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咖啡因及可可鹼之攝取量對高齡者認知功能表現影響之探討-以美國NHANES 2011-2014年資料庫為例(2024) 王芊茹; Wang, Chien-Ju背景與目的:人口高齡化已是無可避免的全球趨勢,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及高齡者常見的病症之一為失智症。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最早之病程,因此如何預防及延緩,使其避免發展成失智症是我們必須關注的課題。飲食為預防認知功能障礙方式之一,而咖啡因及可可鹼已被證實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且兩者的化學結構非常相似,故本研究將兩者一併進行探討,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60歲以上高齡者之咖啡因及可可鹼攝取量與認知功能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採用美國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資料庫選取2011-2014年60歲以上高齡者之資料,共計2,524位。將其咖啡因及可可鹼攝取量利用四分位數分為四組:各認知功能表現(Consortium to Establish a Registr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ERAD)測驗、動物流暢度測驗、數字符號替換測驗)則利用中位數分為正常及異常二組。使用卡方檢定及邏輯斯迴歸分析,探討高齡者咖啡因及可可鹼攝取量之多寡對於其認知功能是否有所影響。結果:本研究2,524位60歲以上高齡者中,CERAD測驗正常為1,111位,異常為1,413位;動物流暢度測驗正常為1,231位,異常為1,293位;數字符號替換測驗正常為1,221位,異常為1,303位。當中女性、教育程度較高者、已婚/與伴侶同住者、家庭收入與貧困的比例≧1者、有飲酒者及有運動者之認知功能較高,而年齡較大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憂鬱症患者及吸菸者之認知功能則較低。經調整社會人口學特性與健康狀態變項後,發現攝取咖啡因、可可鹼或同時攝取咖啡因及可可鹼之第四分位數攝取量,對於高齡者各認知功能皆具有保護作用,但當中僅有咖啡因攝取量與CERAD測驗、可可鹼攝取量與數字符號替換測驗、咖啡因及可可鹼攝取量分組與CERAD測驗以及咖啡因及可可鹼攝取量分組與動物流暢度測驗達顯著意義。結論與建議:透過本研究可以發現,攝取較多的咖啡因及可可鹼時,認知功能較高且具有保護作用,且相對於僅有攝取咖啡因或可可鹼時,同時攝取兩者對於預防認知功能障礙具有加成作用。針對實務方面之建議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關注高風險之族群以及在國內外建議攝取量之條件下,適量攝取咖啡因及可可鹼,以降低罹患認知功能障礙之風險;未來研究之建議為可以利用長期追蹤之方式,來瞭解各種攝取物質及情形對於認知功能之因果關係,或是採用臺灣健保資料庫以及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來進行分析,除檢驗研究結果是否一致外,也能更加瞭解臺灣之現況。Item 以混合研究法探討樂智AI桌遊對輕度認知障礙長者之成效(2023) 林利珍; Lin, Li-Chen背景:具有交互功能的技術輔助培訓工具可以改善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長者的健康結果。本研究探討基於人工智慧的桌遊針對患有MCI的長者,以改善他們的認知功能、憂鬱程度、一般自我效能和對生活的滿意度的有效性;及這套桌遊的易用性與未來MCI長者的使用意圖。方法/設計:採取準實驗設計。台灣北部八家日照中心或長照據點輕度認知障礙長者的109位參與者,分為實驗組(n=52)與對照組(n=57),實驗組接受樂智AI桌遊,對照組則為維持一般常規活動。將兩組參與者分別完成前後測之問卷調查,包括認知功能(MMSE、ADAS-Cog)、憂鬱程度、一般自我效能與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使用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資料。樂智AI桌遊的可用性通過系統易用性量表(SUS)進行評估與分析未來使用意圖。結果:GEE分析顯示,實驗組在 MMSE(P<0.001)、ADAS-Cog(P<0.001)、憂鬱程度(P=0.018)、一般自我效能(P<0.001)與生活滿意度方面(P=0.001)均有顯著改善,這些影響持續了三個月。另外,SUS的平均分數為87.50,表明參與者的評價非常好,且未來使用意圖高。 結論: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持基於交互式人工智慧的桌遊在改善機構化長者的認知功能、憂鬱、一般自我效能與生活滿意度方面的有效性。參加者對課程的評價非常好。建議長期護理機構的管理人員可以採用基於人工智慧的桌遊作為培訓工具,以協助健康促進計劃,以減少機構老年人認知和心理健康惡化的可能性。Item 高齡者整體及不同時段的身體活動與功能性體適能表現之關聯性研究(2023) 賴鼎富; Lai, Ting-Fu背景:高齡者在老化的過程中,可能因事故、器官老化或罹患疾病,經歷暫時地或永久地「失能 (Disability)」的風險較高。增進身體活動為過往預防失能的主要手段,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多自主運用的時間,可自行決定自己的生活型態,根據人體晝夜規律 (circadian rhythm) 之理論,身體活動的時間點可以作為校正周邊時鐘的校時器 (zeitgeber),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討高齡者進行身體活動之合適的時間點對於肌肉功能表現之關聯。研究目的與方法:本論文將以臺北市居住於社區的高齡者或醫院門診的高齡者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運用三軸加速規 (triaxial accelerometer),來測量其「整體」身體活動量及「不同時段」的身體活動量佔比 (包含:「輕度」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探討其與高齡者的功能性體適能表現 (包含:「握力」、「基本移動能力」、「走路速度」與「下肢肌力」) 之關聯性。本論文將分為兩個研究,研究一探討「整體」與「不同時段」之輕度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功能性體適能表現之關聯性,研究二,使用「等時替代模型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analysis)」,進一步探討在「整體」或「特定時段」以三十分鐘的輕度身體活動或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取代相同時間的靜態行為與功能性體適能之關聯性。結果:在研究一,整體的每日平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與握力表現與起身三公尺行走測試表現有顯著正向相關。在不同時段的分析結果則是發現,下午時段的輕度身體活動百分比與起身三公尺行走測試表現有顯著正相關,而晚上時段的輕強度身體活動百分比與起身三公尺行走測試表現及六公尺步行測試表現有顯著正相關。在研究二,整體時間、下午時段與晚上時段以輕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對於握力、三公尺起走測試、六公尺行走測試表現有正向相關。在整體時間、早上與下午時段以輕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對於五次坐站測試表現有正向相關。在整體時間、早上與下午時段以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對於六公尺行走測試表現有正向相關。結論:高齡者在整體或特定時段 (特別是早上或下午) 進行身體活動或進行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確實與功能性體適能表現在有正向相關,未來的健康促進活動或相關衛教策略可以著重在建議高齡者在日常生活或白天時段當中盡量以任何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以預防肌肉功能下降並預防失能。Item 運用等時置換模型探討高齡者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與失能風險之關聯性(2023) 連又旻; Lien, Yu-Min研究目的:促進輕強度與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並減少靜態行為,對於高齡者的生理功能,以及總體健康的提升有著正向促進的效益。然而,在過去的研究中,不同強度身體活動的時間組合對於失能風險的關聯性並無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輕強度或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和失能風險的關聯性,並著重探究輕強度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之不同時間組合與失能風險的關聯性。研究方法:220位65歲以上的高齡者 (平均年齡:76.91歲) 納入於本研究並進行分析。以三軸加速規 (ActiGraph wGT3X-BT) 測量日常生活中的輕強度、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及每日靜態行為時間。高齡者之失能風險測量則運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之量表進行評估。輕強度、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時間與失能風險之關聯性,使用等時置換模型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結果:在高齡族群中,靜態行為與較高的失能風險有顯著相關,輕強度身體活動與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則均與較低的失能風險有相關性。運用輕強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時間與高齡者較低的失能風險有相關 (勝算比=0.658, 95% 信賴區間=0.457-0.949),然而,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取代靜態行為時間則並未發現相關性。在不同強度身體活動之時間組合中,每一組取代靜態行為的身體活動組合均與高齡者較低的失能風險有顯著關聯性。研究結論:為達到預防失能的目標,本研究建議高齡族群需多加累積日常生活中輕強度的身體活動來取代靜態行為,以及可以結合輕強度身體活動與其他強度的活動來取代靜態行為。建議未來研究可運用縱貫性研究設計,來檢驗本研究之發現。Item 客觀環境因素與高齡者螢幕觀看行為之關聯性(2021) 黃翊軒; Huang, Yi-Hsuan螢幕觀看行為是新興的久坐行為,而久坐行為是影響高齡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內鮮少有研究螢幕觀看行為的關聯因素。本研究根據久坐生態學模式,探討客觀環境因素與高齡者螢幕觀看行為之關聯性。本研究採取橫斷性調查法與客觀地理資訊進行資料蒐集。調查法以分層隨機抽樣,搭配電腦輔助電話訪問,選取 1,068 位中華民國境內之 65 歲以上居住人口,蒐集社會人口學背景資料、每日螢幕觀看時間。客觀環境因素方面,由政府機構取得相關圖資與數值,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計算出村里內之人口密度、路口密度、人行道面積、目的地數量、休閒目的地數量、用途目的地數量、大眾運輸站點。以二元邏輯斯迴歸計算出勝算比,以了解客觀環境因素與螢幕觀看行為之風險、高危險族群。所得結果如下:一、高齡者平均每日花費 2.72 小時於螢幕觀看行為,有 63.3%的高齡者平均每日從事兩小時以上的螢幕觀看行為。二、年齡較低、無全職工作、教育程度較高、居住在北部地區的高齡者,有較高的風險從事每日兩小時以上螢幕觀看行為。三、居住於「高人口密度」、「高路口密度」、「高人行道面積」、「高目的地數量」、「高用途目的地數量」、「高大眾運輸站點」之村里當中的高齡者,有較高的風險從事每日兩小時以上的螢幕觀看行為。客觀環境因素與高齡者過量螢幕觀看行為有相關,欲減少高齡者螢幕觀看之介入措施宜考量不同社會人口學特性與客觀環境特性。未來針對客觀環境因素與其他久坐行為之間的關係還有待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Item 高齡者衰弱程度與其客觀測量靜態行為之探討(2022) 曾珮玲; Tzeng, Pei-Lin背景:人口老化已成為全球社會及衛生政策重要議題。隨著醫療環境及照護的進步與改變,國人的平均餘命亦逐年增長。衰弱(frailty)除了是全球關注的議題外,也是目前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而靜態行為 (Sedentary Behavior)近年來已成了新興威脅健康的因子之一且已逐漸被視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而且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相當普遍。在目前的文獻中發現,衰弱與靜態行為的相關性研究探討大多以自陳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居多,而國內對於衰弱程度與靜態行為且利用客觀儀器測量的研究鮮少被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為瞭解高齡者衰弱程度與其靜態行為之現況及探討高齡者衰弱程度與其靜態行為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為橫斷性調查,招募臺北市某醫學中心老人健檢與整合門診 65 歲(含)以上之高齡者,有效樣本數共 218 人。使用「臨床衰弱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 CFS)進行衰弱症評估,並透過客觀測量儀器「三軸加速規」進行靜態行為模式資料收集。資料採用SPSS 23.0 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結果:發現(1)年齡、主要照顧者及服用多種藥物這三部分在社會人口學、衰弱程度及靜態行為:包括總靜態時間(分鐘/天)及持續 ≧ 30分鐘靜態行為(次/天)中均有顯著差異。(2)線性回歸結果顯示,「衰弱程度越高」與「總靜態時間」及「持續 ≧ 30分鐘靜態行為的次數」,均呈現正相關。結論:建議政府機關在高齡者健康促進政策中,應積極宣導衰弱及靜態行為對銀髮族造成的影響,衰弱與靜態行為均是高齡者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如果能夠早期偵測衰弱症及減少靜態行為,藉由飲食、運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應能及早預防失能,減少年老時臥床的時間。期待未來高齡者不只要活得長壽,更要活得健康有品質,讓臺灣邁向更成功的健康老化趨勢。Item 以教與學觀點探討機構老人對3D VR虛實結合芳香療法學習評價(2020) 李婉萍; Li, Wan-Pin本研究旨在以教與學觀點探討老人與3D VR虛實結合芳香療法學習評價。本研究採多重個案研究設計,研究對象包含學習者(某一安養院、平均80歲以上、參加八堂3D VR芳療課程)24名、教學人員8人,文本資料是以半結構式訪談參與3D VR芳香療法課程之學習者與教學者,並從中找出主題(theme)與分類(category)。 本次研究結果以「從教學觀點探討老人3D VR芳療虛實課程的學習評價」為主軸,整理出三大主題:「老人操作3D VR設備」、「芳療實作中教與學的特性」、「VR芳療虛實課程的教與學回饋」,課程總結評價可看出學習者的滿意度和參與度,虛實結合芳療課程能讓教學者藉由預習、複習、新穎、虛擬的環境的過程讓學習者能學習更快,而學習者學習也會因為有趣動腦而增加上課動力,學習者在學習VR新科技,需教學者提供多元的輔助策略,針對學習者特性調整教學策略,虛實結合課程不只能強化學習者上課動機,也對學習者身心健康產生正向影響。 此研究以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角度整理出關於未來設計3D VR虛實結合芳療課程的教學建議1.重視VR環境教學設計幫助學習者更順利,減輕教學者的負擔2.VR設備教學需要耐心教學,反覆操作。3.教學策略以(1).指導教學,明確給予學習方向與指令(2).需要友善耐心反覆教導,熟能生巧。(3.)誇獎教學適合學習者學習課程。相信對於未來以機構老人為對象之3D VR來輔助健康促進的研究會有所助益。