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以桃園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9-12-??) 陳靜如; 林志哲; Jin-Ru Chen, Chih-Che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現況與關係。本研究以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橫斷式調查法,主要施以青少年健康促進量表及青少年幸福感量表蒐集資料,共發出850份問卷,回收821份問卷,有效問卷762份,有效回收率為89.6%。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得主要結果如下:一、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為中上程度;二、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不同性別、年級、學校屬性、父母婚姻狀況及父母親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上皆有顯著差異;三、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幸福感,在父母婚姻狀況此一背景變項上有顯著差異;四、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間具有正相關;五、桃園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幸福感具預測力,其中以「生命欣賞」、「社會支持」及「壓力處理」對幸福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及教師提出實務應用相關建議。Item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北市士林區某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行為介入之(2008) 兵逸儂; Yi-Nung Ping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知識、每日五蔬果社會心理變項、每日五蔬果攝取行為階段及一週達到每日五蔬果之天數、外食頻率、父母在家中備食頻率、自覺健康狀況的現況,分析影響研究對象每日五蔬果知識、每日五蔬果社會心理變項、每日五蔬果攝取行為之因素。並探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活動」之成效以及過程評價。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陽明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實驗組、明倫高中為對照組。實驗組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措施,包含每日五蔬果專題演講、創意蔬果烹調比賽、每日五蔬果手冊等,而對照組則不採用任何介入措施。 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每日五蔬果知識尚可,但較缺乏對於蔬果營養素相關知識的了解,每日五蔬果的利益性偏正向意見,每日五蔬果自覺障礙及每日五蔬果自我效能為中等程度,每日五蔬果行為階段處於前沉思期最多,一週有做到每日五蔬果的天數則為3.11天。研究對象之外食頻率以午餐為最高;父母一週備餐頻率則以午餐為最少,自覺飲食健康及自覺身體健康以普通佔最多。「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每日五蔬果教育策略」對於研究對象的「每日五蔬果知識」、「每日五蔬果自覺障礙」、「每日五蔬果自我效能」、「每日五蔬果行為階段」等方面達顯著效果,但對於增進「每日五蔬果自覺利益」的效果不顯著。過程評價方面,學生大多較喜愛創意蔬果烹調比賽,所有行為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氣氛良好」、「教學活動喜歡程度」這兩項的評價都給予最高分,而「依照教導內容去做之程度」、「教學活動幫助程度」面向,大部分行為階段的人則以每日五蔬果手冊評價最高。 整體而言,透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活動」,可以 有效提升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的相關知能,建議未來能探討不同生活型態及地區之高中職學生,並將此策略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學校中。Item 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相關因素研究(2010) 張菀庭本研究運用1991年Ajzen所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架構,目的為預測及解釋高中學生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研究對象為南投縣某國立高中學生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一至三學生,共363位。本研究使用研究工具包含開放性引導式問卷,及依據開放式引導式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前70%顯著信念編製而成的結構式問卷。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階層複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中的Htelling’s T2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未來一個月內攝取西式速食行為之意圖者佔59.9%。 二、本研究對象攝取西式速食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13.9%的變異量,加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之後,模式的整體增加了26.5%的解釋力,對攝取西式速食行為意圖之解釋力上升為40.4%的變異量。三個變項之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最高,其次為態度,主觀規範最低。 三、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 交乘積和間皆達到中度相關。 四、有/無意圖攝取西式速食行為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和知覺力量等信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計畫行為理論的假設,並發現計畫行為理論應用在攝取西式速食意向上,優於理性行動論。未來擬定飲食保健計畫、介入策略時,可將各行為信念的影響納入參考,更可有效促進飲食保健之意向,切合飲食營養教育之需求。Item 應用理論建構以3D虛擬實境教育介入對高中職特定對象學生防制濫用愷他命之成效(2017) 陳志哲; Chen, Chih-Che摘 要 本研究應用解構計畫行為理論為立論基礎,用以檢驗3VRD虛擬實境動畫為特色之教育介入,對高中職特定對象學生防制濫用愷他命之成效。此次研究對象,來自北臺灣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共8所高中職學生特定對象學生共220人,以3DVR虛擬實境動畫為特色的多媒體教育介入、結構式問卷,進行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2條路徑是直接影響(direct)的路徑:態度→行為意圖;主觀規範→行為意圖;3條為間接(indirect)影響路徑:知覺有用性→態度→行為意圖;知覺有用性→主觀規範→行為意圖;知覺有趣性→態度→行為意圖,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變項,可解釋行為意圖達91%的變異量(R2=.91,p<.05),證明此教育介入具有顯著成效。知覺有用性、知覺有趣性會透過態度及主觀規範影響行為意圖,顯示多媒體動畫教育介入,對於學生利用科技防制藥物濫用愷他命有顯著影響。學生對於以3DVR動畫為特色的多媒體創新教學,頗為認同,但同時也期待未來能設計浸潤式虛擬實境Head Mounted Display(HMD)的動畫,能有更真實的擬真效果。Item 北市士林區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 兵逸儂; 鄭惠美本研究皆在探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成效以及過程評價。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台北市陽明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實驗組、明倫高中為對照組。實驗組運用行為改變過程設計符合各行為改變階段的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措施,包括每日五蔬果專題演講、創意蔬果烹調比賽、每日五蔬果手冊等,對照組則不採用任何介入措施。研究結果發現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對於研究對象的「每日五蔬果知識」、「每日五蔬果自覺障礙」、「每日五蔬果自我效能」等方面達顯著效果,但對於「每日五蔬果自覺利益」、「一週達到每日五蔬果夫數」的效果不顯著。整體而言,透過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之「每日五蔬果教育介入」,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學生每日五蔬果的相關知能,建議未來能探討不同生活型態及地區之高中職學生,並將此策略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學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