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日治時期《臺灣鐵道旅行案內》中的臺北市意象
    (2015) 川村洋介; Kawmura Yousuke
    對臺北而言,日治時期是一個轉變期,來自日本的統治者將「城內、艋舺、大稻埕」臺北三老街整頓為臺灣第一的城市。行政機關集中於臺北,商業機關也林立於此,這時候很多日本人移居臺北,臺北裡有大稻埕等以臺灣人為主的生活空間;及臺北城內等日本人較多的生活空間,以日本人與臺灣人為主,兩個不同族群的人種為中心,形成一個城市。 在研究《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內容之時,先考察了日治時期的臺灣鐵道、旅遊手冊及臺北市內的交通工具的活動情形。《臺灣鐵道旅行案內》由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出版,該旅遊手冊反映臺灣鐵道網路的發展過程。臺北市的運輸方面,出現公車、計程車等最新交通工具,增進了臺北市內通勤的便利性。《臺灣鐵道旅行案內》的編輯手法參考先前出版的旅遊手冊,整理了從臺灣第一本旅遊手冊到《臺灣鐵道旅行案內》的出版歷程。 本論文從日治時期臺灣的代表旅遊手冊《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探討日治時期的臺北,該旅遊手冊從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出版,他們在書面上介紹臺灣各種展現出統治者意圖的景點,尤其著重在臺北很多與殖民統治有關聯的建築物、日治時期以後才出現的休閒活動的景點、以及產業設施等。旅遊手冊提供日治時期臺北旅遊相關資訊,以及空間文化的圖像。
  • Item
    二戰末期臺北市的防空空地與空地帶及其戰後之變遷
    (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4-06-01) 洪致文
    在先前的研究中,以美軍拍攝北市內於二戰最末期的航照加以判讀,已經確認了臺北市內在1944-45年間所緊急開闢,為了防空而在都市中所劃設的疎開空地帶,並且也探討了這些空地帶在戰後的變遷,與對台北城市發展的影響。然而,僅以航照做判讀,只能略知主要的空地帶空間分布,而較難獲致全貌。本文以臺灣總督府報在1944年11月及1945年4月,兩次更為詳細的防空空地、防空空地帶指定,配合戰後處理這些被緊急徵用之都市用地情形,歸納出第一次指定(1944年11月)的六處防空空地與六處防空空地帶,以及第二次指定(1945年4月)的二十處防空空地帶位置。依照戰後的統計,第一次指定共拆除房屋351間,拆除房屋基地面積39,285平方米,第二次的指定則規模更大,拆除房屋2,748間,總房屋基地面積669,007平方米。合計兩次的指定,共在臺北劃設了708,292平方米的防空用空地與空地帶,其中46.3%屬於日產(日本人之財產),40.2%屬於私產(臺人之財產),其他則為國庫或市有地。戰後初期,臺北市府認為此空地係為防空而拆除,原則上應該予以保留,並供作道路或公園綠地之設施,故後來有約原指定面積之40.9%獲得保存。這些空地的存在,不管是轉化為道路,或者變成公園,均是今日臺北市的都市發展中,受到戰爭防空思維所影響下的城市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