種,以喜劇為主軸的電影更是數之不盡。喜劇內容輕鬆且詼諧,一直深受香港、台灣兩地的觀眾歡迎。影視娛樂的發展及流動範圍隨著全球化的影響,逐漸不再受國界、語言的限制,而當中其中最重要的,除了配音就是字幕。台灣、香港兩地不論是電視劇、綜藝節目或是電影,都習慣配上字幕,因此字幕翻譯在台灣與香港兩地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粵語、國語雖同屬中文,不過兩地卻因歷史發展與文化的不同,於文法或詞彙的使用上必定會有所差異。香港一般所使用的是粵語(廣東話),而台灣大多是以國語為主。喜劇電影中有許多隱含幽默成份的口語台詞,需要對該語言文化有足夠了解的觀眾才會有共鳴,因此譯者在這裡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無法有共鳴的觀眾也能看出「笑果」。透過《熊麻吉》系列(Ted)、《死侍》系列(Deadpool)和《單身啪啪啪》(How To Be Single)幾部電影以李運興 (2001) 針對文化幽默翻譯策略所提出的直入式、阻斷式、詮釋式、融合式和歸化式,以及林怡伶 (2006) 認為處理語言幽默的翻譯策略,從而更暸解香港、台灣兩地採用的策略。
  • Item
    美國情境喜劇《宅男行不行》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2011) 周奕辰; Chou, Yi-Chen
    本論文探討美國情境喜劇《宅男行不行》中與刻板印象相關的幽默及笑點。本劇主角為四位「宅男 」(nerds)以及一位活潑的女性,宅族與非宅族間的互動,以及宅男的刻板印象再現為本劇主要的幽默來源。根據Bucholtz (2001)的研究,美國社會中nerd的主要刻板印象為「社會適應不良」及「智力高於常人」。在本劇中,宅男同時被再現為科幻迷、漫畫書迷、以及電玩迷。 本劇中的宅男「社會適應不良」在於無法理解語言中語用及社會語言學的重要性:對於語用中禮貌、諷刺、蘊含意義難以理解,以及社會語言學中禁忌話題及對話情境時常忽略。宅男在本劇中「智力高於常人」層面來自於不論情境時常使用正式語或書面語,以及時常對他人展現自己高超的智力,也透過自己對科學、科技的精通展示自己的男性氣概。另外,劇中的宅男被再現為科幻迷、漫畫書迷、以及電玩迷,時常引用及背誦科幻作品中的台詞,以及討論科幻作品情境及角色設定。 族裔的刻板印象也是本劇的幽默來源。在五位主角中,一位是猶太人,另一位是印度人,此二族裔的刻板印象也在本劇中出現。另外三位白人主角的刻板印象(例如美國鄉下的成長背景)同樣也是本劇的幽默來源。 在《宅男行不行》中,「宅」即是相對於「不宅」,因此許多情境都需要參照角色來反襯宅男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通常不宅的那位女性為參照角色,但是隨情境需要可能調整。
  • Item
    美國情境喜劇笑話之語言分析:以六人行為例
    (2007) 舒宥慈; Shu, Yi-C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美國情境喜劇幽默之特色。研究中以美國影集六人行的對話內容作為語料,以劇中的罐頭笑聲作為笑點之指標,並採取觀眾之角度,將六人行的笑點所採用之語言策略分成三大類: 第一大類為「說話者用語之偏差」(10589, 75.61%),包含「違反語言模式」、「違反Grice的合作準則」、「違反禮貌原則」、以及「社會期望之偏差」。第二大類為「聽話者詮釋之偏差」(1011, 7.22%),包含「聽話者詮釋錯誤所造成之誤會」,以及「缺乏上下文或背景認知所造成之誤會」。第三大類為「說話者與聽話者互動之偏差」(2405, 17.17%),包含「對比」、「巧合」以及「矛盾」。 研究結果顯示,由第一大類「說話者用語之偏差」所造成的笑點出現機率最高(10589, 75.61%)。換言之,說話者基於Chomsky的衍生語法,可創造出無限的新句子和文字遊戲。說話者也藉由違反Grice的合作準則來欺騙聽話者,或製造笑料。在第一大類中,「違反Grice的合作準則」佔最高的百分比(5164, 36.89%)。由於Grice的合作準則本是為了對所有的溝通層面做解釋說明,因此它出現的高頻率是在預期之中的。在Grice的四個原則中,「違反真實原則」是最常用的語言策略(4198, 29.98%)。由於本研究採取觀眾之觀點,因此較容易發現「違反真實原則」的現象。在第一大類中,第二常用的語言策略為「社會期望之偏差」(3538, 25.26%)。由於情境喜劇通常以揭發日常生活的不協調以及不正常事件來製造笑點,此結果也是合理的。 由於六人行中,大部分的笑點皆具備失階與解惑之結構,本研究支持「失階-解惑」理論 (Jones,1970,Schulz,1972,Suls,1972)。根據結果,在六人行中,說話者與聽話者談話間的誤會,常常是由於雙方對於同一句話的最相關詮釋之定義不同所造成。因此本研究也支持Sperber and Wilson (1995)的「相關理論」。另一方面,從本研究中可看出,所有的笑點皆是以違反規則或常態為基礎,因此本研究不支持Raskin針對笑話模式所提出的新言談準則,因為違反常態本為笑話之特色。 本研究期望對於情境喜劇之幽默提出更深入的見解,並希望藉由研究笑點之特質,對幽默本能的構成及重要性之探討有所貢獻。
  • Item
    匱乏詩學:旻娜洛伊包厘街詩中的翻新力
    (2018) 林政憲; Lin, Cheng-Hsien
    本論文以旻娜洛伊的包厘街詩為焦點來彰顯貫穿在其晚期作品中的匱乏詩學。學術論述已在洛伊早期詩作中針對女性主體與語言創新上的翻新著墨許多,但洛伊在晚期詩作中轉向包厘街上的貧困個體,這與整體的創作母題相去甚遠,也因而使這階段的作品失去學術興趣與展現潛值的平臺。有鑑於此,本論文檢視洛伊包厘街詩中的邊緣個體以展示匱乏詩學為一股協商理解現代性替代路徑的翻新力。
  • Item
    戲仿效果的翻譯─以英國喜劇《脫線一籮筐》為例
    (2013) 陳繪茹; Hui-Ju Chen
    隨著視聽文化日益普及,影視字幕的翻譯也愈來愈受重視,在字數及時間的限制下,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效果,是譯者的一大挑戰,而喜劇電影的幽默諷刺更是譯者的棘手任務。本論文以英國喜劇團體蒙帝巨蟒 (Monty Python) 的電影作品《脫線一籮筐》(Monty Python’s The Meaning of Life) 為研究對象,藉由哈蒂姆 (Basil Hatim) 與梅森 (Ian Mason) 話語分析理論架構,來探討影視字幕翻譯的因應策略。蒙帝巨蟒為英國六〇年代晚期崛起的英國喜劇劇團,其電影作品《脫線一籮筐》以該劇團知名的戲仿 (parody) 風格和短劇形式詮釋人一生中生老病死等不同階段,透過豐富的角色、多元的對話,以及他們最擅長的反差效果,來諷刺宗教、教育、體制、人性等,其獨特的幽默戲仿風格具有強烈的英國文化色彩。本研究以哈蒂姆與梅森提出語域分析在翻譯上的應用,從語場 (Field of Discourse)、語式 (Mode of Discourse) 和語旨 (Tenor of Discourse) 來分析此電影話語文本的戲仿效果,在轉換為中文字幕時如何構成各種翻譯上的挑戰,研究者進而檢視本片中文字幕是否能貼切傳達其中笑點及諷刺意涵。論文歸結出運用這套語域分析理論,能夠幫助譯者在話語翻譯轉換時,更加充分掌握語場、語式、語旨的不同所造成的語意差異,進而提出因應翻譯策略,以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凸顯出其獨特的戲仿風格,帶出欲傳達的寓意。
  • Item
    同步口譯之幽默訊息處理策略之探討
    (2015) 葉宸昀; Yeh, Chen-Yun
    本研究試圖探討同步口譯學習者在面對演講當中的幽默語段會採取何種策 略處理。本研究設計四個步驟,首先請 10 名口譯學習者同步口譯兩支帶有幽默語段的影片,觀察並分析其產出。為了解英語母語人士與中文母語觀眾對於原文理解的差異是否跟口譯員的表現有關,本研究分別邀請 9 名英語母語人士以及22 名中文母語人士針對影片中的笑點給予評價。另一方面,為探討譯文是否能使中文母語觀眾同樣感受到幽默的刺激,本研究邀請47名中文母語觀眾聽譯文。透過中文母語觀眾的反應來和譯者翻譯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做比較,並透過Attardo 於 1991 所提出的語言幽默通論分析原文各笑點以及譯者的譯文,從中探討譯文對於觀眾而言好笑或不好笑的原因。
  • Item
    族裔戲耍
    (2001/08-2002/07) 梁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