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大甲鎮瀾宮新港繞境進香的路線變遷
    (2009) 張伯鋒; Chang Bor Feng
    鎮瀾宮原是大甲地區的信仰中心,近年來隨著管理組織的變遷、經營方式的改變、政府資源的投入等,逐步發展成臺灣媽祖信仰的重鎮。 日治時代,鎮瀾宮藉助往返北港牛販的祈願謝神儀式,而有了組團前往朝天宮刈火進香的活動,以彌補不能前往湄洲進香的遺憾,直至戰後並延續前往北港進香的傳統,每隔數年即由頭家、爐主主持辦理進香活動,民國64年後(1975),則改由管理委員會主辦這項傳統的盛事。 民國75年(1986)北港朝天宮受臺灣省政府之邀,舉辦全臺繞境弘法大典,卻引來臺灣各地媽祖廟宇的地位之爭,此時,鎮瀾宮也亟欲擺脫北港朝天宮對於其每年進香活動的限制。民國76年(1987),鎮瀾宮藉以媽祖成道千年的慶祝大典,率團前往中國湄洲謁祖進香,並迎回媽祖祖廟香火;隔年,因改變進香名義而與朝天宮產生衝突,並隨即將進香目的地改至與朝天宮素有開臺媽祖之爭的新港奉天宮,藉以邊緣化朝天宮的影響。轉向新港後,鎮瀾宮並藉著繞境進香的名義,逐步增加停、駐駕廟宇與進香路線,逐漸擴張其影響力與勢力範圍。在歷年的進香活動中,透過信徒勢力的整合與繞境廟宇的連結,使其進香的組織、規模逐步擴大,並累積了眾多的社會人脈與經濟財力。近年來,更因增加了許多的儀式與活動,以及繞境路線和停、駐駕廟宇,使其影響範圍與空間不斷地重組與擴大。 每年進香活動及其影響的空間範圍是鎮瀾宮的發展與勢力的象徵,也是其能夠成功地從地區性的信仰,轉變成跨區域信仰的重要關鍵。每年的進香活動,是其發展媽祖信仰事業的確認與再生產,並取得網絡內成員的集體性支持;隨著顏清標入主鎮瀾宮,以其政治人物的身份與時下頻繁的地方、中央選舉活動,更讓鎮瀾宮和其地方社群、進香廟宇原有之社會、經濟關係與政治活動、勢力緊密連結。進香空間的擴張與影響範圍,成為鎮瀾宮的發展與政治勢力的具體象徵。
  • Item
    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
    (地理學系, 2010-11-??) 張伯鋒; 陳國川
    臺灣的媽祖信仰受到島內、外政治局勢、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影響,歷年來有著不同的面貌。本文主要從社會環境變遷的角度來思索臺灣媽祖信仰發展的意義與特性,並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變遷為例。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廟宇作為信仰的中心扮演著中地的角色,提供轄境內居民許多的服務機能。隨著工商業與經濟的發展,「人地關係」逐漸疏離,致使傳統廟宇的中地機能產生變化。近年來,鎮瀾宮藉著重組管理組織與擴大進香路線,意即透過「人人關係」的掌握與「地地關係」的經營,逐漸擺脫早年在臺灣島內封閉性的信仰競爭與廟宇位階體系的限制,以及媽祖香火靈力位階之說的壓抑。尤其在民國76 年(1987)解嚴後,其前往中國湄洲進香以挑戰島內的媽祖位階系統,並藉由擴大舉辦前往新港遶境進香的活動,逐漸成為臺灣知名的媽祖廟。然而,民國80年代以後,由於兩岸的開放與往來,原本臺灣島內封閉性的媽祖廟宇之不完全競爭體系,在許多廟宇相繼前往中國朝聖後,逐步轉變成兩岸往來、開放性的完全競爭系統。至此,鎮瀾宮過去曾藉著湄洲媽祖的香火,而在臺灣島內民間信仰的競爭中成功轉型,而今卻需面對來自兩岸媽祖廟宇的競爭與壓力。於是,除了擴大新港遶境進香的組織與活動規模之外,更於民國90 年(2001)藉著臺灣媽祖聯誼會的成立,連結臺灣各地媽祖廟的勢力,以與對岸及臺灣其他香火鼎盛的媽祖廟抗衡。
  • Item
    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
    (地理學系, 2010-11-??) 張伯鋒; 陳國川
    臺灣的媽祖信仰受到島內、外政治局勢、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影響,歷年來有著不同的面貌。本文主要從社會環境變遷的角度來思索臺灣媽祖信仰發展的意義與特性,並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變遷為例。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廟宇作為信仰的中心扮演著中地的角色,提供轄境內居民許多的服務機能。隨著工商業與經濟的發展,「人地關係」逐漸疏離,致使傳統廟宇的中地機能產生變化。近年來,鎮瀾宮藉著重組管理組織與擴大進香路線,意即透過「人人關係」的掌握與「地地關係」的經營,逐漸擺脫早年在臺灣島內封閉性的信仰競爭與廟宇位階體系的限制,以及媽祖香火靈力位階之說的壓抑。尤其在民國76 年(1987)解嚴後,其前往中國湄洲進香以挑戰島內的媽祖位階系統,並藉由擴大舉辦前往新港遶境進香的活動,逐漸成為臺灣知名的媽祖廟。然而,民國80年代以後,由於兩岸的開放與往來,原本臺灣島內封閉性的媽祖廟宇之不完全競爭體系,在許多廟宇相繼前往中國朝聖後,逐步轉變成兩岸往來、開放性的完全競爭系統。至此,鎮瀾宮過去曾藉著湄洲媽祖的香火,而在臺灣島內民間信仰的競爭中成功轉型,而今卻需面對來自兩岸媽祖廟宇的競爭與壓力。於是,除了擴大新港遶境進香的組織與活動規模之外,更於民國90 年(2001)藉著臺灣媽祖聯誼會的成立,連結臺灣各地媽祖廟的勢力,以與對岸及臺灣其他香火鼎盛的媽祖廟抗衡。
  • Item
    大甲鎮瀾宮新港繞境進香的路線變遷
    (2009/10/15-16) 張伯鋒; 陳國川
  • Item
    權力、空間與象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0-11-01) 張伯鋒; 陳國川
  • Item
    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
    (地理學系, 2011-11-??) 張伯鋒; 陳國川
    臺灣的媽祖信仰受到島內、外政治局勢、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影響,歷年來有著不同的面貌。本文主要從社會環境變遷的角度來思索臺灣媽祖信仰發展的意義與特性,並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變遷為例。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廟宇作為信仰的中心扮演著中地的角色,提供轄境內居民許多的服務機能。隨著工商業與經濟的發展,「人地關係」逐漸疏離,致使傳統廟宇的中地機能產生變化。近年來,鎮瀾宮藉著重組管理組織與擴大進香路線,意即透過「人人關係」的掌握與「地地關係」的經營,逐漸擺脫早年在臺灣島內封閉性的信仰競爭與廟宇位階體系的限制,以及媽祖香火靈力位階之說的壓抑。尤其在民國76 年(1987)解嚴後,其前往中國湄洲進香以挑戰島內的媽祖位階系統,並藉由擴大舉辦前往新港遶境進香的活動,逐漸成為臺灣知名的媽祖廟。然而,民國80年代以後,由於兩岸的開放與往來,原本臺灣島內封閉性的媽祖廟宇之不完全競爭體系,在許多廟宇相繼前往中國朝聖後,逐步轉變成兩岸往來、開放性的完全競爭系統。至此,鎮瀾宮過去曾藉著湄洲媽祖的香火,而在臺灣島內民間信仰的競爭中成功轉型,而今卻需面對來自兩岸媽祖廟宇的競爭與壓力。於是,除了擴大新港遶境進香的組織與活動規模之外,更於民國90 年(2001)藉著臺灣媽祖聯誼會的成立,連結臺灣各地媽祖廟的勢力,以與對岸及臺灣其他香火鼎盛的媽祖廟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