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空間與象徵: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1-11-??
Authors
張伯鋒
陳國川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TNU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TNU
Abstract
臺灣的媽祖信仰受到島內、外政治局勢、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的影響,歷年來有著不同的面貌。本文主要從社會環境變遷的角度來思索臺灣媽祖信仰發展的意義與特性,並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路線變遷為例。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廟宇作為信仰的中心扮演著中地的角色,提供轄境內居民許多的服務機能。隨著工商業與經濟的發展,「人地關係」逐漸疏離,致使傳統廟宇的中地機能產生變化。近年來,鎮瀾宮藉著重組管理組織與擴大進香路線,意即透過「人人關係」的掌握與「地地關係」的經營,逐漸擺脫早年在臺灣島內封閉性的信仰競爭與廟宇位階體系的限制,以及媽祖香火靈力位階之說的壓抑。尤其在民國76 年(1987)解嚴後,其前往中國湄洲進香以挑戰島內的媽祖位階系統,並藉由擴大舉辦前往新港遶境進香的活動,逐漸成為臺灣知名的媽祖廟。然而,民國80年代以後,由於兩岸的開放與往來,原本臺灣島內封閉性的媽祖廟宇之不完全競爭體系,在許多廟宇相繼前往中國朝聖後,逐步轉變成兩岸往來、開放性的完全競爭系統。至此,鎮瀾宮過去曾藉著湄洲媽祖的香火,而在臺灣島內民間信仰的競爭中成功轉型,而今卻需面對來自兩岸媽祖廟宇的競爭與壓力。於是,除了擴大新港遶境進香的組織與活動規模之外,更於民國90 年(2001)藉著臺灣媽祖聯誼會的成立,連結臺灣各地媽祖廟的勢力,以與對岸及臺灣其他香火鼎盛的媽祖廟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